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及後學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大約最後編定于戰國初期。因其成于衆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記載孔子思想的著作。
兩千多年來,人們不僅記住了它裡面的很多詩句,更是有很多人從中尋找靈感,把它當做一部“取名寶典”,取名字時總是想從裡面找出更美更适合自己孩子的詞或字。
《論語》中高大魁梧、玉面郎君的男孩名
1. 忠之
取自《論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 其樂
出自《論語》:“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解釋:揣測、反诘、命令、加強意指雷厲風行、其樂融融、舍我其誰。第三人稱代詞。助詞,表示揣測、反诘、命令、勸勉;附着于形容詞前、後,起加強形容的作用。用作人名意指更加、突出、特别之義;和諧、善良、爽朗、歡喜指樂于助人、辛福美滿、樂觀豁達。歡喜,快活;聲音,和諧成調的;對某事甘心情願。用作人名意指善良、開朗、愉悅之義;取自“其樂融融”、“其樂無窮”、“樂在其中”,一個名字能出自多個成語非常難得,“其樂無窮”指的是,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樂在其中”的含義跟“其樂無窮”類似,指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寓意:其表示其樂融融、無與倫比、恰如其分;樂表示歡喜、愉快、喜悅。名字意義吉祥、優美。
3. 文征
取自《論語》:“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寓意:是指非常有文采,智慧,非常勇敢,遇事冷靜的意思,寓意着文華辭采,深思熟慮。
4. 賢齊
出自《論語》:“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解釋:人才、賢達、賢明、遠大指才德兼備、至善至美、出類拔萃。有德行;多才能。《說文解字》:“賢,多才也”。附解:用作人名意指善良、美麗、才學、出衆之義;齊天、達到、齊心、齊家意指馬到成功、實現夢想、高瞻遠矚。意為完全、同樣、達到;亦指中國朝代名。用作人名意指成功、治理、領導力之義。
5. 子道
出自《論語》:“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釋義:孔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緻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寓意:是指非常的有學問,有思想,有志向,有技能,而且具有正義感,寓意着超凡入聖,博學多才。
6. 邦道
出自《論語》:“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釋義:國家有道,做官拿俸祿;國家無道,還做官拿俸祿,這就是可恥。
7. 學彬
彬一般用作形容人文雅的樣子,引申為溫文爾雅、品德出衆的人。代表了父母希望男孩子成為一個文質彬彬,有學識有風度的人。附:文雅、彬彬、彬雅指文采斐然、高情遠緻、風度翩翩。本義:文質兼備的樣子。《論語·雍也》:“文質彬彬”。彬一般用作形容人文雅的樣子,引申為溫文爾雅、品德出衆的人,與學字搭配寓意父母希望男孩子成為一個文質彬彬,有學識有風度的人。
8. 盈恒
出自《論語》:“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解釋:代表着持之以恒的毅力,堅定的意志,宏偉,博大的意思,寓意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福泰安康,锲而不舍的意思。
9. 有忠
出自《論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寓意:有表示有福、有信、有勁;忠表示忠義、忠誠、忠心。名字意義吉祥、優美。
10. 敏而
出自《論語•公冶長第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寶寶名字寓意:敏表示迅速、靈活、勤勉;而表示而今、兼而有之、言而有信。名字意義吉祥、優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