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
“是真實的故事,不是虛構的傳說。我的98歲的母親,在她的床頭,搭起一個隐秘的書架……”一夜之間,著名詩人趙麗宏的詩《母親的書架》,在朋友圈被刷屏了。這首詩凝練節制、飽含深情,描寫了母親對兒子含蓄而深沉的愛,樸素而動人。有網友讀完留言稱,令人淚目。
著名散文家、詩人趙麗宏推出的全新詩集書名是《變形》。近日的詩集首發上,主持人曹可凡、詩人歐陽江河、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朗誦家劉家祯出席活動,多家直播平台同步向全國網友全程直播了發布會。
趙麗宏在散文、詩歌的寫作上均有建樹,迄今出版作品80餘部,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發表。作品曾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首屆冰心散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13國際詩歌大獎等多項國内外獎項,還有多篇散文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趙麗宏在詩歌領域數十年悉心耕耘,為文壇貢獻出許多令人難忘的精彩篇章。詩集《疼痛》曾經引發詩壇“現象級”讨論,并斬獲羅馬尼亞“愛明内斯庫國際詩歌大獎”。
趙麗宏此次發布的最新詩集《變形》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其兩年間創作的66首全新詩歌作品,充分浸淫“變形”母題的精髓,不僅揭示了人性的深度,亦包含了曆史、社會和文化的廣度。作家用對生命的探尋、對過去的省察、對舊自我的告别,展現了旺盛的情感力量和精神氣度,把近七十年來生命過程中的各種外象,深入地轉化為它們所暗示和象征的内在,而思考更沉靜内在,表達更具靈性,文字更具有彈性和活力。
文學書寫怎樣才能動人?著名詩人歐陽江河在現場談到文學寫作時表示:“語言不僅僅是修辭上的革命、花哨、炫技,需要有超越語言背後深刻的人性、人道、宇宙觀。趙麗宏先生可以一直不停的寫作,在于他語言的平實,不玩花活。他忠實于自己,反而可以把寫作寫到深處。”在當下,詩歌閱讀在日常生活中突顯了其重要價值。
據了解,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為了配合此次新書首發,特别舉辦了趙麗宏作品手稿展。展覽為期一個月,展示了包括《變形》手稿在内的趙麗宏手稿共計60餘幅,詩集10餘本。
談及這本新詩集趙麗宏稱,“歐陽江河講詩歌把我們變成少年、童年,我非常有共鳴。我覺得我現在寫詩和最初的狀态一樣,我可以非常真實的用當年很幼稚的眼光、目光,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人生和生命,表達出來。”
“寫詩是非常個人的事情,這是我生命的秘密,詩歌是我的‘生命史’,這是我個人的秘密。我在一個人非常安靜的狀态,慢慢地寫,靜靜地寫,這個秘密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我想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讀出不一樣的内涵。”
趙麗宏說,盡管這本詩寫了兩年多,但不是占據他兩年所有的時間,都是碎片時間寫作,比如在坐飛機的時候,等飛機的時候,出門旅行,在候車室候車的時候,在列車上,在飛機上,在書桌前,有的時候開會,假裝在做筆記,其實在寫詩。“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本詩,我還會寫,隻要我還活着,我還想讓自己的生命有質量的活着,我還會讀書,還會寫作。我繼續還會‘變形’下去,變到最後,越來越純真,越來越回到我的本初,這是每一個詩人要追求的美好的狀态。”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