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科 牛膝屬 (懷)牛膝
你有見過這種植物嗎?如果你經常野外旅遊、鄉村田野遊玩或者喜歡吃野菜,或者你喜歡植物,或者你喜歡用中草藥養生預防疾病,你會覺得很眼熟,可能不用反應幾秒鐘,就在腦海裡大喊,就是它!
它叫牛膝!是的,它就是咱今天觀察贊美(捧着)的主角,牛膝!
啊?你說你沒聽過這個名兒?那百倍、牛莖、腳斯蹬、鐵牛膝、杜牛膝、懷牛膝、懷夕、真夕、懷膝、土牛膝、淮牛膝、紅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蓋膝、粘草子根、牛胳膝蓋、野牛充膝、接骨丹、牛蓋膝頭等等,這些别名你有聽過嗎?哈哈!
因為我是學中醫中藥的,我最開始聽到的,就是它的藥名,牛膝,從古至今好多醫生都說它活血、補肝腎、強筋骨。
但咱最後再聊牛膝的藥用價值,當然能吃、能看、能玩才最重要了。
那麼,咱一起來愉快地聊聊牛膝的吃看玩的價值吧。
分布區域
牛膝這丫,在咱國家,除了東北的遼甯、吉林、黑龍江等三省(牛膝:這些地方太冷了!)以外,其它省份都常常會出現它的身影。
牛膝對自己的家(即:土壤)是有要求的,它喜歡土層又深又厚的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即:土壤裡有比較多的小顆粒石頭)。
在氣候溫暖濕潤的地方,它每天都會活得很開心!
跟我一樣,牛膝這丫也怕冷,要是讓它在氣溫-17℃的環境裡,它的小命就岌岌可危了。(牛膝:愛我,你就給我溫暖吧!)
生長環境
牛膝這丫本身長得就很(不咋地)低調,常常蹲在鄉間某家人的村屋旁、跑到小樹林邊上、爬上小山坡、躲進草叢裡,一晃神,還真當它是綠色背景闆。
花
牛膝開的花就長這樣:是長長的一條、可愛的綠色“毛毛蟲”(學名:穗狀花序)。你看,這一朵朵綠色的小花花,萌不萌?
你仔細看,支撐起“毛毛蟲”的花梗(即:穗狀花序中每朵花着生的小枝)上,是不是密布着一層白色柔毛。
果實
牛膝的果實
種藥人把這一個個長圓形、黃褐色的小果實(學名:胞果)收集起來,來年氣候變暖後,就可以催芽播種啦!
每一個小果實裡,都睡着一粒胖胖的黃褐色小種子,做着發芽長高高的美夢。
莖葉
你仔細看牛膝的莖,它的莖表面是不是薄薄地貼着一層白色柔毛(這是牛膝的防禦昆蟲的手段,牛膝身上的毛越多,昆蟲就越難下口)。
牛膝的莖稍微帶點紫色。
咱拿一把小刀,橫着切牛膝的莖,你會發現,切口是四方形的。
牛膝的莖節(即:莖上長葉長芽的位置)有時會膨大、變成個大包。
牛膝的葉片,你看,是不是也有一層小柔毛。
根
牛膝的粗壯的根可以在土壤裡竄很深,這也是為什麼它喜歡土層又深又厚的砂質壤土,比較疏松、根可以竄老深了。
趕集的時候,在路的兩邊,經常有鄉村的識藥人從山裡挖來野生牛膝的根,紮成一捆一捆地來賣。
采食牛膝
品食牛膝的曆史,可以往回拉到600多年前,那時的老百姓不好過,天災頻發,明成祖朱棣的弟弟朱橚(sù)就潛心觀察實驗,寫出了《救荒本草》的著作,讓那時的老百姓可以采野菜吃飽肚子活命。
牛膝當時就已經名列其中。
采摘牛膝,一般是在夏天、秋天,采摘它的嫩莖葉。
咱去青山綠水的地方踏青的時候,路過它,就可以順手薅一把嫩莖葉。
回到家,清洗幹淨,怕酸的話,你就用開水燙一下,用清水多浸泡幾次,去去酸味,然後就任你盡顯廚藝啦!
【每日一萌,愛吃植物,快來關注,綠色相伴】
補充:
牛膝的藥用價值
種藥人會選擇在冬季,等牛膝的莖葉都枯萎的時候,就把牛膝的根挖出來(因為牛膝的根裡面貯藏着它花了幾年、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寶貝”(滿滿的營養物質),當來年開春,莖葉重新生長出來,消耗的養分就是這些“寶貝”。所以,要搶在它重新發出莖葉之前,把它的“寶貝”根給挖出來。)。
挖出來之後,去掉須根(即:牛膝主根旁的細長像胡須的根)和泥沙,清洗幹淨,切成小段,曬幹成皺皺的樣子,中藥牛膝就完美現身了。
【牛膝的性味與歸經】
苦、甘、酸,平。歸肝、腎經。
【牛膝的功能與主治】
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用于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口瘡,吐血,衄血。
牛膝的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比較強,是一味臨床用于治療骨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骨質疏松症、股骨頭壞死、腰痛等疾病的常用藥。
把它和鹽水一起炒成鹽牛膝後,它的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會更強。
【每日一萌,愛吃植物,快來關注,綠色相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