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州星光彙商鋪論壇

鄭州星光彙商鋪論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2:48:10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文 王訪賢/圖

近期,鄭州市場接連爆發租金拖欠糾紛。先是南三環紅星美凱龍被279名業主聲讨拖欠租金,随後華商彙業主反映開年至今八個多月未拿到租金收益,星光彙有業主則質疑開發商資金斷裂,憂慮投資款打水漂、難以返租。

這一切均指向了國内特色的商鋪散售返租模式。

一些人士力挺,認為返租幫助開發商回籠資金、提升了業主投資回報率;另有人士則質疑,返租存在商場運營成敗難測、回報率對賭、産權運營不統一等多重風險,是開發商造的一個夢。

甚至,他們揭秘了商鋪散售返租的一個驚人内幕。

【案例1:業主投訴華商彙,租金收益未付】

近期,多名華商彙買鋪業主向河南商報記者投訴,以散售返租形式購買華商彙商鋪,原本一直正常返還的租金回報卻被中斷。

鄭州星光彙商鋪論壇(星光彙被業主維權)1

一名業主白女士描述,2017年年初以每平米8000多元的價格,全款購買了鄭州華商彙的商鋪,在與鄭州華商彙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買賣合同後,轉而又将商鋪委托給鄭州華商彙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管理運營,托管期10年。

這便是商鋪散售後又返租的商業模式。10年托管期内,業主不參與商鋪直接出租運營,隻需每年坐收總房款10%的租金收益,每三個月一支付。

這筆看似穩賺不賠的生意,卻在今年疫情期間遭遇了一次重大返租危機。業主李女士反映,“今年3月份,華商彙就停掉了本該1月份起付的租金回報,截至現在,8月底了,一分錢未給。”

還有多名業主同樣反映,“去年房租都已正常給過,今年1月份到現在的房租都沒給。”

【案例2:星光彙散售商鋪後遭維權,業主擔憂拿不到租金收益】

位于鄭州市嵩山路與建設路交叉口東北角的星光彙(又名“中林嘉苑”),同樣也正遭遇着業主維權。

鄭州星光彙商鋪論壇(星光彙被業主維權)2

該項目采用的也是商鋪散售返租模式。業主宋女士反映,看中了星光彙優越地段,2019年6月,其以每平米3.6萬元價格購買了商鋪,開發商為河南中林置業有限公司。

同時,宋女士又将商鋪委托給鄭州兆岸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托管期10年。10年内,雙方約定,前三年,管理方兆岸商業公司無償使用商鋪,不用向宋女士支付租金收益,租金收益全歸兆岸商業公司所有。但是作為對價,兆岸商業公司承諾幫助業主在開發商處購買商鋪時給予優惠。即,“前三年租金頂商鋪優惠的錢”。

從委托期第四年開始,兩方開始分成租金收益,租金收益的90%付給宋女士,另外10%付給經營管理方兆岸商業公司。

鄭州星光彙商鋪論壇(星光彙被業主維權)3

簽訂合同沒多久,問題爆發。宋女士反映,“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托管公司至今還沒入駐裝修、招商,目前工期一拖再拖,無法裝修,我們擔心商鋪運營不起來,三年後拿不到返租,恐怕投資的錢打水漂。”

【案例3:租金年回報率降低,業主不滿】

鄭州有服裝市場也曾出現過商鋪散售返租糾紛。業主買商鋪後,市場托管給了一家商業運營公司,商場方宣傳旺鋪無憂,10年回本,年收益8%且逐年遞增。

前3年托管期到期後,四五百名業主紛紛倒戈,将矛頭對準托管公司。原因在于,3年托管期内,托管公司沒有實現8%的租金回報,商鋪變成了“傷鋪”,新的托管續約中,租金回報率直降到了5%,引起業主激烈反彈。

