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是焦慮症的另一種表現。主要症狀表現為:
第1,不願意主動社交,例如,一個人平時與人交往時看不出來,但他不願意參加社交場合,或者在社交場合時不主動聊天,參與活動等。
第2,社交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症狀,比如發抖、出汗等。例如,有一種餘光恐懼症,患者總覺得别人在說他,在看他,患者很害怕,其實這與社交恐懼症很相似。
所以,社交恐懼症的核心就是不願意跟人交際,不喜歡獨處。例如,有些做實驗的人,喜歡和瓶瓶罐罐相處,而和别人交往就會累。所以,社交恐懼症的背後是一種回避性的人格。
社交恐懼症的核心症狀是患者過分擔心自己在社交過程中,或者在和别人交談過程中出醜,會出現令他難堪的事兒,所以表現得緊張、焦慮。
如果不幹預,出現比較頻繁,患者可能會出現回避行為,就是不出門,不進行社交活動,因為一旦面臨上述場合,即對面站着人要交流時,患者可能會特别焦慮、緊張,所以很多恐懼症患者都會出現回避行為,避免遇到上述症狀。
教科書上并沒有提出該病為自限性疾病,不幹預會自己能好,并不是自己能好,而是自己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出來,從而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
發現自己患有社交恐懼症,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一旦明确診斷,建議盡早接受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