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義務教育階段學段的劃分

義務教育階段學段的劃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12 05:12:35

【閱讀提示】“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設置及課程微調之管見”是我潛心寫的一篇文章,當然瑕疵不少,近六千字,篇幅太長,我覺得其中的一些觀點很鮮明,很有新意的。作為作者,由于篇幅太長,我擔心有的朋友懶得細看,這裡我建議讀寫堅持讀下去。作為作者,我當然希望讀者能夠完整的閱讀該文,并吸納其中一些正确的觀點同時對存在異議的觀點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謝謝!

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設置及課程微調之管見

居才

網上關于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縮短的議論甚嚣塵上,議論最多的觀點是将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縮短至10年,我是同意這個觀點的,但我以為隻單純的讨論學制的設置長短而不去關聯課程微調以及政策導向,這樣的讨論其實意義并不大。

一、關于學制長短及課程微調的考量依據

一是正确認識、理解和應用“雙減”以及其他相關政策的導向作用。“雙減”政策的出台其政策目标性和目的性很明确,當然主要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必然關聯教師負擔的減輕問題,因此,最近關于在關注學生“雙減”政策框架下,教師的減負問題也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的讨論和出台政策在網上不斷得到熱議。這是很有道理的,隻有把教師的減負工作做好,才能有效提升學生“雙減”的實際效果,才能切實使“雙減”政策落地生根。

“雙減”教育政策的出台是有其戰略考量的。

我以為,這是關系國家中長期人才戰略,也是關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戰略的重大決策,對于“雙減”教育政策的出台其實沒必要質疑或存疑,而我恰恰認為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使“雙減”教育政策能夠真正對國家大戰略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雙減”教育政策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教師減負教育教學及學校工作負擔之外,我以為就教育和學校内部,其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切實研究讨論課程微調的問題,我的這一觀點在後文中将有所表述,這裡先提出觀點,大家也可以帶着對觀點的思考來繼續閱讀。

二是通過縮短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使學生在适齡且優質的學習時段發揮應有的效力。我國普遍采用的現行學制是:孩子在6歲半上小學一年級,小學學制為6年,初中學制為3年,高中學制為3年,大學學制為2-5年(一般情況下,其中專科有2年和3年學制,本科學制以4年為主,醫學類以5年為主),碩士學制一般為2-3年,博士學制一般為3-4年。

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一個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到博士畢業,大約需要21-24年,博士畢業後到參加工作,一般的情況是孩子的年齡已經是28歲至32歲,而我國現時的退休年齡分别是男60歲,女55歲(普通工人退休年齡分别是不包括特種行業男55歲,女50歲)。将兩組數據比較可以看出,讀書所占用的時間相當于在退休前年齡的差不多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時間,這在已經步入老齡化的當下,這種比例似乎不是很恰當。當然了,也有人會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學業及技術基礎打紮實了,并不會耽誤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為社會做貢獻,這話是有一些道理,但我們是不是綜合考量一下,在“磨刀”的時候也要科學的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呢?

三是必須重視這樣一個現實,目前企事業單位對延長工作人員的服務時間有迫切要求,也就是大家近年來都非常關注的延遲退休的問題。為什麼要延遲退休呢?我以為,概括地說是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如果不延遲退休,企事業單位合理合法的用工需求就成為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了。結合讀書學制問題,我以為,在科學解決延遲退休問題的同時,能不能有效科學縮短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制,這也不失為一種解決企事業單位合理合法用工需求的辦法之一。

四是創造創新能力活躍黃金期對縮短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制的剛性倒逼作用。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創造創新能力一般随着年齡的增長而呈現衰退和下降的趨勢,再加之随着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開始走向保守,這對于一個逐漸進入老齡化且迫切需要建立創新型社會的國度來說,學制過長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有研究表明,對于普通人而言,年齡在45歲以後創造創新能力呈斷崖式下降,一般而言創造創新能力活躍黃金期在25-45歲,其中最佳創造創新能力活躍黃金期在35-40歲,其次是30-35歲,再次是25-35歲,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青年人最佳創造創新能力活躍黃金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還在學校讀書學習呢。

我倒不是說在學校就不能創造創新,但我要說的是由于學校自身體制和學生自身身份的限制,學生階段所處的社會市場環境相對單純和不成熟,學生自身思想、技術的磨砺以及資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相對來說創造創新能力和機會遠沒有走上社會和市場那麼多,創造創新的想法也沒有那麼強烈。再者說,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并不是單純由學校一方面來決定的,其向社會學習和走向社會後的終生學習更為重要也更有現實意義。因此,科學有效縮短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制,能夠使更多的年輕人提前進入社會和市場,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社會創造和創新,增強我國的創造創新活力和能力。

