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19:42:55

【編者按】最近聯系上“明叔”,一個很有思想的學者,以後為大家分享他的文章,本文由作者授權,轉載自公衆号“明叔雜談”。

北京時間2月8日,對于中美兩國的“體育迷”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時刻。

中國人口中的谷愛淩,美國人口中的Eileen Gu,在這一天創造了曆史,獲得了北京冬奧會女子自由滑雪大跳台的冠軍。

在最後一滑前,谷愛淩依然落後。隻見她立在跳台的上緣,雙臂輕微地比劃着,應該是在腦海裡再次過一遍她即将上演的“驚險一跳”。

然後,她穩穩下滑,做動作,完美落地。

那一刻,她已經知道自己很可能獲得金牌。

她跪下來,掩面而泣。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

現場的觀衆為她歡呼。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也走過來跟她“擊拳”問候。

從谷愛淩落地的那一刻起,後面的兩個選手,壓力就明顯大了起來。她們同樣拼盡了全力,但在重壓之下,動作都有些不完美。

本來有機會奪得冠軍的法國選手勒德就此與冠軍失之交臂。

谷愛淩走上去與她擁抱,安慰她,這一刻令人感動。

勒德在上個月剛剛失去了自己的父親。

谷愛淩奪冠僅僅4分鐘後,《紐約時報》就發出了報道,用白描的語言,複述了她奪冠的經過,也提到了她生在美國、代表中國出戰冬奧會引發的“争議”。但整體上,《紐約時報》的報道非常心平氣和,在該報的所有涉華報道中實屬難得一見。

美國NBC電視台的推特賬号,也難掩喜悅之情,在第一時間報道了谷愛淩奪冠的信息。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谷愛淩引發的争議超出外界的想象。

就在幾天前,“美國福克斯新聞台”一個非常火的主持人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還在節目中質疑,谷愛淩生在美國,在美國接受訓練,最後卻代表中國出戰,她“不懂感恩”。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2

這一屆冬奧會,有着北京的冬日豔陽,也有紛繁複雜的地緣政治幹擾,但好在也有谷愛淩奪冠這樣的精彩時刻,讓人感覺有點魔幻,又有點神奇。

圍繞“谷愛淩”的紛争,對于中美博弈有什麼啟示?

1)體育是可以超越國界的。

雖然我們知道,在現實世界中,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很難做到完美、融洽相處。

但至少在體育這個項目上,我們可以放下現實的紛紛擾擾,去欣賞人類為突破自身極限而創造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谷愛淩最後一跳,充滿了神奇色彩。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3

我自己作為一個觀衆,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我非常擔心,她在重重壓力之下,出現失誤。但是,她依然奉獻了完美、超越預期的比賽動作。

她參加這個項目訓練,才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拿下冬奧會金牌。天分,實在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

她2003年9月3日出生,才剛剛18歲多一點,但站在全世界最高的體育競技舞台上,卻如此氣定神閑、如此自信,更讓人感慨不已。

太棒了!

為什麼就連一向挑剔的美國媒體,也發自内心地不掩飾對谷愛淩的喜愛?

因為,她如此年輕、如此有天分、如此努力、如此自信,你真的沒有辦法去“恨”這樣一個人。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4

2)奧林匹克精神讓人類相互欣賞,保持團結、友愛,超越偏狹的仇恨。

很多人都看到了,谷愛淩奪冠後掩面而泣,還有很多人看到了,谷愛淩去安慰痛失金牌的法國選手。

競技比賽,總有輸赢,但每一個戰勝逆境、奮勇拼搏的人,都是赢家。

在中美關系整體處于低谷的時候,前幾天,一組中國運動員在與美國運動員比賽後,向對手送上了紀念品禮物,兩國運動員友好地相互擁抱,這才是奧林匹克精神。

我在推特上還發現了另外一個美國運動員,她講述自己入場時,志願者跟她熱情地打招呼,高喊“歡迎來到中國”(Welcome to China),她自己“破防”、落淚的事情。

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真情流露的瞬間,才讓冬奧會更加動人。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5

