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副好嗓音會讓我們有更強烈的表達欲,甚至可以說讓我們更自信,而不再是因為自己的聲音不好聽或者普通話不标準就閉口不言。
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發音方式,讓聲音更好聽,單單做到“提顴肌”和“挺軟腭”還遠遠不夠,那麼今天,小魚就先帶大家了解一下發聲原理和發聲器官吧!
發聲原理:每個人在開口說話之前都會先“吸氣”,讓身體裡儲存的氣息能夠沖撞聲帶并讓聲帶強烈震動,從而發出“實聲”。
實聲跟虛聲相反,“虛聲”就像在說“悄悄話”,是氣息不足或者用氣不夠産生的。
所以發聲原理,最關鍵的兩個因素就是氣息和聲帶振動。
發聲器官分為兩部分:口腔和聲道。
通過對發聲器官的了解,熟悉語音的生理性質,便于我們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
口腔内部結構側面圖
口腔是人體發聲的最後一道通道,口腔裡的各個部分是發聲的咬字器官:雙唇,上下齒,舌,硬腭,軟腭,牙關等。其中唇、舌、軟腭在口語表達中動作最積極,作用也最大。
(一)牙關——下颌關節,使口腔能開能合。
打開牙關有4個作用:其一,能夠增大口腔開度,加強口腔共鳴。其二,使聲音流暢,避免發成鼻音。其三,擴大舌頭的活動範圍,使字音更清晰。其四,能使口腔前部的咬字器官更加靈活有力。
(二)舌——發音過程中運動範圍最大,影響最大的咬字器官。
舌在吐字中有3個作用:其一,舌的活動确定字音的準确度。其二,舌的力量集中會影響字音的清晰度。其三,舌的運動過程影響字音的圓潤度。
(三)唇——是口腔的前端、字音的出口,影響吐字質量。
唇在吐字中有3個作用:其一,唇形影響字音的清晰度。其二,唇的力量決定咬字力度。其三,區分韻母“開齊合撮”的四個口型。
(四)腭——控制口腔鼻腔通路,有效提升發音共鳴效果。
腭在吐字中有2個作用:其一,增大口腔空間,增強口腔共鳴,使聲音更圓潤、響亮。其二,控制好軟腭可以有效區分鼻邊音。
聲道是我們的發聲共鳴器官,喉部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喉部以下的腔體為胸腔。所以,要使聲音更飽滿,不光要控制好咬字器官,也要靈活地控制共鳴器官。
這裡是小魚,關注我,聲優入門不迷路[比心]
往期精彩 [靈光一閃]
2個步驟,讓你的聲音變好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