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長沙市的趙先生因嘔吐、腹痛,前往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趙先生被确診為肝吸蟲病。接診醫生表示,患者病情與經常食用生魚片有關。
不少網友提出疑問,生魚片到底能不能吃?生魚片怎麼吃才更安全?帶着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一級營養師、山東省濰坊市營養師協會會長王桂真。
食用生魚片的健康風險
王桂真表示,食用生魚片的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有可能導緻罹患寄生蟲病,二是由于食用魚類在捕撈、運輸、儲存及加工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二次污染,引起魚肉變質。
趙先生罹患的肝吸蟲病是寄生蟲病的一種。這是由于生魚片未經熱加工,寄生蟲及蟲卵有可能以活體狀态進入人體,進而寄生在人體内,導緻患病。
以三文魚為例,異尖線蟲是該魚類體内常見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後可存活3周左右。如果食用了帶有異尖線蟲的生魚片,一般會在1-5天内發病,出現惡心嘔吐、劇烈腹痛等症狀。
此外,水産品易受二次污染,一旦食用腐敗變質的水産品,會引起較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或食物中毒。消費者應在正規渠道購買水産品,檢查商家是否有《入境貨品檢驗檢疫證明》,盡可能保證食材安全性。
盡量少吃或不吃生魚片
雖然清除魚類内髒可以去除部分寄生蟲,但是,魚肉中的寄生蟲及蟲卵卻無法清除。想要安全食用生魚片,應做到以下3點。
首先,消費者應選擇經過冷凍的生魚片産品。鮮魚應在-35℃的條件下冷凍15個小時以上,或在-20℃的條件下冷凍7天以上,這樣可以有效殺死大部分寄生蟲。并且,消費者應購買符合衛生指标的海水魚,否則即使經冷凍處理,仍然有健康風險。
其次,消費者應盡量選擇人工養殖的海水魚,避免生食淡水魚。人工養殖的海水魚,在飼料及養殖環境等方面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因此,食用人工養殖的海水魚相對安全。
王桂真強調,生魚片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健康成人食用生魚片一次不應超過75克。兒童、孕婦、老年人及腸胃功能弱的人群都不應食用生魚片,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損害身體健康。此外,即使是符合衛生标準可生食的海産品,也應盡量熟制後食用。
文/本報記者 宋安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