3)谷愛淩代表了中國人最優秀的品質,也代表了美國社會的成功要素。

谷愛淩的媽媽出生在上海,成長在北京。大約30年前,她移民美國,與一個美國人結婚,生下了谷愛淩。後來這樁婚姻破裂,谷愛淩的媽媽一個人獨自将谷愛淩帶大。

谷愛淩不僅在滑雪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天分,還是一個鋼琴高手,她的SAT(類似中國高考分數)幾乎是滿分,在冬奧會後,她将進入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就讀。

我在谷愛淩身上,看到了無數中國人努力、有天分的樣子。

同時,我也看到了,才剛剛18歲的谷愛淩,卻有一個純真、豐富的心。

在解釋自己為什麼代表中國參賽時,她曾經說過,美國有很多她這樣的“偶像”,但中國很少,她代表中國參賽,可以激勵更多中國的女孩子從小努力,為自己的夢想拼搏。

她還說,體育比賽,是為了突破人類的極限,跟政治無關。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谷愛淩的自信,還有那種發自内心的放松、快樂,以及對體育和生活的熱愛。

可以說,在谷愛淩身上,同時具有中美兩種文化、兩種社會的烙印,而幸運的是,她從兩種文化背景中都吸取了最優秀的養分。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6

4)中國人并不仇恨美國人民。

過去十年間,中美關系變得越來越複雜,特别是在2016年特朗普上台後,中美關系多了很多對抗、沖突的成分。

但說實話,我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對于普通美國人,并沒有惡感。

相反,很多中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是對美國文化的熱烈崇拜者。

我們欣賞美國人那種白手起家、努力做事的态度,我們也欣賞他們在最好的狀态下,呈現出的那種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精神。

這幾年,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度急轉直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美國政客、媒體、非政府組織(NGO)中很多人,對中國展現出的那種傲慢自大、那種深深的惡意。

如果美國不懂得尊重中國,反而要來打壓、遏制、圍堵和污蔑中國,中國人隻能選擇奮起抵抗。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7

5)美國政府應反思對華政策。

當前,中美關系惡化,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中國主動做了什麼傷害美國核心利益的事情。

中國沒有派軍艦到紐約、洛杉矶、佛羅裡達的外海“耀武揚威”。

中國也沒有在全世界發動一場旨在污蔑、攻擊美國的“輿論戰”。

中國甚至在諸如美元霸權這樣明顯的話題上,都沒有采取咄咄逼人的進攻态勢。

美國遏制中國,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它預感到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未來會讓美國成為一個“第二”的國家。

習慣了“當第一”、習慣了“享受全球霸權”的美國,現階段完全無法想象,也完全無法接受被中國超越的場景。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8

正因如此,美國面對中國的正常發展,才做出了各種非理性的過度反應。

中國一直苦口婆心,勸說美國,中美合則兩利、鬥則兩傷,但美國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聽見去。

換句話說,美國還沒有撞到可以足夠讓他們痛到回頭的南牆。

這個時候,中國隻有“丢掉幻想、堅持鬥争”。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9

6)美國精英應該丢掉自大、傲慢的心态,真正學會尊重中國。

美國遏制中國,從内心深處來說,是帶有一種種族主義歧視色彩的,因為美國人無法接受,一個在種族、民族、文化、宗教、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态等各方面,與美國格格不入的國家,最後卻要超越美國。

但實際上,美國人應該多一點敬畏心、多一點謙卑。

中國是一個有着5000年曆史文化傳統的國家。

美國才有多長的曆史?

即便是美國自認為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在現代世界的傳承人,它也沒有任何資格對中華文明做出居高臨下的姿态。

現在,中美關系中的很多問題,都源于美國這種不謙卑、缺少敬畏心、對中國缺少尊重的态度。

指責中國人權,批評中國選擇的政治制度,攻擊中國的價值觀,污蔑中國的外交政策……

美國根本沒有資格這麼做。

它沒有資格當中國的“人權教師爺”,它也沒有資格告訴中國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政治制度、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它更沒有資格在台灣、新疆、西藏、香港等問題上魯莽地幹涉中國内政。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0

