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關節表面有軟骨覆蓋,軟骨有彈性,起到緩沖保護關節的作用,損傷後修複困難。随着年齡的增長,軟骨功能減退。膝關節用得越多,承受重量越大,軟骨磨損的概率也就越大,膝關節退化也快,就引起疼痛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多少人得了這個病?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運動系統退行性疾病。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為60%,70歲以上高達80%,已經是常見的“社會性疾病”,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群的生活。
高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畸形等因素都會引起膝關節骨關節炎。
主訴症狀有哪些?
絕大多數患者就診的第一主訴就是疼痛。初期為輕中度疼痛,非持續性,受涼時可誘發或加重。
随着疾病的進展,疼痛可能首先影響上下樓梯或蹲下起立動作,且與活動呈明顯相關性。到中期時,疼痛症狀會進一步影響到平地行走。晚期可以出現持續性疼痛、明顯影響活動,甚至影響睡眠及非負重活動。
骨科醫生怎麼解決?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最終治療目的是緩解或消除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機器人輔助計算機導航下的單踝置換術
目前該疾病在每個階段都有對應治療方案,其中機器人輔助計算機導航下微創單髁置換,能做到精準定位,精準截骨、精準操作、精準放置假體。
主要是針對膝關節局部病變部位,僅對病變的間室進行處理,不破壞膝關節内部的其他正常結構。保留了膝關節的自然運動,切口更小,暴露少,恢複快,徹底去痛。膝關節疼痛消失,功能恢複了,生活質量自然就提高了。
術前:計算機規劃設計匹配假體
X線片顯示
單側間隙狹窄明顯
術中:機器人輔助計算機導航定位,精準截骨,放置匹配假體。
術後:假體放置位置佳
❖
專家簡介
程千,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學科科長。上海市科技專家,上海市運動醫學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運動醫學會常務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骨傷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關節外科學組委員,骨與軟骨再生修複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骨質疏松雜志》編委,亞洲人工關節學會《Arthroplasty》雜志特約審稿專家,SCI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審稿人,《實用醫學雜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志》審稿專家。曾赴德國 Johanna Etienne Hospital交流學習,師從德國肩肘外科大會主席、南部德國骨科學會主席、著名運動醫學及關節外科專家Jerosch教授,學習關節置換與關節鏡技術。擅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計算機導航機器人輔助下微創單髁置換技術,熟練開展髋、膝、肩、肘及踝等關節置換及關節鏡治療,尤其在肩周炎、肩袖損傷、膝關節半月闆及韌帶損傷的關節鏡治療上有一定造詣。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五上午骨關節專家門診
預約就診請關注公衆号:
(配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
供稿:骨科 程千、方丹
編輯:宣傳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