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占蔔方法很多,有龜占、蓍占、星占、夢占;蓍草稱霸千年,如今幾乎絕迹;籌策取代蓍草,成為現代人占筮的首選工具。
01 古人從何時學會占蔔?人類占蔔的行為出現得非常早。
以《易經》的由來為例,伏羲氏(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統治天下時,擡頭觀看天體現象,低頭考察大地規則,再仔細檢視鳥獸的足迹和花紋,以及山川地域的各種特性,再根據自己的經驗,着手制作了八卦,叫作“觀象設卦”。
伏羲氏怎麼使用八卦呢?
結繩記事,就是把草結為繩,來代表卦象。先人們用這些卦象上提供的信息來預知吉兇,判斷好壞。
占蔔有什麼用呢?
《尚書·洪範》談到,古代天子有困惑時,需要參考5個方面的信息:
第一,自己思考怎麼做;
第二,與專門負責的大臣商量;
第三,跟老百姓商量;
第四,殺龜占蔔;
第五,用《易經》占卦,又叫占筮,“筮”,就是用蓍草占蔔的意思。
古人占蔔不是都用銅錢嗎?那您可能影視劇看多了。
事實上,古代占筮的方法有很多,主流的就有:龜占,蓍占,星占,夢占。
當然,也有使用銅錢和米粒等更容易找到的占蔔工具。
其中使用最頻繁,時間最悠久的,就是蓍草。
蓍草是一種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它的莖挺而直,粗細均勻,可以保存很久。
蓍草被古人認為是“探迹索隐,鈎深緻遠,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亶亶”的神草。
據《重修汝甯府志》中明代楊勳《蓍草台記》載:“蓍草首若龍矯,尾若鳳翔,盈于台畔。伏羲氏作,取而筮之,以畫入八卦之變,故名曰:‘蓍台’。”
蓍草 菊科蓍屬植物
相傳,最早用蓍草來作為占蔔工具的,是周文王。
當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裡(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羑裡城)時,将蓍草與六十四卦結合,确立了占筮的理論并将其系統化。
據說,在周文王去世之後,其墳墓上長滿蓍草,後人便移植續種;
後來,又傳說孔子的墳墓上也曾長出過蓍草。
也正因為蓍草與周文王、孔子兩位聖人聯系在一起,所以蓍草不斷被神秘化。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
據《易緯·乾鑿度》記載:“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歲。一百歲方生四十九莖,足承天地數,五百歲形漸幹實,七百歲無枝葉也,九百歲色紫如鐵色,一千歲上有紫氣,下有靈龍神龜伏于下。”
《說文解字》也說,蓍草“生千歲三百莖”。
這些記載,無疑增加了蓍草的神秘色彩。後代相傳,此草非聖人之地而不生。
蓍草園位于淮陽伏羲太昊陵後面
03 誰夠資格用蓍草占蔔?在古代,蓍草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随便使用的。
在先秦時期,蓍草不僅僅是占蔔的工具,也是身份等級的區别和象征。
不同等級的人,所用的蓍草的長度是不一樣的:
天子為最高一級,要用長高到九尺的蓍草;諸侯七尺;大夫五尺;普通百姓隻能用三尺。
在當時九尺的蓍草是很少見的,而這也正凸顯了周天子的地位。
而随着自然環境的變遷,蓍草已不多見;就算三尺長短、品相良好的蓍草,也已經很難找到了。
幹枯的蓍草莖是制作蓍草占蔔工具的原材料
04 蓍草占蔔真那麼準嗎?在古代,蓍草和龜甲都被列為占蔔的必備工具。
用龜甲占蔔的過程叫做“蔔”,用蓍草占蔔的過程叫做“筮”,合稱“蔔筮”。
《左傳》裡關于蓍草占蔔的故事特别多,其中有一則,是晉獻公嫁女的故事:
晉獻公讓太史蘇占筮,問把大女兒伯姬嫁到秦國是否吉祥?
筮得歸妹卦,太史蘇解釋說:“不吉祥。這是男女不相與之卦!日後必是嬴姓的秦挫敗姬姓的晉,晉國會被打敗。”
後來,果然晉國大敗,晉惠公(晉獻公之子)被俘到秦國,晉惠公說:
“先君獻公如果聽從史蘇的主張,我就不會落到今天這地步了。”
還有一則著名的故事,就是“田氏代齊”:
05 沒有蓍草還能占蔔嗎?春秋時期,齊國國君是姜子牙的後代;但到了戰國,田氏取代姜子牙的後代,成為齊國國君。
這件事就要從陳完說起。
當年陳完剛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請周天子身邊的太史為其占了一卦。
太史說:“這個小孩能夠輔佐一個國家走向興盛,但是他發揮作用不是在自己的國家陳國;也不是在他這一輩子,而是在他的子孫後代。”
後來,陳完跑到了齊國,投靠了齊桓公,改名田完。
他的子孫果然取代了姜氏齊國,建立了田氏齊國。
這也應驗了占筮中提到的“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的說法。
蓍草由來已久的神秘色彩,加上曆代有關蓍草占蔔的傳奇故事,确立了蓍草作為占蔔工具的“正統”地位。
事實上,排除傳說與誇張的元素,我們不難發現,古人之所以用蓍草作為占蔔工具,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蓍草生命周期較長,人們認為它和龜一樣長壽,可能具有一定的靈性,用于占蔔的話會比較準确;
二是,蓍草莖幹粗細均勻,長而直,不易腐壞變質,具有可數的特性,能用于計算具體的數量和日期,彌補了龜甲僅能用來占蔔吉兇的缺陷。
可見,蓍草成為重要的占蔔工具,也是其自身特性滿足了占蔔需要的結果。
但是,如今蓍草“一草難求”,難道我們就沒辦法學習《易經》占蔔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找到了蓍草的最佳代替者:籌策。
06 為什麼要學籌策占蔔?籌策,原來是古時的一種計算用具,一般為竹制。
古文字學家高亨的《老子正诂》中提到:“籌策,古時計數之竹筳也。”
同樣是計數的演算工具,籌策便替代更難找到的蓍草,成為了後世最常用的占蔔工具。
《易經·系辭上傳》中,關于蓍草占蔔的方法有記述: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幾近失傳的籌策占蔔法
傅老師研究典籍記載,多方求教,終于使這種幾近失傳的占筮方法得以複現,并可為今人所用。
籌策占卦詳情,可關注傅老師《易經入門17講》課程。
更多精彩内容盡在其中!
618狂歡節,精品好課特惠來襲!
别錯過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