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時候,登州黃縣有一個商人叫宗立本,世代經商,用現代的話說家庭條件那叫相當不錯。可隻有一樣不如意,雖娶妻多年,但一直沒有兒子。
南宋紹興二十八年(雖然稱呼南宋的年号,但這時的山東地區處在大金國的統治之下,即金正隆三年,1158年)的盛夏時節,宗立本和他媳婦一塊販賣絲帛到了濰州,往昌樂去。本以為夏天白天長,不等天大黑就能趕到昌樂了,就沒有在濰州城内投宿。天黑了,車隊卻沒能如期到昌樂城,隻好在荒野裡找了一個古廟投宿,并安排仆人在外守衛。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宗立本等人簡單吃了點早飯,準備上路。遇見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前來作揖行禮,說起話來很是伶俐,招人喜愛。
宗立本問小孩兒是誰家的孩子?從哪裡來?
小男孩應答說:“我是昌邑縣衙公吏王忠彥的兒子,父母都過世之後,我被他人收養。可收養人又把我扔在這裡,自己偷偷走了。我現在已經無處可去,在這荒郊野外裡,估計不是被狼虎吃掉,就是被鬼怪擄掠了去。”
看着這個聰明伶俐卻身世可憐的孩子,宗立本當然生發了同情心,加之自己本沒有子嗣,便動了收養他的心思。于是,把孩子攬到懷裡摩挲着問他:“你肯給我當孩子嗎?”
小孩兒聽了,哭着行跪拜禮,認下了父母。宗立本給他取名叫“神授”,這是神靈賜予的孩子嘛。
這孩子天性聰明,記憶力超好,讀書看一遍就能記住,又能寫一丈多寬的大字,雖沒經過專門學習,但篆、隸、草書各種字體都會,看見名家字迹或古人字帖,稍微照着模仿一下,就能夠掌握其中的精妙。
宗立本本是個市井小人物,看孩子這麼有天賦,就放棄從商,帶着他四處遊曆,讓孩子多學多看多曆練,期望把他培養成材。
兩年後的春天,宗立本帶着孩子在濟南章丘遇到一個相貌不凡的胡僧。不料,這胡僧竟然指着神授問宗立本:“你從什麼地方撿到的這個孩子?”
宗立本大驚,心下想“這和尚怎麼知道我這孩子是撿來的?”但還是硬着頭皮嘴硬:“這是我妻子親生的,你怎麼輕率的胡亂問話?”
胡僧笑着說:“這是我們五台山的五百條小龍之一,走丢已經三年了,現在才找到它。你留它久了,必生大禍端。我已密施法術把它禁住了,它沒法再生禍害。”說罷,胡僧要來水噴到神授身上,小男孩竟然變成了一條小紅蛇,在地上盤旋掙紮。
胡僧又取出一個淨瓶,沖着小紅蛇呼叫神授的名字,竟随之跳進了淨瓶裡。胡僧戴上鬥笠,什麼話也不說,竟不告而去。隻剩下驚呆了了宗立本久久回不過神來。
此故事,見于南宋洪邁撰寫的《夷堅志》。這則發端于濰州一帶的異事,佐證了青萊驿道在宋代的存在:黃縣的宗立本到昌樂做生意經過濰州,小龍編故事說自己父母雙亡,被領養人帶着離開昌邑,走到濰州以西被丢棄,都是走的這條東西方向的驿道。
這條驿道,從登州(即蓬萊)至黃縣(即龍口),再至萊州,再至昌邑縣,再至濰州(即後來的濰縣,今天的濰坊市轄區域),再至昌樂縣,再至青州……,恰恰就是後來煙濰公路以及再後來206國道的走向。
附:《夷堅志》載《宗立本小兒》:
宗立本,登州黃縣人,世世為行商。年長,未有子。紹興戊寅盛夏,與妻販缣帛抵濰州,将往昌樂。遇夜,駕車于外,就宿一古廟,數仆擊柝持仗守衛。明旦,蓐食訖,登途,值小兒,可六七歲,遮拜上前語言獧利可喜。問其誰家人,自那處來,對曰:“我昌邑縣公吏之子也。物父姓名是王忠彥,與母氏俱化去。鞠養于他人,将帶到此,潛舍我而去,茲無所歸,必死于虎狼魑魅矣。”立本拊之曰:“肯從我乎?”又再拜感泣。遂收而育之。命名曰“神授”。兒性質警敏,每覽閱文書,一過辄憶。又能把巨筆作一丈闊字,篆隸草不學而成。見名賢書帖墨迹,稍加摹臨,必曲盡其妙。立本蓋市井之小民耳,遽棄舊業,而攜此兒行遊,使習路歧賤态,藉以自給。後二年之春,至濟南章丘,逢一胡僧,神貌偉傑,指兒謂立本曰:“爾在何處拾得來?”立本乃曰:“吾妻實生之,奚乃妄發問?”僧笑曰:“是吾五台山五百小龍之一也,失之三歲矣。方尋訪見之,爾久留他,定招大禍。吾已密施法禁,彼亦無所複肆其虐。”于是索水噴噀,立化為小朱蛇,盤旋于地。僧執淨瓶呼神授名,蛇即躍入其中,僧頂笠不告而去。立本夫婦思念久而不忘。淮東钤轄王易之親睹厥異。
——《夷堅志》甲卷:宗立本小兒
原創編輯,非經允許,其他公衆号謝絕轉抄。
歡迎賜稿,并敬請關注微信公衆号“濰縣老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