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山裡到處都是,對于老百姓來說太司空見慣了。
以前在山裡,樹根除了燒火,就沒什麼用了,拿來燒火的樹根,還要挑好的,那種長得奇形怪狀的、長得碩大無比的、長得硬如鐵塊的樹根,自然燒火都沒人要;現在樹根就更沒人要了,一般都是讓其自然腐爛,最終歸塵入土。現在燒柴的人畢竟少了,山裡的樹根就更多了,樹林裡、溪澗邊、路旁,都有樹根……
↑現場效果比這個好,拍照技術一般,沒有辦法
看到樹根,我會自然而然地走過去看一看,看是否可以拿來做根雕。
可能,這也算是“職業習慣”使然吧!
畢竟我曾在年輕的時候做過根雕,并且是像模像樣地做。盡管那個時候,我沒能把根雕做得怎麼樣,隻是瘋狂地到處找樹根、挖樹根,做了一大堆的根雕擺放在家裡;現在二三十年過去了,我當年找的那些樹根,還堆在老家的角落裡,回來的時候,我會去看看,它們依然完好。
因為這段經曆,現在我不管到哪裡,看到樹根就會不自覺地,走過去看看,這都成為了一種習慣。
↑挖着挖着,味道有點出來了
那天我們去山上找特大的竹子,準備雕副對聯挂一挂,在山路邊看到了一個頗具品相的樹根,準備什麼時候挖回去。在山上轉了一圈,我們沒找到大竹子,就準備把這個樹根挖回家……
其實,這個樹根前幾年就被我瞄上過,隻不過因為那個時候經過現場勘察,發現不是那麼容易挖,就暫時放棄了。還有,是想讓樹根先留在山上,借大自然的力量再深入腐蝕——讓大自然繼續“創作”一個可能更奇妙的根雕,或者說讓大自然“創作”出一個更奇特的根胚。
用我們老家的話,就是——“這個柴根很有胚”。
“很有胚”的樹根,才能做出一個造型奇特的根雕作品。
↑弟弟擔心我一個人挖不倒,送工具來就留下來幫忙了
從藝術的審美角度來說,真正的好根雕,功在自然,而非人工,人工隻是發現自然之美、對樹根稍作修飾、讓樹根更久的保存下來。
做根雕,還不如說是“發現根雕”來的更準确。
樹根在土裡,要經曆自然腐爛的過程,木質不好的樹根,慢慢就徹底腐爛掉了;隻有木質比較好的樹根,才能“扛得住”時間的考驗;樹根在室外,除了自然的腐爛,還要經曆蟲咬、獸侵、水沖等外力的作用,到一定的時候,如果根還在,那一般就是奇根了。
↑挖樹根是個體力活,要慢慢來
真正說起來,根雕作品最偉大的創作者本來就是大自然,人工隻是稍作修飾而已。那種大雕特雕的根雕,其實已經違背根雕美學;往深裡說,過分雕琢,就不是根雕了。
好的根雕,還應該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還有,說根雕像什麼,其實從美學的角度,已經略遜一籌了。最高妙的根雕應該是——既像什麼,又不像什麼,介于似于不似之間,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見層面,展開無限的想象……
如果再強調一下,那就是——根雕的靈魂在根,手段在雕,手段太過了,就有可能把靈魂弄沒了;根雕的創作,九分靠天然,人工隻用一分就足夠了,人工雕飾過多,匠氣就會廢了天然的韻緻、傷到天地的造化。
↑樹根終于挖倒了,發現當中有一個相通的大洞
毫無疑問,這個樹根自然是“很有胚”,不然我們就不會動心又動手了。這個樹根最有胚的地方,就是頂上有一個像天眼一樣的圈圈。這樣一個連樹杆帶根的造型矗立在山間,頂上還像有一隻犀利的眼睛,盯着長空,好像在仰望什麼、觀察什麼、等候什麼……被我這樣曾經做過根雕的人看到,肯定不能放過。
這是一個闆栗樹的根,耐爛。
算起來,這棵闆栗樹死掉起碼有二十幾年了,樹杆的存在部分,還有一人高左右,隻是爛了大部分,樹心都爛掉了,剩下一層樹殼;那個天眼一樣的圈圈,就是爛剩下來的樹杈根部外殼……
闆栗樹木質很硬,先從心開始爛。
跟人一樣,變壞的話,也是從心開始變。
↑捅一捅,把樹根的泥土弄掉
看到一個“好”的樹根,我們的心也開始“壞”了,至少是貪心——要把樹根挖回家。當然,我們所認為的“好”在村民看起來就是傻,很多時候村民都會對我們不可理喻地說:“哎呀!弄這麼一個爛樹根幹什麼呀!”
