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蠟像館曆史

蠟像館曆史

娛樂 更新时间:2024-07-19 12:43:56

2005年上映的《恐怖蠟像館》雖然有一些硬銷恐怖元素,但沒有将“蠟像館”這個有趣的題材盡情發揮,毫無曆史立體感,對于觀衆來說,這是特别可惜的。因為蠟像館除了靠合照吸引觀衆,還曾經存在一個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飾演古代傳媒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1

蠟像文化有何功能?

制作蠟像是一種未得到社會應有尊重的藝術:石蠟的光澤、雕塑的分寸、顔料的溶解性能,以及對曆史的人文認識,統統都是專業。

它原來和巴洛克演一樣,不過是歐洲官廷裡的玩意,成品則是中國茶壺那樣的時尚。直到19世紀初,曾為巴黎官廷服務的杜莎夫人在法國大革命後移居英國,不斷舉行蠟像展覽,最終在貝克街設立固定館址,成了日後福爾摩斯的鄰居,風靡一時,各大報章均有長篇報道,蠟像才脫離了貴族掌控。它的社會功能全面釋放的影響,雖然沒有印刷術流入民間那樣誇張,但說它是廣泛傳播的一個重要階段,也絕不為過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2

蠟像展覽的成功和制度化,自然與杜莎夫人的營銷技巧有直接關系。

  • 一方面,她通過展覽法國末代王室的斷頭蠟像,令足不出戶的英國平民得到一種戰地記者或民族優越的莫名快感,填補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國際視野、騰空了橫向空間流動的想象。
  • 另一方面,夫人通過約見英國王室和為他們度身定造蠟像、為自己确立了“禦用專才”這半個官方地位,同時又滿足了百姓與貴族接軌的向上流動、視覺欲望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3

在當時的社會,沒有電視、沒有電影、沒有電郵、沒有相機,國民認識公衆人物和事件,望向遙不可及的國家地理和社會地位,靠的都是報紙和蠟像。所以電影所示的蠟像分館開張,應該并非純商業行為,多少有信息普及化的含義在内。

議題的設定權

有了這樣的社會使命,早期蠟像館并不是今天那樣的明星大雜燴,而是以曆史事件的複原展覽為主,例如英國得到最後勝利的拿破侖戰争。但既然蠟像館的生存必須引起觀衆興趣,蠟像選擇的方針需要反映“民意”,蠟像館領導人也就成了足以影響社會輿情的第一代傳媒大亨。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4

英國要人為了成為蠟像,就像各式人等争頭條,都需要付出代價—而且有時是屈辱的代價。由于蠟像需要經常更換,蠟像展覽期限和位置代表了人氣指數,這正是當代媒體操控政客生命的雛形。此前,杜莎夫人蠟像館曾拒絕為英國政客史密斯制像,認為此君“缺乏令人情感沖動的感覺”,結果他受到了其他政客的排擠,說他“當蠟像也不配”。失去“蠟像權”,成了他讓位予霍華德的參考數據。

當杜莎夫人掌握了議題設定權,館方也和媒體一樣,漸漸毋須一切都以市場為依歸,這種味道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濃。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5

以倫敦蠟像館為例,最教海外遊客納悶而又占地最廣的蠟像群,當首推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任妻子,那明顯是顯示利八世創立英國聖公會“正确性”。二戰後,希特勒蠟像被玻璃存封,據說是因為太多人向其吐口水,實際上是以此詛咒他永不超生。離開了英國,就相對寬松了,所以希特勒可以在港站出來,江山代有人才出,他的玻璃屋待遇被伊拉克的薩達姆取代。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6

既然蠟像館空間這樣寶貴,恐怖電影不斷渲染的活死人蠟像,其實邏輯上就說不過去,因為“平民蠟像”在現實社會裡根本沒有價值,正如香港報紙不會以所有篇幅報道旺角街坊的衣食住行。議題設定權,是不能浪費的。

複制背後的社會通識

電影選擇了聚焦蠟像館的恐怖室,因為它在整個蠟像傳訊作用中扮演了最重要角色。這不單是因為恐怖室有噱頭,也是因為它能複制背後的社會通識。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7

20世紀文化學者本雅明說電影、攝影一類的複制藝術,會令藝術品喪失感覺、喪失靈光,但蠟像卻被觀衆認為可以複制恐懼的靈光,因為這是當時最真實的觀察死亡方式。

1848年是歐洲變化巨大,大量王室被推翻,包括法國路易・菲利普的短命中産王朝。這時候,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恐怖室”相當及時地成立,目的就是将這些恐怖畫面、法國貴族的死亡場面複制給英國人,告同胞不要步鄰國後塵。這部分的展覽原來并非獨立存在,也無名無份,直到1846年,這些場景被影響力極大的幽默雜志 Punch命名為“恐怖室”。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8

這是媒體結合蠟像、第四權結盟、共同恐吓英國國民的精彩一頁。當然,靈光并非所有展覽都能炮制的,香港虎豹别墅也希望傳播勾鼻地獄和奈何橋的恐懼,但8歲以上孩童,已不當那遊樂場是一回事。化蠟像館為青春恐怖片也是沒有靈光的,因為這種官能恐懼毫無内容,也就沒有了社會通識作用。

結語:

數來數去,能為我們傳訊的蠟像幾乎沒有,這效果倒不妨從衛斯理的小說《極刑》裡領略。

蠟像館曆史(蠟像文化有何功能)9

小說描述了一間類似電影的“杜蒂”那樣逼真得離奇的蠟像館,專門陳列枉死或慘死的中國曆史名人。四間陳列室的主角,分别是被淩遲處死的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煥、被腰斬的明初靖難之變時的方孝儒、蒙冤被斬的嶽飛父子以及執行腐刑後生不如死的太史公司馬遷。館長說,他的目的是“提高人類人文關注”,原來以為蠟像主角是真人,最後揭開謎底,卻是“受害人靈魂幹擾今人神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