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廣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09:55:21

廣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非凡十年廣州答卷)1

喜迎黨的二十大

重點領域改革成效

國家營商環境評價所有18項指标連續兩年獲評标杆。

南沙自貿區43項制度創新成果獲全國推廣。

五年來,清理規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82項,商事制度等18項改革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市場主體突破300萬戶比2016年增長1倍。

本土世界500強企業新增3家,累計5家。

多項第一與首創

1.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獎項——廣州獎

2.第一個擔任重要城市間國際組織主要領導席位的中國城市——2020-2022廣州擔任世界大都市協會主席城市

3.在中國首創國際城市間綜合性國際會議——全球市長論壇

4.廣州地鐵第一次走出國門,運營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項目

5.廣州成為世界銀行“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降溫項目”首個試點城市

6.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外國高端人才“一窗式”服務窗口

7.廣州在GaWC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曆史性跨進第一梯隊

城市綜合實力

廣州在GaWC世界城市體系排名

2012年第50位

2016年第40位,進入Alpha-級

2018年第27位,進入Alpha級,成為繼香港、北京、上海、台北之後,中國第5個世界一線城市。

2020年排在全球第34位,進入Alpha-級,繼續穩居世界一線城市。

“一帶一路”樞紐建設

2021年,華南地區直達烏克蘭中歐班列首發,中老、中越新班列開通,開行中歐(中亞)班列193列。

2021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3070.1億元,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廣州新設投資企業741家。

中新合作标杆項目“知識塔”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沙特吉贊經濟城、烏幹達中國(廣東)國際産能合作工業區等一批境外園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推出72項與港澳規則對接事項清單,成立大灣區研究院和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共建“GoGBA一站式平台”(灣區經貿通)。

成立廣州市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46個

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

設立4個駐海外辦事處。強化廣州國合中心和駐國外辦事處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功能,牽線引進的初創企業“文遠知行”估值33億美元。

廣州南沙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挂牌運營,現代汽車集團氫能項目、比利時VITO研究院、丹納赫大灣區總部及體外診斷平台等多個項目落戶廣州。

舉辦世界經濟論壇中國未來汽車與交通出行大會,推動全球末端物流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示範區落戶花都。

2020年4月至今,共受理3003家機構邀請外國人來華申請16000餘人次,涉及近100個國家。

廣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非凡十年廣州答卷)2

非凡十年,百舸争流,奮楫者先。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州得風氣之先,立開放潮頭,在我國對外交往合作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置身風雷激蕩的新時代改革開放大潮,廣州正推動引領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

“機遇之城”:重點領域改革激活力

進入新時代,廣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開放型經濟水平明顯提升。在立足擴大内需戰略基點的同時,廣州持續推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

2019年-2020年,廣州連續兩年營商環境排名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營商環境評價全部18項指标獲評标杆。2021年,廣州全市市場主體突破300萬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在穗投資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30家,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從799個工作日縮減到11個工作日,透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的變化,可一窺背後廣州營商環境改革的決心和努力。從1.0至5.0,廣州營商環境持續疊代升級,727項改革舉措的穩步實施,有力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正重塑廣州“機遇之城”。

機遇之城有“萬有引力”。近年來,“中國第一展”廣交會與時俱進,讓全球客商實現足不出戶“買全球、賣全球”。在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全球投資者在此分享經驗、共享機遇。會上集中簽約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5個重大項目,協議總投資額達8800億元。全球創業人才和投資者紛至沓來,印證了新時代廣州城市的巨大引力。

廣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非凡十年廣州答卷)3

灣區聯動: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來,廣州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縱深推進區域合作,深化廣深“雙城”聯動,國家、省實驗室共建、産業合作取得重要進展;廣佛、廣清、廣湛合作紮實推進;加快落實與港澳規則銜接的72個事項,以“五樂計劃”精準服務港澳台青年。聚焦交往交融“心聯通”,廣州成立廣州市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46個。