五是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分析。就我國現行國民教育系列體制框架下,小學和初中是學生心理、心力、智力、能力等都在成長的關鍵年齡階段,也正是放飛心緒和玩耍的正逢時年齡階段,但殘酷的現實是在這個學段卻是學習負擔十分繁重的時段,學生的思想和課業等負擔壓力山大,學生不僅僅要學習語數英等主要學科和次要學科(學科沒有重要和不重要之說,但有主要和次要之别),還要學習舞蹈等素質素養方面的非學科類技藝,實在把孩子累的夠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孩子到了大學學段,正是心理、心力、智力、能力等等已經發展日益成熟的時段,卻有更多的學生以追求課目及格為學習目标和目的,在大學生群體中,隻有一小部分大學生在為考研和學習過硬的技術技能本領努力學習着。在一些大學,大一第一學期很多孩子還能延續高中階段勤奮努力學習的勁頭,還能為學習而學習着,似乎還有明确的學習目标和目的,随着時間的推移,大二、大三時很多大學生基本上就沒有多少學習勁頭了,很多大學生以睡大頭覺而自得,到了大四,開始寫論文和實習,更多的學生開始琢磨着怎麼樣走向社會了,一些大學生不學習更成為一種常态,不客氣的說,一些大學生白白耽誤了幾年學習過硬技術技能本領的大好時光。

二、關于學制長短及課程微調之管見

關于學制長短及課程微調,需要有一定實踐經驗和政策理論依據。

我以為,需要根據我國教育發展戰略和人才發展戰略的要求、建國後幾十年的教育和學校辦學的實踐經驗、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現實中初三和高三實際使用學時數、有限的教育資源以及退休政策、婚育政策和創造創新活躍黃金期等方面的進行綜合考量。

我以為,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制設置,以6歲半前後進入小學一年級學習為始,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設置10年學制較為科學高效。具體為小學階段為5年,初中階段為2年、高中階段為3年,這樣設置最大的意義在于把學習能力與智力、心力、身心、年齡等健康成長要素相适應和相匹配。

我國建國初大約三十年時間采用的學制基本上就是9年制(各地存在一些差異),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學制設置大約在11-12年,因為發達國家基礎教育也采取的是學分制,大家不能把學制設置和高中畢業相混淆,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确定這樣的學制年限主要是高中階段畢業考試時間,而就讀大學前的基礎教育實際學制大約是在9-10年間。

如果把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學制設置為10年,這樣的話,大學本科畢業年齡差不多在20-21周歲左右。這樣就可以比現在至少提前2年時間從大學畢業,在青春勃發的年華,延長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能力讓年輕人來創造創新,也使我國企事業單位的用工服務時間有效提前,使老齡化問題、退休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或高效解決。

當然,這裡有人就會質疑了!我歸納了一下質疑的問題大概有這麼幾方面。

一是學制縮短後,孩子走向社會的年齡小了2-3歲,孩子的身心能不能吃得消?我以為有這樣質疑的原因主要是孩子要在心理調整方面做好工作,身體體質方面應該沒有大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孩子在18周歲後,體質、心力、智力等身心發展日趨成熟,完全能夠滿足該階段學習生活需求。

我們知道,我國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齡是18周歲,這一法定年齡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一法定年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證學制縮短後,學生學習狀況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另外,我們知道,我國婚姻政策的法定結婚年齡是女20歲,男22歲,這比一些發達國家還要遲1-2歲,比不發達國家結婚法定年齡要遲很多,這一法定年齡,同樣可以佐證學制縮短後,學生學習狀況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

當然在當下的學業負擔下,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由10年的時間來完成12年的學習内容,顯然從直觀上感覺上是學生的學業負擔更重了,但我們仔細一分析以及對關聯課程進行微調後,這類問題是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就是我在開篇第一段提到的要對關聯課程要進行微調的用意所在。

我在這裡舉例四個例子來說明學習負擔的問題。

其一,現時按照課程标準初中和高中是需要滿三年時間來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但在各地和各學校,實際的教育教學任務一般情況下都有所縮短,我國初中三年學制兩年半基本就完成所有教學任務了,留下半年時間,也就是一個學期進行綜合複習,我國高中三年學制在兩年就完成所有教學任務了,差不多留下一年時間,也就是兩個學期進行綜合複習,這種違背教學标準的行為對一部分學生是有好處的,但對另一部分學生就不那麼公平了。

至于中考,我以為還是要考的,這種選拔性考試有其存在的價值,另外還與“普職分流”(另文闡述)等其他教育政策有密切關系。當然有的人從減負的角度認為應該取消中考等選拔性考試,但我以為取消中考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以為,一個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持續學習了九年時間,如果連參加考試的擔當和正确面對考試結果的心力都沒有,這個社會的未來将有多麼可怕啊?我們将把怎樣的社會交給一些怎麼樣的一些人呢?确實值得我們深思。

