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中立國”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顧名思義,就是無論在戰争時期還是和平時期,該國家都不會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上參與到各方的利益沖突和博弈中,始終保持中立。
目前,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永久中立國有七個,亞洲隻有一個,他就是名不見經傳的“土庫曼斯坦”。
作為中亞地區的衆多“斯坦”之一,雖然土庫曼斯坦的名氣不大,但面積可不小。
他的國土面積僅次于哈薩克斯坦,是中亞第二大國家,放在全世界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也能排在五十二名。
早在中世紀時期,土庫曼斯坦人已經在中亞地區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那時,這裡流傳一種說法,你要建房子請找亞美尼亞人;你要建立一個國家,請找土庫曼斯坦人。
在中世紀,從印度半島到地中海之間,有大約七十個國家的形成與土庫曼斯坦人直接相關。
從十三世紀到十六世紀,印度半島的六個朝代中,有三個是土庫曼斯坦朝代。
而在小亞細亞逐漸“發育成熟”的奧斯曼帝國的祖先,也是土庫曼斯坦人。
因此,土庫曼斯坦在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弱。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強大的沙皇俄國入侵了土庫曼斯坦,給這個國家帶來了百年的沉寂。
這樣的影響持續到了蘇聯時期,土庫曼斯坦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國之一。
1991年,随着蘇聯逐漸滑向解體的邊緣,土庫曼斯坦也在這一年的10月宣布獨立,并向聯合國提交了中立國申請。
1995年12月,聯合國正式通過決議承認土庫曼斯坦為中立國。
在聯合國大會的《土庫曼斯坦的永久中立》決議中規定,承認和支持土庫曼斯坦宣布的永久中立地位,号召聯合國成員國尊重和支持土庫曼斯坦的這種地位,同時尊重它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土庫曼斯坦為何要選擇永久中立?聯合國又為什麼願意讓他成為中立國呢?這就要從土庫曼斯坦在獨立前的“特殊經曆”和他極為特殊的地緣政治談起了。
“蘇聯時代”的後期,土庫曼斯坦的人民就一直視“獨立自由”為頭等大事。
趁蘇聯衰弱之際,土庫曼斯坦和相鄰的其他四個“斯坦”(即所謂的中亞五國)相繼獲得了渴望已久的獨立。
但是,由這五個新生國家組成的政治組區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且蘊含着豐富的資源。
因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都想着把手伸進這塊“空白地區”。
與此同時,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野心”,仍把中亞地區看作是自己的領地;
而那些伊斯蘭國家,則企圖将這裡“綠化”(伊斯蘭化)。
看到身邊“危機四伏”,土庫曼斯坦政府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獨立”,決定走一條捷徑:成為永久中立國。
土庫曼斯坦不願跟任何一方勢力扯上關系,不想成為某一陣營中的一顆棋子。
土庫曼斯坦前總統尼亞佐夫曾說過,“我們隻接受不附帶任何威脅其主權和中立地位的經濟援助或技術援助”。并且絕不參加一些國家對另一些國家采取的經濟封鎖、經濟制裁等行動。
這顯然是指名道姓地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劃清界限。
對于俄羅斯,土庫曼斯坦的壓力相對要小很多,因為他是中亞五國中距離俄羅斯本土最遙遠的國家,俄羅斯即使想幹預,也鞭長莫及;
而對那些伊斯蘭國家,尼亞佐夫的态度同樣很堅決,他表示在土庫曼斯坦,宗教和國家是分開的,“我們的目标是把土庫曼斯坦建設成一個世俗的民主法治國家”。
“伊斯蘭化”?根本不存在的。
除了對外部勢力的防範,土庫曼斯坦政府也清楚地看到,成為“永久中立國”,能夠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
而土庫曼斯坦之所以敢于标榜自己“永久獨立”,它的底氣就來自于國内豐富的自然資源。
以天然氣為例,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資源量、剩餘儲量和生産氣儲量主要集中分布在特大型和巨型氣田中,占總儲量的百分之七十。該國氣田開發采用稀井高産和先動用大型氣田優質儲量等方針,使天然氣年産量迅速增加。在阿恰克、納伊普、薩特雷克和道列塔巴特—頓麥茲等特大型氣田相繼投産後,到蘇聯解體前,該地區經曆了三次産量增長期,巅峰時期的産量,達到了八百五十億立方米。這使得土庫曼斯坦成為是中亞地區主要的天然氣生産基地,如今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約為五十萬億立方米,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0%。
這樣的儲量不僅能滿足本國天然氣需求,還能向俄羅斯和歐洲出口天然氣。
這也使土庫曼斯坦成為中亞地區天然氣主要輸出國家。
土庫曼斯坦的石油資源也足夠豐富。石油儲量約有一百二十億噸,這個數量即使放在海灣國家中,也是相當可觀的。
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土庫曼斯坦還有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屬等各類礦産資源。
說白了,這是老天爺賞飯吃,給家裡埋了這麼多寶貝,你一心一意搞發展就是了,日子自然不會太苦。
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賣資源保命,破财消災,不去争那些虛頭巴腦的“大國榮耀”。
這一點不僅是土庫曼斯坦,所有的“永久中立國”基本都繞不開“為了過小日子而放棄武力鬥争”。
但話又說回來,成為“永久中立國”絕對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也不是任何國家都适合走“中立”路線的。
比如像中國這個體量的國家,你就是真的中立也沒人信。
而且大國,特别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他們對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特殊責任,不能中立;
中等國家以及大部分小國可以通過自衛、聯盟、集體安全等方式維護自身安全,又無須中立。
因此那些選擇中立的國家,就需要對自己的國情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和對國家未來長遠的考慮。
就利處而言,永久中立可以避免國家卷入國際沖突或别國的内部沖突,以免這些沖突殃及自身;
可以使國家減少軍備投入,從而把更多資金投向經濟和民生領域;
最後,還能使本國避免政治表态、投票等一般性外交義務,減少自己的國際責任,少說話,少犯錯。
就弊處而言,永久中立減少了一國作為國際社會成員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責任,特别是在涉及國際公平、正義和大是大非問題面前保持中立必然會引起相對“正義”的一方的反感。
而且,永久中立意味着這個國家喪失了很大一部分的外交主動性。
因此在綜合考量下,永久中立對于少數處于特殊曆史、現實和地理環境下的小國是有吸引力的,但對于大多數國家來說,“永久中立”都是不合适的。
而作為非中立國國民的我們,也大可不必羨慕他們。因為我們的黨和人民,正在走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未來,将會比他們更加光明。
參考文獻:
《積極中立世代安甯——透視土庫曼斯坦的中立政策》龔獵夫
《土庫曼斯坦緣何走中立之路》張振國
《亞洲的唯一中立國-土庫曼斯坦》廖書慶
《永久中立國的利弊如何看》徐進
《土庫曼斯坦石油天然氣産業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
《土庫曼斯坦永久中立國地位研究》朱倍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