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内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诽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楚國。
屈原是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屈原作品的出現,标志着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以最着名的篇章《離騷》為代表的《楚辭》與《詩經》中的《國風》并稱為“風騷”?,對後世詩歌産生了深遠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為後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種高尚精神。
“三闾大夫”是戰國時楚國特設的官職,是主持宗廟祭祀,兼管貴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閑差事。屈原貶後任此職。《史記·屈原列傳》裴骃集解中說:“骃案《離騷序》曰:三闾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可見三闾大夫是一種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務之官。
我國的曆代文獻,從大處看,由三個層次構成:最基礎的是家族文獻即家譜;比家譜高一個層次的是地方文獻,也就是地方志;最高端的是國史。包括公、私兩個着述系統。古代家譜是封建王朝選拔任用人才的依據,因此一直是官修。地方志和國史更不用說。也主要是官修。發展到晚唐五代,世家大族的譜牒大多數被戰亂所毀,朝廷已經無法主持修譜工作。于是從宋朝開始,國家譜局就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家譜就由各個姓氏自己修纂。地方志和國史則仍舊以官修為主。
晚清以來,中國為自強計,除了政治體制不肯放棄封建專制體制外,其他各方面都開始效法西方。回顧這最近的百年歲月,我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抛棄了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家族文化。1978年改革開放後,我們傳統的修家譜、修地方志和修國史的工作逐步得以恢複開展。現在的問題是,修地方志也好,修國史也好,都是政府行為。有經費,有編制,有學術力量支撐。而家譜呢?則沒有那麼幸運,這是一塊自生自滅的土地。許多人對修家譜,研究族史一臉茫然。好像這個東西跟他八竿子打不着似的。近40年來新修的族譜雖然數量不少,規模不小,很多家族都修了全國甚至全球性質的通譜,互聯網上也有成千上萬個qq群和微信群在讨論修譜的問題,族史的問題。但毋庸諱言的是,這些行為都是純民間的行為,很難得到官方的支持和學界的支撐。
比較地方志研究和國史研究,族史研究雖然熱鬧非常,但整體水平還有待提升。
因為我們畢竟連根拔起了家族文化這株古老的文化之樹近百年,要它重新生根開花結果,還需要時間培養才能恢複元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