像這個樹根,在山上爛這麼久了,根本就沒人要,雖然闆栗根還可以爛上很久,但是終究會爛成泥,最終歸于無。
而我們覺得可惜,挖回家,搗鼓搗鼓,算不定還能成為一個作品。
所以,廢品,看在誰的眼裡。
做根雕,就是變廢為寶。
至于在做的過程中,把樹根做廢了,那也說不上什麼閃失,最多是家裡多了一堆柴火而已。
↑擡回家了,另一頭墊一個樹根,樣子還不錯
這麼一個造型奇特的樹根,弟弟也鼓動我挖回家。我在山上挖,他回家拿挖樹根的工具。我在山上挖了很久。做根雕的樹根,要仔細挖,根系最好保證完整,這樣在“相根”的時候,創作機會才會更大。
等弟弟把撬棍等拿來的時候,我已經把樹根四面的泥土都挖空了,根系分布也基本可以看清楚了,接下來隻要根系斬斷,應該就可以撬起來了……
這畢竟是大樹的根,我們撬了蠻久,搖搖晃晃地還是沒有弄倒。
在扳倒樹根的過程中,因為慣性過大,那個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圈圈,居然斷了……
我們心中的構想,也因為這個圈圈斷了,瞬間坍塌了。
反正,把這個樹根立起來,做個奇特的根雕造型,是不成了。
↑換一個角度看看
沒有關系,一個想法不成了,還有另一個想法。
再說了,根雕做不了,還可以當柴火燒。
我們在遺憾中,繼續挖樹根……
放倒樹根,推着它滾下山,就到水泥路了。在平坦的路上,我們一邊休息、一邊開始“相根”,看着看着,發現這個樹根還是有點用。經過我們的再三論證,還是決定把這個樹根做成一張茶桌……
↑這個樹洞還很深
用鐵鍊綁着樹根,我和弟弟擡着回家。
把樹根擡回家,放下了一看,還不錯,在另一頭墊一個樹根,基本一張茶桌的造型出來了。接下來,是做桌面、污垢處理、防腐等具體的工作了……
在斧頭、句子、鑿子、鋼絲刷等工具的輪番作業下,樹根慢慢地就往茶桌變了,其實這是很有意思的過程,有樂趣,也有成就感。
昨天因為天空開始了春雨綿綿的作業,我們才暫停做根雕的工作,不然有可能已經在新做的茶桌上,美美地喝上茶了……
↑這就掉下來的那個樹圈圈
雖然一個根雕作品是做不成了,但是做一張根雕茶桌也不錯,至少還有一個用品。從“作品”到“用品”算是我們把樹根做廢了,也就是說“變廢為寶”沒有成功,到最後可能會做一個器出來。
子曰:“君子不器。”
反正我還不是君子,最多是往君子的方向努力前進,就已經不錯了,那就“器”一下吧!
再說孔老師說的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于某一方面。
君子雖然不器,但是君子需要用器。
《易·系辭》:“形乃謂之器。”
像我這樣,看到一個樹根都要動之又動,就先做個東西,喝喝茶,慢慢修吧!
現在我主要是考慮形而下的事情為主,偶然也想一下形而上就算是思想上的進步了。吃飯,睡覺,做根雕,都很形而下。
我隻能保證——把樹根做壞了,忍住不哭。
↑開始木工活了
↑天眼一樣的樹圈圈
↑邊想邊做
↑這個角度更好看
↑劈柴中
↑桌面有點出來了
↑家門口的天然工場
↑這樣桌面看得清楚一點
↑擺拍一個
↑換個角度看雲霧萦繞
↑想想看怎麼做更好
↑勞動者的背影
↑深思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