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14:54:25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1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除了老子,就是莊子,他因此成為我國戰國中期百家争鳴璀璨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莊子》一書寫的汪洋恣肆,其中記錄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類象。

這些寓言故事,寫的富有哲理,啟發人思考,那麼莊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給人們什麼樣的啟迪?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2

在《莊子•秋水》中有這樣一段: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兩岸矣清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

汛期準時道來,夏天的洪水暴漲,百川彙入黃河。秦晉高原流到 中州平原,黃河水量猛增,河面愈展愈闊。隔河遙望對岸,偶見牲畜點點如蟻,已難辨是牛是馬了。此時黃河水神 ,百姓叫他黃河伯伯,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笑盈盈的從上遊漂下來,沿途視察他管轄的領水。水是這樣多喲,連他自己都感到很驚訝。心頭冒出一個願望:天下第一壯觀,這回總該輪到我了?

黃河伯伯順水東漂,途經山東半島,向着北海漂去。在出海口,東望無涯,但見海神,名若,在水天一線處拱手歡呼:你好,河伯。此時洪波翻滾,水色暗藍,四面合圍,回頭看來時路,細細一脈黃漿而已。回想九曲十八灣,滔滔八千裡,竟似短短一夢。河伯失去得 意的笑臉,露出怅惘的愁容,歎氣自責,對海若說:記得河邊百姓常唱:道理懂得多,誰都不如我,原來是在挖苦我呀。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3

在這裡,莊子主要描寫了河伯的人物形象,他在自我感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之後,并沒有固步自封,雖然自喜,卻依然順流而東行。

這明白地告訴我們,自主探究就是要走出自我先入為主的認知。

河伯見到北海之後能望洋興歎更值得尋味,這就給了我們啟示,那就是,在自主探究之後,很有可能出現與自己先前認知互相沖突的新認知。

黨面臨這樣的情況時,我們是固守自己錯誤的認知概念,還是從善如流?

河伯的人物形象就給了我們樹立了一個良好榜樣,面對與自己認知相互沖突的認知,就要敢于打破先入為主,不故步自封,也不做井底之蛙。

在莊子的另一篇《列禦寇》中,有這樣一段:

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意思是說,朱泙漫跟别人去學屠龍的本領,三年學成,但是無用武之地。

為什麼呢?因為世上沒有龍,你屠個鳥龍?

朱泙漫學了一身沒有實際用處的本領,卻才發現自己的所學已經脫離了實際,找不到施展的地方,變得無用武之地。

與河伯不同的是,原文沒有說朱泙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如何改正的,但我們不難從中體會到,朱泙漫自主拜師學藝,自我認知出現錯誤,就好比現實中一樣,我們的自主探究難免會出現偏差和失誤,學到不切實際的内容。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自主探究,不斷前行摸索,不斷反思,不斷修正。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走對路。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4

還有一段著名的莊子寓言故事,也是出自《秋水》,就是大家非常熟悉井底之蛙的故事。

這則故事裡的動物形象其實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物形象。

其中巨鼈這個人物形象對我們的自主探究有很大啟示。在井底之蛙向巨鼈誇耀自己的井的時候,巨鼈沒有一棒子打死,而是左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然後才逡巡而退卻,告之海曰:夫千裡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這段古文的意思是說,你看過海嗎?海的廣大,哪止千裡,海的深度,哪隻千來丈。古時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裡的水,并不漲了多少;後來,八年裡有七年大早,海裡的水,也不見得淺了多少。可見大海是不受旱澇影響的,住在那樣的大海裡,才是真的快樂呢。

通過這段話,可以看出,用實踐來檢驗他人的觀點,以自己切身的嘗試、對比來保障自己的探究不走進誤區,這正是自主探究的靈魂所在。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5

二、天性與人為善,講究默契合作

《莊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蘊含着不少哲理,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自主探究的道理,其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還蘊含着默契配合的哲理。

例如《莊子•徐無鬼》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垩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

這段話之前我也曾引用過,他的意思是說,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随的人說:郢地有個人讓白垩泥塗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經心地砍削白點,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也沒有受傷,郢地的人站在那裡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麼試試。匠石說:“我确實曾經能夠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點。雖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夥伴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了!我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人了。

這裡的人物形象“郢人和石匠”合作的相當默契,以至于郢人“鼻端若蠅翼”的白泥巴也能在石匠“運斤成風”之下,“聽而斫之,盡垩而鼻不傷”,并且郢人“立不失容”。

然而,宋元君讓“石匠”表演,“石匠”則坦言:“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可見,合作需要默契,這自然離不開長時間的磨合。

從這個故事的兩個人物形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要達到“實效合作”離不開長期的磨合,離不開彼此的默契。

這恰恰是我們在平時工作和生活實踐中忽視的。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6

再如莊子《德充符》與這樣一個故事:惡人哀骀它“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與父母曰‘與為人妻,甯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

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和惡人哀骀它在一起,原因很簡單,别看哀骀它長相醜,但他與人為善,才智完備,德行美好而不張揚。

這樣的人誰不願意跟他合作呢?