十年來,從國家級新區到自貿試驗區,再到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南沙開發開放的熱潮撲面而來,成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載體,累計形成719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3項在全國複制推廣。随着《南沙方案》重磅出台,廣州南沙正通過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牽手世界,加快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打造成服務國家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尖兵。

廣州是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非凡十年廣州答卷)4

擴大交際:牽手世界構建國際大都市

近年來,廣州國際交往中心、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持續拓展國際友好夥伴關系,增強“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功能,打造高端國際會議品牌,引領全球城市治理創新,國際交往綜合承載功能更加完善,為打造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注入強勁動力,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友城已成為廣州對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廣州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标志。2012年以來,廣州新增67個結好城市,新增27家外國駐穗領館。2021年底,廣州如期完成國際友城“百城計劃”,目前已與遍布全球六大洲66個國家的101個城市建立友好關系,外國駐穗領館達67家,全面形成“四位一體”的友城交往格局,打造出富有活力的全球城市朋友圈。

廣州“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近日,滿載“大灣區制造”貨物的75006次班列從廣州國際港站駛出,廣州中歐班列迎來開通6周年。6年間,廣州海關累計監管開行進出口中歐班列625列,服務中歐班列聯通西歐、西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個城市。

十年搏浪,廣州在多個領域先行先試,取得多項“全國第一”:2012年,創設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獎項——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累計收錄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556個城市和地方政府的1300餘個城市治理創新案例;2020年-2022年期間,廣州市擔任世界大都市協會主席城市,成為第一個擔任重要城市間國際組織主要領導席位的中國城市。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随着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廣州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奮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擔起廣州責任、展現廣州作為。

案例分析

南沙:昔日灘塗蝶變“未來之城”

珠江出海口,藍圖正繪就。

從昔日灘塗的“不毛之地”,到如今隐約可見的“未來城市”雛形,廣州“濱海城市”的夢想,在南沙自貿區蝶變的過程中逐漸照進現實。

今年8月,在南沙區圖書館舉辦的“異國他鄉——闌幹斑布的記憶之紮染”活動上,來自中國、波蘭、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家的約30名中外讀者體驗紮染技藝。這隻是南沙打造國際化社區試點的常态化縮影。他們,因何被吸引,從而來到南沙生活呢?

南沙是大灣區“面向世界”的開放門戶。2012年9月,南沙獲批建設國家級新區;2014年12月,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獲批設立;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明确賦予南沙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的重大使命。

今年,随着《南沙方案》重磅出台,圍繞“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及“灣區之心、開放門戶、未來之城”的目标定位,南沙正加快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構建以南沙為原點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打造服務國家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尖兵。

2012年以來,南沙主要經濟指标常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23個。南沙與港澳互利合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大量港澳青年到南沙創業就業,南沙已落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11家、簽約入駐創業團隊超300個,聚集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1.7萬人。營商環境方面,南沙累計形成789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3項在全國複制推廣。

今年9月1日,被稱為“港科大2.0”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該校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獲批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内地與香港合作大學,将助力廣州全面打造高等教育開放試驗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驅動發展。在剛結束的2022年第八屆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南沙迎來“芯、晨、大、海”重點項目的現場集中簽約,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近1400億元。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南沙目前已集聚近80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業。

近年來,國家還先後賦予南沙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綜合保稅區、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國家級重大平台政策。8月26日在南沙舉行的2022年世界跨境電商大會上,國務院參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對廣州發展跨境電商非常看好。“我們有全球最好的産業基礎,全球最好的供應鍊。我們也有全世界最好的海運和空運網絡。”

“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表示,南沙、橫琴、前海,正是中國“第三次開放”的重要抓手。“南沙的任務非常重,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探索、積累經驗,以點帶面,引領帶動粵港澳全面深化合作。”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姝泓

(部分數據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22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廣州營商環境報告(2022)》白皮書)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廖雪明

一圖統籌/黨建軍、徐梅花

一圖文案/張姝泓、徐梅花

一圖制作/王紫鳳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鳳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