在2016年,鄭州火車站有一家針織市場同樣爆發業主糾紛。原因是,業主買房時簽訂的年租金回報率是8%,新的續約合同則降到了3.5%。這導緻部分業主拒絕續簽托管協議,進而造成商戶退租的連鎖反應。

【返租内幕:開發商造的一個夢?】

近期,鄭州市場接連出現因為無法及時返回業主租金導緻維權的事件。事件根源均指向散售返租這個商業模式上。

散售返租是當下國内商業一種特殊又極為常見的産物,吸引着一批批抱着當“甩手房東”美夢的投資戶,同時,卻又因為物業被分割銷售、後期運營成敗難測、回報率對賭難料等潛藏的風險,而被不少業内人士诟病。

事實上,一些業内受訪者認為,散售返租的隐患,在業主落筆簽下購房合同的那一刻,已經埋下。

“商鋪銷售定價,是按照年租金回報的10-15倍來計算,這個數字是符合投資邏輯的。但地産開發商前期用各種宣傳手段,将房子售價吹高,遠高于周邊均價,然後給業主許諾每年8%的租金收益回報,但其實這些年的租金收益都加到了買房時的房價裡。”一名在業内打拼十多年、不願具名的資深人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舉例來說,鄭州某商業周邊商鋪均價在1萬元/平米,給業主的許諾是每年每平米返1000元租金收益,連返5年,每平租金收益一共應為5000元。但是開發商賣房時卻定價為2萬元/平米,扣除掉連返5年的租金收益,開發商每平米依然淨賺5000元。

“開發商造了一個夢,用誇張的宣傳把業主迷惑,事實上是拿了業主的錢後又還給了業主。這才是散售返租的内生邏輯。”另外一名業内人士稱,“法律禁止開發商直接包租銷售,最後想了一個辦法,找了家第三方公司做托管和返租,但其實這是開發商的關聯公司甚至子公司。”

“開發商在商鋪定價時,已經把返租錢做進去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開發商畫的一個餅,投資者一廂情願地相信,雙方都在掩耳盜鈴。對于高售價,開發商也有自己解釋——返租商鋪回報率高,購買後可直接有收益,所以定價也要比普通的商鋪高一些。”另有商業資深人士說。

至于返租的真正原因,有人士揭秘,“不返租就能賣掉的項目是不會返租的。如今大多數開發商會找銷售代理公司賣鋪,代理公司出于賣鋪的壓力,無法走正常方式賣掉商鋪,最終為了完成指标、拿到傭金,隻能走這一步,這是最後不得已的終極方案。”

該人士反問,即便不散售賣鋪,在充分商業競争的環境下,一個專業的商業運營公司尚且不一定能做成一個項目,更何況一個放羊式的管理團隊,勝算又有幾何?

【返租多宗罪,返租結束後接鋪成矛盾集中爆發點】

即便理清邏輯,自願走入散售返租這條大船,餘下的航道也是暗瞧遍布。

能否按時拿到每月租金回報,也存在着諸多不确定性。風險之一深埋在運營團隊的管理能力上,産權外售的大框架下,商管公司話語權喪失,面對着上百個小業主提出的各種要求無法一一滿足。

而散售返租的商業大多位于新開發區域,地段、交通、人流不具先天優勢,在如此被動局面下運營成活一個商業體,難度可想而知。一旦商場運營失利,出現大量掉鋪,就無法兌現業主的租金收益,矛盾自然而然爆發。

況且,市場大環境的陰晴不定、行業未來走勢的不可捉摸,都在左右着商場的未來命運。

返租期結束,更是矛盾爆發的生死至關點。不少業主在當初簽訂合同時,買的是虛拟商鋪,但商場在後期實際運營時會打通、隔斷乃至改建,導緻銷售時分割的商鋪與實際商鋪存在差異。待接鋪時,不少業主拿着房本找不到自己的商鋪,甚至出現商鋪被改建為消防通道、廁所的案例。