我的建議是:總學制10年,其中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3年,同時對一些學科進行微調,對一些學科進行整合,對一些學科的部分内容進行上移。

其二,比如英語學科,我們都知道,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工作後,英語幾乎用不到或用之甚少或隻用簡單内容,更為可悲的是大多數普通人在若幹年後,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下的英語語言知識幾乎都忘光了。可在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英語學習差不多占用掉學生學業五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基本上是許多孩子進輔導班首選的科目,也是很多學生學不好的課目之一。

當然,英語有其更重要的現實原因要求我們的課程體系必須開設和學習。

我們知道,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且差不多98%以上的重要文獻都以英語呈現,而且在當下信息化産業時代,英語無處不在,所以,顯然至少在短時期内不學英語是萬萬不可能的。但可笑的是,對于大多數普通人在工作後不怎麼用到英語,在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在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段,在課業負擔極為繁重的情況下,英語卻扮演了極為不恰當的角色,成為最重要的課目之一,為了中高考,家長也好學生也好不重視英語學習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大學課程體系中,大學正是應用英語或未來高精尖人才奠定堅實英語基礎的關鍵時段,很多大學(不包括非英語專業)隻在大一或大二有英語課程安排,而且周課時也基本上在3節左右,這顯然使英語在應該該學習的時段本末倒置了。因此,應該對英語學科進行微調整,讓學生該學英語的時段大力特力學習英語,比如在大學期間把英語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為後來更多的大學生步入高精尖人才做英語語言保障,同樣的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英語後期工作用的少,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英語學科以基礎學習為主就足夠。

我的建議是:小學階段英語當然要開設,這是語言的基本要求,也是語言的基礎地位決定的,但課時和教學要以語言的形式開展,而不能以知識的形式存在,按老百姓的話說小學英語就是灌耳音、培養興趣,相當于漢字的基礎識字水平。

初中、高中階段,中考和高考的綜合評價體系要進行适度調整。

我以為,初中階段中考英語分數以70分較為合适,可以考慮周課時量為3節課,課時和教學要以簡單讀法和短文的形式開展;高中階段英語高考分數以100分較為合适,可以考慮周課時量為4節,相當于現時的高中物理的課時量,課時和教學要以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形式開展。這樣對英語課目進行微調後,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在校内的學習負擔,特别是減輕了校外輔導負擔。同樣的,未來當更多的家庭有三孩後,可以有效地降低英語輔導的費用。

英語應該成為大學本科的重點基礎課目之一。

我以為,大學本科以每周5節課為宜,學制至少應該在三年以上,這樣就避免了不多用英語的人員在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少學英語、少考英語、少關注英語,在大學本科後研究生階段當确實需要英語的時候,安排更多的時間多學習英語,當然這個階段也是最有能力學好英語的時段。

其三,各科目整合的問題,由于諸如科學、社會、自然等學科之間本身就存在着密切聯系,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對次要科目進行整合。

我以為,小學和初中階段,在孩子知識和能力不夠完備的情況下,一些次要課目比如科學、社會、自然等沒有必要分得那麼細,可以把幾個課目綜合在一起。假如有觀點一定要堅持分得很明細,也可以以綜合課目的形式呈現,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課時總量,這種整合方法也是有曆史和國外經驗支撐的。

其四,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就是要把一部分各學段知識的數量和難度逐漸上移和适度删減。

我以為,小學一些知識内容向初中上移,初中一些知識内容向高中上移,高中一些知識内容向大學上移,删減一些各學段應用性不廣泛的知識,充分利用大學生學習能力和精力成熟的特點和優勢,壓實大學生的學習責任,提升大學的教育教學水平。知識上移和适度删減其道理就像我之前寫的英語縮減一樣,也就是在合适的時段學習合适的知識,這樣既能夠有效降低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可以使學科安排、課時調整能夠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狀況,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大學學子在大學過上充實的學習時光。

二是學制縮短後,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能不能學到應有的知識,能不能學完應有的知識,能不能夯實基礎教育的基礎地位。

我以為,因為我們現時的實際教學比課程标準要難很多,學制縮短後,随着課程标準的進一步調整,通過适當降低課程标準的難度以及課程難度上移的辦法,使實際教學與課程标準更加相輔相成,最終真正實現教學目标。

三是學制長短及課程微調後,更能有效實現國家的教育戰略目标、人才戰略目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也能夠優化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提升創造創新綜合國力,輔助優化退休制度等。

義務教育階段學段的劃分(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設置及課程微調之管見)1

義務教育階段學段的劃分(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設置及課程微調之管見)2

義務教育階段學段的劃分(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學制設置及課程微調之管見)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