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朋友詢問蒙頂甘露與蒙頂黃芽有什麼區别,其實二者區别還是很大的。
蒙頂山茶擁有文字記載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和1000餘年的貢茶史,古往今來為我國名茶珍品。蒙頂山茶品種繁多,主要有蒙頂甘露、蒙頂黃芽、蒙頂石花、玉葉長春、萬春銀葉等五大傳統曆史名茶,其中蒙頂甘露和蒙頂黃芽最負盛名,都是蒙頂山茶高端茶的代表。蒙頂甘露和蒙頂黃芽,均産自雅安蒙頂山茶區,但因制作工藝和色、香、味、形等有所不同而特色各具,深受消費者青睐。
一、茶類不同
蒙頂甘露為綠茶,是國内最早出現的卷曲形名優綠茶,是中國綠茶的翹楚。
蒙頂黃芽為黃茶,是中國最早出現的黃茶産品之一,為中國黃茶之極品。
二、創制時間不同
“甘露”作為茶名,最早見于南宋理宗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王象之編撰的《輿地紀勝》,其中“雅州·蒙山”條目記載:“上清峰有甘露茶,山上常有瑞相影現”。這是目前我們查詢到的關于甘露茶的最早記錄,距今近900年。
之後,嘉熙三年(1239年),祝穆在其編撰的《方輿勝覽》“雅州·蒙山”條目記載:“上清岸産甘露茶,常有瑞雲及現相影現。”明世宗嘉靖20年(1541年)編修的《四川總志》,其中“雅州·蒙山”條目記載:“上清峰産甘露”,與《輿地紀勝》《方輿勝覽》一脈相承。
蒙頂黃芽曆史可追溯到唐宋時期。黃芽之名最早見于五代前蜀毛文錫撰寫的《茶譜》:“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黃芽”“茶有火前、火後、嫩葉、黃芽”。黃芽創制的起始年不詳,不過從采摘、制法比較來看,應與蒙頂石花相近。
三、品質特點不同
▲蒙頂甘露幹茶
▲蒙頂甘露茶湯
(一)蒙頂甘露:“綠葉綠湯”,總體特點:色綠潤、香高長、味鮮爽、形卷曲。内質特點:清、鮮、甘、爽。
1.色澤:嫩綠油潤;
2.香氣:清鮮馥郁;
3.滋味:甘鮮醇爽;
4.形狀:緊卷多毫;
5.葉底:秀雅鮮活。
▲蒙頂黃芽幹茶
▲蒙頂黃芽茶湯
(二)蒙頂黃芽:“黃葉黃湯”,總體特點:色谷黃、香甜鮮、味甘醇,形扁直。内質特點:甜、鮮、醇、爽。
1.色澤:谷黃油潤。
2.香氣:甜鮮馥郁。
3.滋味:甘醇爽口。
4.形狀:芽肥扁直。
5.葉底:肥嫩淺黃。
四、鮮葉原料标準不同
蒙頂甘露茶采摘細嫩,每年春分時節采摘,标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特級蒙頂甘露原料要求實心的肥壯單芽。
蒙頂黃芽的鮮葉要求嚴格,采摘于春分時節,選采無魚葉、鱗葉的實心的肥壯芽頭,要求芽頭長短、大小勻齊,因此,原料更為珍稀。
五、制作工藝不同
蒙頂甘露采用綠茶制法,主要工藝:三炒、三揉、做形提毫。鮮葉殺青後須經過三次揉撚和三次炒青,和普通的綠茶相比,蒙頂甘露更加清鮮甘爽。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葉→攤放→殺青→初揉→初烘(炒二青)→複揉→二烘(炒三青)→三揉→做形提毫→烘幹。
蒙頂黃芽采用黃茶制法,主要工藝:殺青、悶黃、烘焙,其中,悶黃是形成蒙頂黃芽品質特點的關鍵工序。加工工藝流程為:殺青→初包→複炒→複包→三炒→堆積攤放→四炒→烘焙。這也是蒙頂黃芽與蒙頂甘露制作工藝明顯不同的地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劉仲華指出,悶黃的目的在于促進葉色黃變,利于濕熱作用機理形成黃茶“甜、鮮、醇、爽”的品質特征。悶黃使葉綠素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使“酚氨比”較綠茶低,滋味更醇和,使茶多酚中複雜兒茶素含量明顯低于綠茶、簡單兒茶素高于綠茶。加上後期酶的活性複蘇,産生的微生物作用機理,造就了蒙頂黃芽與衆不同的健康價值。
六、養生功效不同
常喝蒙頂甘露,能起到防輻射、抗衰老、調節代謝、增強免疫等作用。常飲蒙頂黃芽,能起到健脾、養胃、潤肺、降糖等作用。
喜歡喝綠茶的就選擇蒙頂甘露,喜歡喝黃茶的就選擇蒙頂黃芽。蒙頂黃芽經過悶黃,對腸胃的刺激性比綠茶弱些,喝了綠茶,感覺胃不舒服的,可以品飲蒙頂黃芽。
蒙頂甘露與蒙頂黃芽都是好喝的茶,是兩種不同類别、不同風格的蒙頂名茶。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