這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實效合作不僅要默契,還要以與人為善為基礎。

莊子的《德充符》中還有一些人物形象,例如“叔山無趾”遊說衛靈公,衛靈公很喜歡他;“甕盎大瘿者” 遊說齊桓公,齊桓公很喜歡他。他們的合作如此好,除了這兩個人物像“哀骀它”一樣形體畸形而德行超衆之人之外,與衛靈公、齊桓公理解他們、賞識他們是分不開的。

也就是說,默契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彼此互為知音。

最近播放的《延禧攻略》,女主一直堅持的一個道理就是,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

這在莊子的寓言故事中,也是早有體現。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7

三、心思專注專一,方能成就良技

“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其中“庖丁”的人物形象非常傳神。其中庖丁解釋自己解牛時說:“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這無疑是熟能生巧。

一種能力的形成,從“習得”而起,以“養成”鞏固,繼而熟能生巧。從某種意義上說,熟能生巧是“習得與養成”的理論依據,即理論來源。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8

莊子《達生》中有個老漢粘蟬的寓言故事,也蘊含着習得與養成的哲理。

原文是這樣的: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見佝偻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橛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 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謂乎!

意思是說,孔子應聘,率随員來楚國。時當炎夏,火傘高張,旅 途小憩于一片喬木林,蟬聲盈耳。孔子坐在林間,看見一 位駝背老人走來,一手提竹籃,一手持竹竿,竿頭塗着粘 膠,正在粘蟬。駝背老人在樹下看準了樹梢的鳴蟬,舉竿 粘捕,就象随手拾物那樣容易。捕得的蟬都關在竹籃内, 明晨用油煎得又香又脆,拌以椒鹽,要送到城裡去賣的。 看得出來他操此業已多年了。

孔子說:“你手藝真巧喲,有規律嗎?”

老人說:“我有道呢。年年五六月間,蟬季到了,我每天練習竿頂累小球。這類雜技,先生該看過吧。如果這 天隻累二球仍然不掉,我出門去粘蟬,有失手,不多。如果累了三球不掉,把握就更大了,十蟬九捕。如果累到五 球仍然不掉,例如今天,那我保證十蟬十捕,就象随手拾 物那樣容易。我操作時,站在樹下不動,身體好像木樁,舉竿伸臂好像老樹枯枝。世界雖大,萬物雖多,通通與我 無緣。人隻注意蟬翼,蟬翼便是一切。我在左顧右盼,也不東猜西想,便是江山也換不了我的蟬翼。你說,我能不 手到擒來嗎!”

駝背老人繼續粘蟬去了。孔子回頭對随員說:“心思專一出神功。唔,說的是駝背老人吧。”

老漢粘蟬的方法說起來就是勤學苦練,在竹竿頂端不斷放小球,從兩個到五個,粘蟬是專注忘我。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9

四、理論聯系實際,敢于創新創造

《秋水》中有一段“邯鄲學步”的寓言:壽陵餘子之學行于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燕國壽陵學步少年這個人物形象出刊有些滑稽,但卻發人深省。

他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樣子,而且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子也忘記了,最後隻好爬着回去。

這說明什麼?

這個一心學習新鮮事物的人,全盤否定自己的傳統,生搬硬套他人的東西,到頭來得不償失。誠如,現在不少人、不少單位,一位追求創新,把傳統放棄,并宣揚:打破舊傳統是創新的必要條件。

我看未必,放棄繼承傳統,而一味地追求創新未必可取。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10

莊子《天運》中也有一個可以拿來分析繼承和創新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東施效颦。原文說:

西施病心而颦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颦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東施學着西施的樣子,捧着心口,皺着眉頭,想讓别人誇她漂亮。

誰知道鄉裡的富人看她這個樣子,趕緊關閉大門不出來;窮人見了,也拉着自己的妻子兒女遠遠地躲開。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這就告訴我們,做事情,如果不考慮自己的條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但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來看,東施一味地學習别人,就如同“放棄創新一味地繼承”,這樣最好的結果落個“很像某某某”,最終難免沒落。

通過以上這些,《莊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确蘊含着不少哲理,讀之,我們也能從中獲得不少啟迪。

莊子的寓言故事有多少(莊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11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内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