7)美國媒體應該以史為誡,不要充當美國反華分子的傳聲筒。

對于美國媒體來說,同樣需要丢掉傲慢、自大的種族主義心态。

面對中國,他們應該彎下腰、低下頭、蹲下來,不帶偏見地看一下中國發生的一切,而不是趾高氣揚,對中國橫加指責。

無論是從文化的内涵來說,還是從國家治理的有效性來說,今天的美國,都沒有任何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

作為媒體,應該像谷愛淩那樣,扮演推動中美交流的橋梁角色,而不是為美國最極端的反華聲音提供傳聲筒、歡呼、叫好。

今天的美國媒體,在涉華報道上,質量越來越差,已經完全淪為傳播美國意識形态的工具,淪為美國對中國打“輿論戰”的工具,這跟美國媒體一貫倡導的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精神背道而馳。

如果在美國媒體的反複煽動下,美國反華勢力最終在美國全社會占據主導地位,并綁架美國的對華政策,将中美推向沖突的悲劇,美國媒體,以及那些明裡暗裡配合美國反華勢力的美國媒體的記者,就是曆史的罪人!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1

8)在“谷愛淩”現象背後,可以看到中美合作可以給兩國、給全世界帶來的美好圖景。

谷愛淩是中美兩種文化、兩種社會的優秀結合物。

實際上,在今日之世界,無論是應對氣候變化,還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還是解決困擾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熱點問題,離開中美之間的協調、協作,都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2001年“911事件”後,中美在反恐問題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美在推動G20走上曆史舞台,加強全球宏觀經濟政策讨論與協調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但此時此刻,人類社會面臨的危機和挑戰,要遠比國際恐怖主義、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得多,但此時此刻,恰恰是因為美國一些人非要把中國當敵人、當對手,搞“零和博弈”,才讓整個國際社會“群龍無首”,缺乏組織和協調,緻使在抗疫等各種問題上,國際社會進展緩慢。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對機遇的巨大浪費,也是一種悲劇。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2

9)在中美博弈中,中國奮起抗争,站在了曆史正确的一面,但我們也沒有必要逢美必反,對于美國好的一面,我們依然要學會欣賞和學習。

過去十幾年,美國社會出現了很多問題,美國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都出現了異化,階級矛盾、種族矛盾、意識形态矛盾尖銳,這讓美國在很多人眼裡,失去了吸引力。

對于美國的問題,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這麼做不是為了唱衰美國,而是為了“摸着美國的經驗和教訓,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另一方面,相對于中國強調集體主義、強調宏大叙事,美國在鼓勵個人發展、創新、激發人内在的動力、保持自信等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在谷愛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

這也是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

未來的中國,開創盛世,不僅要有一流的科技、産業,還要有一流的教育、文化、思想,才能真正讓世界各國敬佩、仰慕。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3

10)中美博弈,是一場“持久戰”。

從短期和中期來看,我們有信心扛住美國的任何壓力,繼續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情,穩紮穩打,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從中期和長期來看,我們也有寬廣的胸懷,如果未來在某個時候,美國“幡然醒悟”,中美也可以冰釋前嫌,再次合作,造福兩國和人類。

但如果美國永遠不改弦易轍,那我們也做好了團結廣大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推動人類社會繼續向前發展的準備。

到那個時候,被孤立、被時代抛棄的,将是美國自己。~~~~~~~~

再次祝賀谷愛淩奪冠,後面還有兩個項目,期待她更加精彩的表現。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4

我們也應該為其他中國的冬奧會運動員加油、鼓掌,比賽有勝負,但刻苦訓練、為國争光,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敬仰、值得為之歡呼的事情。

作為東道主,也讓我們對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報以禮貌和欣賞的态度,讓他們感受到中國人的友好、開放和自信。

最後,我們既要堅持奧林匹克的理想主義精神,也要堅持地緣政治中的現實主義精神。當我們辦冬奧會的時候,我們就踏踏實實,為全世界奉獻一場最精彩的大型體育盛會。但當我們回歸到中美博弈的現實時,我們同樣要踏踏實實,戒驕戒躁,敢于鬥争,善于鬥争,全力争勝。

中美科技博弈原因(明叔雜談谷愛淩現象)15

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