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通訊員 張迅恺 白恬
春暖花開,氣溫回升,小朋友們戶外活動增加的同時,各類骨折的發生也随之增加。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簡稱“廣醫三院”)接診了一位因摔倒時手掌撐地,手肘部“肱骨髁上骨折”的七歲女孩小瑩(化名)。經廣醫三院創傷中心綠色通道,該院創傷骨科邵明團隊實施切開複位克氏針固定術,輔助2CM的小切口,僅19分鐘便将患兒骨折處進行一次複位和固定,實現患兒少疼痛、低風險、快速康複的目标。
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邵明介紹,“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見的一種兒科肘部骨折,高發于5-12歲。他提醒道:兒童肱骨髁上骨折需盡快就醫,并選擇正确的治療方法,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合并骨筋膜室綜合症,甚至導緻肘關節發育畸形,還可能引起終身的功能障礙。
手撐地竟能導緻肘部畸形,手術刻不容緩近日,小瑩在和小夥伴玩耍時不慎從1米多高的平台上跌落。由于着地時用左手撐地,小瑩左肘部立即出現了腫痛和畸形。疼痛難忍,家人立馬帶小瑩到當地醫院就診。經初步診斷,小瑩為左側肱骨髁上骨折。由于擔心複位過程會對小瑩造成進一步損傷,當地醫院不敢貿然處理。情急之下,家人帶着小瑩連夜驅車前往廣州就醫。
次日淩晨四時許,小瑩一家人趕到廣醫三院急診,此時小瑩肘部腫脹明顯,肘後呈凸畸形,關節局部活動異常。
入院時,患者肘後畸形,腫脹明顯
該院迅速為她拍攝了X線正、側位片,可見小瑩左側肱骨髁上有明顯骨折,且骨頭移位較大,于是趕緊聯系創傷骨科進行會診。接診的創傷骨科蘭海峰副主任醫師介紹,由于5-12歲的兒童肱骨髁上部位骨骼正處于成型過程,不僅梁不成熟,骨皮質也比較薄弱,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見的兒科肘部骨折,在兒科肘部骨折中的占比高達60%。此類骨折可分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約占髁上骨折的95%,它的受傷機制是伸肘位跌倒時手部撐地緻傷,傳導應力作用于髁上部位形成剪切,造成骨折。
正、側位X片顯示,患兒左側肱骨髁骨折明顯,移位較大
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蘭海峰醫生提醒,肱骨髁骨折的治療宜早不宜遲,應在骨折出血水腫高峰期(約48-72小時)到來之前進行幹預。因為伸直型骨折易合并骨筋膜室綜合症、血管神經損傷,如果不及時治療,輕則導緻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和肘關節發育畸形,重則導緻截肢,均可導緻患兒終身殘疾。因為小瑩骨折移位大,且痛苦難忍,醫生決定為小瑩實施急診手術。
19分鐘!創傷中心綠色通道手術快速複位聽到要進行手術,小瑩的家人有些猶豫。孩子還這麼小,手術會不會風險很大?術後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活動嗎?是否有不需要開刀的保守治療方法?
邵明介紹,孩子肘部是非常脆弱的,除了還未發育完全的骨頭外,還有許多的血管神經和軟組織。保守治療一般是通過外力複位,這種方法很難一次到位,再加上如果用力不當,很容易造成二次損傷。同時,孩子的骨幹與骨骺之間還有骺軟骨,骺軟骨能讓骨頭不斷生長、骨化。若骺軟骨受到損傷,會影響孩子骨頭發育,造成肢體縮短、肘部内翻、外翻等畸形的情況,對孩子日後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目前,手術是治療肱骨髁上骨折最有效且安全的辦法。
經過和家屬的充分溝通,3月12日上午,在完善術前相關檢查,排除血管神經損傷後,邵明主任醫師團隊按照加速康複外科(ERAS)原則,通過創傷中心綠色通道行急診切開複位克氏針内固定術。
術中,邵明主任先通過一個僅2cm的小切口,對移位的骨頭進行一次複位,減少了孩子因為反複閉合複位引起的軟組織挫傷。接着,用兩枚克氏針進行交叉内固定,使骨折處于穩定狀态。僅經過19分鐘,邵明主任團隊便對小瑩骨折處進行了快速複位固定,而此時,距離小瑩入院也僅不到六小時。
術中用兩枚克氏針對骨折處進行交叉固定
邵明主任介紹,在患兒骨折出血水腫高峰期到來之前進行幹預,可更早地複位骨折,糾正骨折畸形引起的血管扭曲和局部壓迫,更早進行功能康複,加快腫脹消退,減少骨筋膜室綜合症的發生,得到更好的預後。
術後,小瑩恢複良好,術後第一天便無需再服用止痛藥,術後第三天,小瑩平安出院。預計四到六周後,若骨折愈合良好,小瑩即可來到門診拆針,無需二次住院。
出院前,醫護人員與小瑩的合影
邵明主任介紹,孩子摔倒後不管是手掌撐地還是肘關節直接着地都容易導緻肱骨髁上骨折。如果孩子摔倒後,肘部出現了明顯的腫痛和畸形,可以借助木棍或紙箱等物品做一個簡單的包紮和固定,并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