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漢服”的今天,對于這種承載着華夏民族數千年曆史與文明的服飾文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給予非常高的關注。隻是,這其中也不乏對此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錯誤的現象存在。那麼,作為一枚同袍的小編,将會不定期為大家帶來一些關于漢服的小知識,為大家展現漢民族的衣裳之美。今天要講的,就是漢服中“右衽”的問題。
在解釋右衽之前,小編想要先簡單解釋一下,關于漢服的一個最明顯的誤區,那就是“古裝”“和服”“韓服”。
基本上所有的古代題材的電影電視劇裡,服裝都被稱為“古裝”,它是在漢服的基礎上,加入現代的設計而形成的,并不能被稱為“漢服”。因為漢服自有一套體系,不會像古裝那樣,随意變來變去,怎麼符合人物設定怎麼改變。盡管現在也出現過很多與漢服極其相似的古裝作為影視劇的服裝,更有極少部分的影視劇直接用的漢服,但是隻要了解了漢服的形制,便能夠對此進行判斷,不會認錯。
“和服”與“韓服”,在這裡隻是簡單說一說,日後會進行詳細的解釋。“和”代表日本大和民族,“韓”代表朝鮮民族,簡單地說,就是現在日本和韓國、朝鮮的傳統服飾,盡管在不熟悉的人看來,它們與漢服長得很相似,這也是和服與韓服受到漢服影響的證明,與前面一樣,隻要對漢服的形制有所了解,分辨這些服飾類型,便不會出錯。
(影視劇中的古裝,雖然很像,但并不是漢服)
那麼,要如何進行分辨?下面就來講一講第一個特點“交領右衽”。
所謂“交領”,說得白話一點,就是衣服前襟左右相交,一邊在上,一邊在下,而至于哪一邊在上哪一邊在下,千萬不要以為是随意的。在很多影視劇中,出現過右邊衣片蓋住左邊衣片的情況,這裡所說的左右,是從穿衣人的視角來說的。右在上,那麼衣服就需要向左掩,正常來說,這樣也是沒有辦法穿的,因為漢服基本上都是靠系帶來固定,正經的漢服左側外面并不存在系帶。
正确的方法,自然應該是右在下,左在上,衣片向右掩,這樣一來,才能被稱為交領右衽,“衽”也就是衣襟的意思。也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分辨方法,“右”的首字母是“y”,正像是右衽的樣子。
當然了,古人自然不可能是因為拼音而右衽的,那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形制呢?
“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孔子的這句話是想說,如果沒有管仲輔佐齊桓公地域外族入侵,那麼我現在就會是“披發左衽”,變成蠻夷之人了。這一句話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分點,那就是,左祍代表外族蠻夷,右衽代表中原。可是,也并不是在漢服誕生之初,就已經和外族約定好了,你們是左祍,我們是右衽呐?如此一來,漢服右衽的原因,又得繼續往前推了。
關于為什麼要右衽,也有不同的解釋。第一個,中原與蠻夷之說。前面也說過,漢服是靠衣帶來進行固定的,不像現在我們熟悉的常服,有扣子,有拉鍊。既然要系帶,自然要選擇順手的一邊來,并且中原地區農耕時,如果是左祍,那麼右手會被繃着使不上勁,而遊牧民族則正好相反,因此左右之分是為了方便生活。
第二個,陰陽生死之說。道家以左為陽,以右為陰,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自然要把陽的一面放在上面,因此左衣片在上形成右衽,而逝者與此相反,右衣片在上形成左祍,左祍也是逝者才會穿的形式。
第三個,尊卑之說。這一點小編看來有時間的局限性,但還是列舉出來。南宋末年到蒙元時期,是漢族人統治地位受到沖擊的一段時間,遊牧民族的湧入,男尊女卑的思想,外加以左為尊,最終形成了男左女右的形式,即男子右衽女子左祍,但是這隻是一段特殊的曆史時期,并且也不是所有地區都是如此,隻是某一時間某一地點,不能影響到整體的漢服結構。
關于交領右衽,就講到這裡了,這樣一來,很多人應該可以區分别人的穿法是否正确了。當然了,古裝也不能穿成左祍,如果你看到左祍出現,要麼是穿錯了,要麼就是後期剪輯做了鏡像處理,最後,也不能排除外族人和逝者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