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經濟條件差,生病了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起病,于是會請教一些經驗豐富的老人。老人閱曆豐富,見識多,說的話雖然不一定有科學證據,但是在那個年代卻幫了不少人,仔細品一品其實也蘊含着一些道理。
老一輩說的:“濕重鞋跟偏,火大腰帶短”是什麼意思?
大家平時穿鞋子應該注意了,有的人鞋子穿很多年都沒什麼變化,有的人鞋子隻穿了兩三個月,鞋子就變形嚴重,到處還有磨損現象。
老一輩的人認為從鞋跟磨損情況能看出來一個人濕氣重不重。濕氣重的人是什麼樣的呢?兩隻腳就像拴上了鉛球,擡不起來,小腿肚子發酸,整個人沒有精神,經常喊累喊困,還容易腹瀉。他們的舌苔厚膩胖大,還有很多齒痕。面部也有浮腫迹象,腫眼泡。
因為身體過于笨重,就像受潮的棉花,沉甸甸地提不起來,所以走路時很容易磨損鞋跟,不是内側磨損嚴重,就是外側磨損嚴重。針對這樣的患者,要想辦法祛除濕氣,健脾養胃。
體内旺盛的人往往很瘦,新陳代謝快,所以褲腰帶比較短。這類人群往往會有五心煩熱、脾氣爆、失眠、口臭、便秘、臉上長痘等症狀。
不僅脾氣火爆,胃火也很大,吃飯後容易脹氣、打嗝,口幹、牙龈腫痛,舌頭還會長瘡,針對這樣的情況,要盡快把火氣壓下去,補充津液。
遇到“濕重鞋跟偏,火大腰帶短”的情況,應如何改善?
祛濕前先分濕寒還是濕熱
濕寒體質的人舌苔是發白、黏膩的,小便很多、很清澈,大便黏膩,因為脾胃功能虛弱,所以容易腹脹,不想吃飯。
濕熱體質的人舌苔是發紅的,有厚厚的黃色的舌苔,小便很黃、味道很重,大便幹燥臭味大,臉上經常冒痘痘,泛着油光。
濕寒和濕熱的調理方法不同
濕寒體質的人要先提升脾胃功能,增強營養吸收能力,讓氣血得以滋養身體,同時溫肺散寒,理氣化痰,讓體内的濕氣慢慢消失。減少待在空調房的時間,适當曬太陽,梅雨季節後房間内的被褥和衣服要晾曬通風。
濕熱體質的人要先清熱降火,趕走體内的濕熱之氣,多流汗、排尿,加快代謝廢物排出,同時用祛濕利水的食物進行食療,調養脾胃。煙酒要戒掉,飲食要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多喝水,都能幫助減少火氣。
胃火旺盛通常和不良飲食有關
喜歡吃辛辣油炸的時候,愛好抽煙飲酒,攝入的熱量太多,在體内轉化成火氣,又沒有足夠的陰氣滋養,久而久之就成了胃火。要控制食欲,每餐7分飽,還要補充水分,均衡飲食,少吃肉,多吃果蔬,适當飲用西瓜汁、綠豆湯、小米粥,有助于澆滅胃火。
其實“濕重鞋跟偏,火大腰帶短”後面還有一句話
即“陰虛枕頭潮,陽虛床不暖”,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晚上睡覺容易出汗,這是盜汗的症狀,主要是内有虛熱,津液從皮毛散出來形成了汗,又因為體内的津液減少了,所以人們會煩躁,熱得睡不着。當毛孔舒張流汗的時候,也是寒濕病邪趁機入侵的時候,會增加生病的風險。
而缺少陽氣的人正好相反,他們的手腳是冰涼的,害怕寒冷,所以被窩不容易焐熱。
陽虛和衰老、勞累、疾病等因素有關,缺少陽氣的推動,氣血運行緩慢,寒氣滞留在皮肉之下,無法産生足夠的熱量,正所謂“陽虛則外寒”,上焦不通所以才會打寒戰。
50-60歲是養壽“黃金期”,做好2件事,助你安度晚年
這句話提到了祛濕、去胃火、滋陰、補陽四個方面,都是大家常遇到的問題。五六十歲的人,人生已經走過一半,機能有所衰退,很多疾病都冒了出來,明顯感覺身體不如以前。不過,這個時期也是養壽的好時機,能做好養生工作,那麼有個幸福的晚年也不難。
第一件事,飲食健康一點。中老年人不宜大寒大熱,适宜偏溫性、柔軟的食物,例如白肉、乳制品、豆制品、果蔬、全麥食品等,能補充營養,又不會損傷脾胃,消化起來沒有負擔。
要改掉大魚大肉、抽煙喝酒的壞習慣,尤其是夏季,容易燥熱上火助長濕氣,更要關注飲食健康,滋陰補液,強健脾胃。
第二件事,護好身體四處。血管是健康的通路,要守護好,要多動一動,活動下肢,避免血管堵塞。
膝蓋容易磨損和受傷,也要守護好。腿是生命的根,有一雙好腿才能自由自在地活動。腸道和牙齒也要用心守護,關系着進食和消化,吃得好,消化好,身體才能獲得營養。
老一輩的話要多聽聽,暗含了深刻的道理,這是在告訴我們要注重養生,關注身上的症狀,大家不妨對照看看,自己被說中了幾個,有的話要及時調理。現在抓緊時間養生,以後才不會養醫生。
參考資料:
[1]濕氣重的五個症狀 你有幾個?·CCTV4.2017-08-13
[2]健康|8個壞習慣加重體内濕氣,一定要改掉,否則……中國網.2018-06-17
[3]胃酸、便秘、口臭、口腔潰瘍……胃火旺盛怎麼辦?·大河健康報.2021-12-3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