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 】百度上是這樣解釋的:
達觀,佛教用語,泛指暢通,謂心胸開朗,見解通達。
語出《書·召诰》:“ 周公 朝至于 洛 ,則達觀于新邑營。” 晉·陸雲《愁霖賦》:“考幽明于人神兮,妙萬物以達觀。”
巴金·《春》十九:“不過 淑華 生性達觀, 琴 看事比較透徹,又能自持,所以她們不曾淌一滴淚水。”
【字源】《懷仁集王聖教序》達(2),觀(2)。
讀帖:
“達”字結構左下半包右上。(幸)部土部略偏左,下橫左伸。下部中豎正直。從界格十字豎中線看上豎居中下豎偏右。下部三短連小橫間隔均分。起筆較方收筆略圓。三橫起筆逆鋒起筆,下二橫承接上畫,由畫内部逆鋒入紙起筆。收筆處有帶下意。土下橫與下筆羊部首點相連,與第二短撇意連。
“觀”字左右結構,左上伸與右部下平。上疏下密。第四筆誇張上伸,以耀其神。重心略偏下。“見”部筆畫雖少,占地步幾與左近。重心上移以應第四筆。疏密處理可以說“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但也有“疏不透風”之妙。“佳”部立人長撇承上啟下,流動妍美。整個字的筆畫較痩硬清勁。六個點變化多姿。形态、姿勢、用筆的藏露極盡變化之妙有。
(“主”)不部橫畫長短錯落,輕重粗細各得變化之能,間距基本均衡。
【試臨】
集字臨習要注意二個字的處理筆勢與風格和諧統一,并注意用墨的變化和用筆的遲速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