同時,商鋪高達50%的公攤面積,也成為了業主接鋪時的無法承受之重。

【10年後120%回購是虛假承諾?】

河南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鄭州市場出現不少“十年托管到期後,開發商按照購房款的120%回購此商鋪”的條款約定。

有業内人士則直言,120%回購的承諾是虛假的,“如果十年後項目發展好,商鋪升值超過了120%,業主不會願意賣,回購成本也太大;如果項目發展不好,十年後公司是否還存在都是一回事,即便存在,開發商更沒有能力回購,這是一個紙承諾。”

售後返租,開發商可以快速回籠資金,業主的初期利益也能得到保障,這看似穩賺不賠的買賣表面上是雙赢,但一旦後期經營不善、經濟大勢惡化、招商不利等任一環節出現問題,最終結局變成“雙輸”。

那麼,難道散售返租就一無是處?難道真的不能投資升值、全身而退?

散售返租并非一地雞毛。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同散售返租模式,是一種成熟的商鋪經營模式,在省去業主出租煩惱同時也實現統一管理、提升房産商業價值。至于為何鄭州市場發生返租糾紛,實質是因為疫情影響下客流減少、市場萎縮導緻經營者效益降低甚至虧損,是市場低迷引發的連環違約。

河南省商業行業協會會長何宏劍認為,對于投資者來說,如果按照50%首付貸款按揭買鋪,每月租金收益能在付清月供基礎上還有盈餘,那麼這個商鋪投資就是成功的;對于運營團隊,基于消費者調研基礎上、有專業運營團隊操盤、有深厚的品牌招商資源積澱、有極強的商場規劃構建理念以及對經營商戶的競争性調查,才有可能最終運營成活一個商業。

【他山之石:REITs模式本土化還有多遠的路?】

在國外,其實有一個成熟的運營模式可以規避散售返租的風險,叫“REITs”。

REITs是專門投資房地産的投資基金,投資人購買了REITs基金,然後基金購買并持有了開發商的商業物業。投資人對接的是REITs,不直接與商鋪發生聯系。

它與散售返租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将一個大物業分割銷售給分散的投資人,然後由運營商統一運營管理。

但是,它與國内散售返租又有着最大不同,不用把物業零散分割給一個個業主,它在商業物業跟投資人之間建立了一個基金,相當于防火牆,投資者購買的是基金份額,不直接購買商鋪,不直接跟商業物業發生矛盾,而基金購買并持有了商業物業,這就保證了商業物業産權和運營的統一。

“國内商業多數以銷售為主,國外商業則多數為自持,但同樣也得赢利啊,怎麼辦?這就用上了REITs。國内很少有REITs的融資機制,開發商隻能賣商鋪,難以大比例自持。”河南省商業行業協會會長何宏劍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

散售返租就必然牽涉到物理分割,偌大的一個商業體被分割為成百上千間格子鋪,運營團隊面對的是動辄上百個小業主,衆口難調,運營管理必将被掣肘。業主之間也相互牽制,即便單個地理位置好的旺鋪不愁租,但是賭的卻是整個商業項目的成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旦客流不盡如人意,再好的品牌也将被拖死。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早在十多年前,國家通過政策引導積極推動REITs業務在國内的試點工作。2009年,北京、上海和天津等首批進入試點,拉開了REITs模式在我國的躍進時代。尤其近年,随着房地産從增量建設的“黃金十年”轉入“租售并舉”的存量時代,REITs業務迎來發展新契機。

REITs的替代作用顯而易見。“REITs在接手前會做大量的盡調,并派駐專業商管團隊,不再是返租模式下的放羊式管理,徹底解決把産權分散出售給很多小業主的症結;同時,它還為開發商融通大量資金,解決貸款融資難題。”何宏劍說。

然而,正如何宏劍所說,目前國内市場上發行的REITs産品與國際成熟市場的标準仍有一定差距,“國内多稱為‘類REITs産品’。”

REITs的全民普及尚需時日,但我們至少看到了希望。(首席編輯 華麗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