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蒙古馬為什麼退化了

蒙古馬為什麼退化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0:30:23

以明朝典籍《五雜俎》記載,騾子最早起于匈奴,自戰國年間起,就被中原農民逐漸引進繁殖,從此成了古代中國人生産生活乃至戰争,都經常離不開的畜力。而且以宋朝人羅願《爾雅翼》的形容說,騾子完全可以當馬騎,還比馬的脾氣好得多。那麼這麼好的畜力,為什麼沒有取代戰馬的角色,打造戰場上的“騾騎兵”?主要還是下面兩個原因。

蒙古馬為什麼退化了(騾子可以當馬騎)1

第一個原因:騾子的力量太小。

雖然在農家幹活時,騾子是絕對的好牲口。但是上了戰場,騾子的那點力氣,明顯就不夠用。騾子的力氣,通常隻有戰馬的三分之二左右。放在冷兵器戰争年代裡,重騎兵裝備的盔甲武器,最少要有二十公斤。宋金元時代的重騎兵,更是連人帶馬都披重甲,重量常在三十公斤以上,基本就是鋼鐵包裹。

蒙古馬為什麼退化了(騾子可以當馬騎)2

▲蒙古重甲

把這樣的“鋼鐵包裹”,加在騾子身上?恐怕還沒沖鋒,可憐的騾子就要累趴下。

第二個原因:騾子的速度太慢。

古代騎兵對決,決勝的關鍵,就是沖擊速度。

而在這條上,騾子更是嚴重吃虧。别看騾子能連續行走二十多公裡,但短距離沖刺就吃虧了,本身力量就不如戰馬,體型比戰馬小,速度更是被甩開,等于是戰馬已經沖起來,騾子這邊還在慢悠悠跑。想要騎騾子?遊山玩水觀光沒問題,騎着上戰場,那就吃血虧了。

蒙古馬為什麼退化了(騾子可以當馬騎)3

不過,沙場沖鋒嚴重吃虧的騾子,卻也有戰馬無法替代的角色,甚至放在現代化戰争裡,騾子也同樣“戲份”極重——後勤。

别看體型小力量弱速度慢,但騾子的耐力與吃苦耐勞,卻也遠遠強于馬驢等牲口。一匹健壯的騾子可以一口氣負重行走二十公裡,多艱難崎岖的山路也不在話下。而且還不容易生病。如此特殊技能,也叫騾子的“戰場地位”,一直十分穩固。

自明朝開始,擁有大量繁殖騾子技術的明朝軍隊,就越來越多的用騾子來運輸物資。近代以來的西方戰争史上,騾子更是後勤不可缺的腳力。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上,英國就大量向中國購買騾子,用于戰場運輸。

蒙古馬為什麼退化了(騾子可以當馬騎)4

▲印度軍演的騾子

甚至在高科技的現代戰争裡,騾子的作用,有時依然不可替代。許多國家的山地戰部隊裡,騾子依然常被用來運輸山炮裝備。不但常在現代戰争裡搶個鏡頭,還經常在軍演裡亮個相。如此風光,古代戰争裡沖鋒陷陣的戰馬,基本享受不到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