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五育融合實踐方法

五育融合實踐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05:26:29

五育融合實踐方法?來源:中國教育報在這個充滿教育焦慮的特殊時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進而如何駕馭這個既陌生又親切的世界?如何建立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基礎教育高質量治理制度體系?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和深思的問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五育融合實踐方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五育融合實踐方法(适宜的融合才是最好的)1

五育融合實踐方法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這個充滿教育焦慮的特殊時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進而如何駕馭這個既陌生又親切的世界?如何建立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基礎教育高質量治理制度體系?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和深思的問題。

近年來,學術界和教育實踐領域的校長們對五育融合内涵及深意的思考或質疑就沒有停止過,有人認為,五育融合到底與五育并舉有何區别和聯系?也有人認為,五育本來就是融合的,再提五育有何新意?還有人認為,五育融合是不是五個育都要融合到一起?五育融合後每個育的獨特性丢失了怎麼辦?等等。

以上對五育融合諸多方面的思考,或是從整體把握,或是從現實情況出發,或是從“某育”要素分析,再或者是探讨融合機制,對推進五育融合的研究與實踐大有裨益,筆者試圖從語義分析與價值分析相結合的視角對五育融合的内涵及深意作進一步的诠釋,旨在抛磚引玉,引發教育同仁們對此問題更多的關注和更深層次的思考。

首先從話語産生的背景來看,五育融合概念的提出源于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五育并舉重要思想,但五育融合又不同于五育并舉。這是因為五育并舉作為指導性政策方針表達話語,更多是從名詞意義上的教育構成要素“是什麼”和“為什麼”層面來說的,其主旨是在指明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辦學過程中加強德、智、體、美、勞五育的相互并列、并提和并重的急迫性和重要性。而五育融合作為一種探索性學術話語表達,更多是從動詞和實踐方法“怎麼做”層面上來講的,其主旨就是探索如何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标落實到中小學日常教育實踐活動中來,如何通過學校、課堂、教師、家長及社區等多元主體協同機制變革,走出“五育失衡”和“五唯頑疾”困境,進而探索建立一個充滿自主發展活力的、能持續提升學校綜合育人效能的學校治理生态體系。質言之,五育并舉是重點糾正“智育”一育獨大的方案,而五育融合則是在五育并舉的基礎上追求适性育人、個性發展和五育之間的高效“融合效應”,體現了一種整體融通式思維。

其次從話語要素生成和結構分析看,深刻理解五育融合的内涵一方面不能把它看作一種靜态的“完成時”,而是一種動态的“現在進行時”。從“五育失衡”到“五育并舉”,再到“五育融通”“五育共進”和“五育共美”,是五育融合校本化實踐的真實發展樣态。另一方面,要找到一種中外互通的恰當表達方式。在漢語詞典裡“融合”有形态和精神兩種基本含義,物理意義上指事物形态上如熔化那樣融成一體,心理意義上則指不同個體或不同群體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觸之後,認知、情感或态度傾向融為一體。那麼,中國語言文化視域下的五育融合是指不同受教育個體或群體在智慧、道德、身體、心理、精神等諸多方面的自由、和美發展和融為一體,即全人教育。

再者從話語表達的價值分析看,五育融合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其實分别代表着真、善、美、健、富五大教育價值追求,其中真、善、美為教育的終極價值,健和富則為手段價值,五育融合的本質是統合上述五大價值,成全人之美。在學校改進實踐中,如果将全人之美“Integrate”這個核心詞的價值進一步分解和拓展,将單詞中的字母組成新的單詞,聚焦學校融合育人的素養或結果,則分别為:In (Intelligent智慧的) T(Truthful誠實的) E(Efficient高效的) G(Glad愉悅的) R(Refined儒雅的) At(在……地方) E(Ecological生态的),上述單詞分别對應“善美”的學生德育、“慧美”的特色課程、“樂美”的課堂教學、“雅美”的卓越教師、“暢美”的學校治理和“和美”的生态校園等“六美”實施策略。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五育融合之美并不是融合度越高越好,适宜的融合才是最好的。五育融合實踐也并非面面俱到,為融合而融合,更不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的簡單拼湊、整合,而是實現“五育”之間的有機滲透和“互育”共進和共美。比如中小學具體學科的融合、課堂的融合和技術的融合,都要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為前提。要學會在“一育”中發現“五育”,滲透“五育”,落實“五育”,同時又要學會在“五育”中認識“一育”、把握“一育”、實現“一育”。重抓“一育”,突出一味。不然就會千篇一律,五育拼湊,各育落空。

總之,五育融合的話語表達高度受限于人自身對教育生活的理解,未來仍需要我們和中小學校長們一起在融合實踐中不斷修正、豐富和完善。五育之分,是在理論思維中對教育育人功能的劃分,而在教育實踐中是自覺不自覺地融合實施的,世界上沒有純粹孤立的五育。之所以産生五育割裂,偏智、疏德、輕體、抑美、缺勞等問題,緣于學科建制的分科主義、教育宗旨的偏差和思維方式的片面性,再加上狹隘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真理觀的催化。五育融合校本化實踐給教育理論與實踐工作者帶來的将不僅僅是一場深度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變革,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命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或“自我革命”。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