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為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而2021年9月23日為秋分,是24節氣之一。雖然兩者不同,但僅相差兩天,故中秋節養生調理可參照秋分。
“秋分”含義有二:第一,平分秋色。秋分為秋季90天的正中,平分了秋季。第二,秋分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之後由晝長夜短變為晝短夜長。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太陽輻射會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确切地說,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産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俗語所說:“一場秋雨一場寒”。
發病的兩大特點:涼燥為患,多與肺相關
廣東處于嶺南地區,北回歸線橫穿嶺南中部,高溫多雨為主要氣候特征。秋分之後,氣溫略有下降,但降水量會急劇減少,所以秋分之後以涼燥為主。涼燥是與溫燥相對而言。《重訂通俗傷寒論•秋燥傷寒》說:“秋深初涼,感之者多病風燥,此屬燥涼,較嚴冬風寒為輕。”氣候漸涼,寒涼容易損傷人體陽氣。
肺主秋,肺氣與秋相通應,秋季之肅殺,對應肺收斂功能。肺為嬌髒,喜潤惡燥,喜熱惡寒,又肺主皮毛,開竅于鼻,故涼燥邪從口鼻、皮毛侵入人體,最易傷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經與大腸經相通,容易出現腸道疾病。肺在志為悲,容易誘發情緒低落。
好發的四類疾病: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抑郁症、骨關節炎
燥勝則幹,津氣内傷,則有鼻燥咽幹、唇燥、皮膚幹燥之秋燥症。
秋燥傷肺,出現頭痛、惡寒、發熱,也會有幹咳,少痰,甚則胸痛等呼吸道症狀。常見的有過敏性鼻炎、咽喉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或複發性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胃喜潤而惡燥,且秋涼易傷脾胃陽氣,故秋分後是胃病多發的時節。燥邪傷津,不能濡潤腸道,會出現便秘。肺氣不斂,大腸不收,加以飲食不慎或受寒,容易出現腹瀉。
“秋悲”又名秋季抑郁症,多發于秋季,尤其是氣溫越來越低,晝夜溫差加大,景象蕭條,更容易出現秋季抑郁症,表現為心情不佳,感覺生活沒意思,甚至會出現焦慮,如食欲下降,失眠,疲乏,自我評價低,精神遲滞等。
秋分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溫逐日下降,身體容易受寒邪侵襲,易引發痹證,即關節疼痛。
生活調理注意四方面:防寒保暖、愉悅心情、戶外運動、調節飲食
秋高氣爽,要注意保暖,适時增減衣服,注意避免受涼感冒。尤其是注意頭頸部、腹部、關節的保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多交益友,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舒緩工作上的壓力,保持心情舒暢。
多參加室外活動,宜登高、散步等,增加肺通氣量和肺活量。
少吃生冷。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且色白可入肺,宜多吃燕窩、銀耳、百合、山藥、雪梨、杏仁、蜂蜜等食物。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大蔥、生姜、辣椒、芥末等。便秘的人群,可多食香蕉、芝麻、核桃等。腹瀉的病人可以吃扁豆、淮山藥、薏米、蓮子等。骨關節炎的人群,宜多食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脾胃科康宜兵主任中醫師推薦了以下“一、二、三、四”靓湯,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選用。
#一根#
1.五指毛桃煲雞湯
材料:五指毛桃50克、炒薏米30克、老母雞1隻、蜜棗3個、生姜3片。
做法:
1.先将五指毛桃、薏米浸泡30分鐘,去雜質,備用;
2.把雞剁塊,焯水後再沖冼幹淨;
3.所有材料放入湯鍋,加水10碗,武火燒開後文火煮1.5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适用人群:天氣變化時關節疼痛。
功效: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入脾、肺、肝經。可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
#二杏#
2.二杏潤腸湯
材料:南杏15克、北杏10克、火麻仁30g、陳皮15克、瘦肉500g、蜜棗3個、生姜3片。
做法:
1.先将南北杏和陳皮水浸泡30分鐘,火麻仁布包備用;
2.豬展焯水;
3.所有材料放入湯鍋,加水10碗,武火燒開後文火煮1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适用人群:大便困難,腸燥便秘。
功效:大腸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核仁類藥質地重,擅下行;且含油多,擅長潤腸。
南杏:潤肺平喘、潤腸;
北杏:祛痰甯咳、潤腸;
火麻仁:潤腸通便;
陳皮:行氣。
#三葉 三白#
3.三葉豬展湯
材料:人參葉10克、龍脷葉5克、枇杷葉5克、豬展500克、蜜棗6個。
做法:
1.人參葉、龍脷葉、枇杷葉洗淨,備用;
2.豬肉洗淨切塊,焯水,撈出;
2.将所有材料加入煲内,加水10碗,武火燒開後文火煮1小時,調味即可。
适用人群:肺燥咳嗽。久咳不愈、時時幹咳、口燥痰少。
功效:葉類藥質輕,清輕上揚宣散,多入肺經;且寒熱并用,可潤肺化痰。
枇杷葉:味苦、微辛,性微寒。能清肺化痰止咳;
人參葉:微苦、微辛,能清肺生津,藥性平緩,可溫燥傷肺之幹咳;
龍脷葉:味甘、淡,性平。潤肺止咳,通便。用于肺燥咳嗽,便秘。
4.三白豬心湯
材料:豬心1個、瘦肉250g、茯苓15g、鮮蓮子30g、百合15g、蜜棗2個、生姜3片。
做法:
1.白蓮子祛心,将茯苓、百合浸泡30分鐘,紗布袋包,裝入豬心,再用針線縫上;
2.瘦肉洗淨切塊,焯水,撈出;
3.将所有材料加入煲内,加水10碗,武火燒開後文火煮1.5小時,調味後飲湯,豬心酟适量醬油吃。
适用人群:秋季抑郁症。
功效:百合、鮮蓮子、茯苓,色白入肺,且豬心可以形補形。潤肺清心,養心安神。
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鮮蓮子:補脾益腎,養心安神;
茯苓:健脾,甯心。
#四神 四君#
5.四神豬脊骨湯
材料:茯苓15g、淮山藥15g、芡實15g、蓮子15g、豬脊骨500g、生姜3片、蜜棗2個。
做法:
1.将茯苓、山藥、芡實、蓮子浸泡30分鐘,備用;
2.豬脊骨斬塊,焯水,撈出;
3.将所有材料放入加水的鍋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煲湯1小時即可,加鹽适量。
适用人群:進食生冷、油膩、辛辣,容易腹瀉。
功效:健脾化濕,培土生金。
茯苓:化濕健脾;
山藥:健脾,補肺,固腎;
芡實:補脾止瀉,益腎固精;
蓮子:補脾益腎。
6.四君豬肚湯
材料:黨參30g、茯苓10g、陳皮5g、砂仁6g、豬肚500g、生姜3片、蜜棗2枚。
做法:
1.豬肚清洗幹淨,用粗鹽裡外搓洗兩遍;
2.将黨參、茯苓、陳皮、砂仁裝入紗布袋,填進豬肚,再用針線縫上;
3.将上述食材放入加水的鍋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煲湯1.5小時即可,再加鹽适量調味後飲湯,吃豬肚。
适用人群:慢性胃病,脾胃虛弱(寒),胃痛胃脹容易反複發作。
功效:從香砂六君子湯,選擇四味,健脾和胃。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益肺;
茯苓:化濕健脾;
陳皮:健脾化痰;
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