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清明節,人們對清明節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春節。
有些人春節會因某種原因選擇不回家過年,但到了清明節卻一定要回家。這是因為在清明節要去祭拜自己過世的親人,是屬于傳統的重大祭祀節日。
傳承了上千年的清明節,老祖宗留下了很多關于上墳掃墓的規矩,像是清明節上墳掃墓,什麼時間去最好,上墳掃墓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後做等等。
清明節上墳掃墓,是去的越好越好嗎
在傳統的習俗當中講究,清明節去掃墓最佳的時間段是在卯時。
卯時是古代的12時辰計法,按現在的時間來算,是在早上5點~7點這一時間段。
為何在這時間段去上墳掃墓,被稱為最佳呢?
這是有講究的,卯時又稱為破曉時、旭日時,這時間段是太陽冉冉初升的時辰。選擇在這時間段去上墳,代表着對過世親人有足夠的重視與尊敬之心。
有句農村俗語講,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晨,晨是一天最早的時刻,人們在早晨一起床,就張羅着給自己過世的親人上墳,足于證明他們非常重視祭拜先人這件事。
不過考慮到清明節,雖然是祭拜先人的節日,但有些家庭可能因某種原因,他們也不方便這麼早就去上墳,這時選擇其他時間段也是沒有問題的。
畢竟上墳掃墓,更多的人,他們是想表達自己對過世親人的哀思之情,晚一點去也是一樣的。
但有一點需注意:再晚也不宜超過下午3點。因為這時間段太陽開始要落山,在這時候去掃墓一來一回,夜幕就要降臨了,上墳掃墓不适宜在夜晚進行。
清明節掃墓,是先培土,還是先祭拜,具體流程啥做,才是正确的
清明節上墳掃墓的目的,是出于緬懷、哀思自己過世的親人,自古以來,就講究,死者為大。
在傳統的民俗講究當中,上墳掃墓,是一件極為嚴肅、莊嚴的事情,容不得半點馬虎。上墳掃墓流程做對了,也就意味着在接下來的日子,事事順心。正确的上墳掃墓,應該這樣做。
01先培土,修正墓地
埋葬過世親人的墳墓地,被稱為萬年家,意思是說,葬在這裡的人,哪怕過了一萬年,也不會像在世的人一樣,會跟随着時間變化,在其他的地方另蓋房屋居住。
墳墓地正常來說,後代都不會移動它們,不移動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怕打擾到逝者的長眠。正常來說,誰也不會沒事去自家墳墓地去看看,畢竟逝者已矣,活的人還要繼續生活下去。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如果長時間不去墳地,這些墳地又是在野外,時間長了,難免會長出一些雜草,或者出現因長時間的下雨,出現墳包塌方的現象,從可破壞了墳地的原有面貌。
如果對此放任不管,長年下去,這墳地可能就會變成一塊草地,而清明上墳掃墓,這其中的掃字,就是需要把墳墓周邊的雜草清除幹淨,雨水造成土堆流失,需要培上新土,來保持墳地原有的面貌。
在這有一點需注意,通常來說新墳是三年内不能去培土的。
02上香燭、擺供品,燒紙祭拜
清掃墳地周邊的雜草等植物,再通過培土保持原有墳地的樣貌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是上香、放上供品祭拜了。
上香燭、擺供品、燒紙的祭拜方式,雖然在近幾年被有些人譽為落後,不文明的祭拜方式。
但這種祭拜方式,也隻是體現了人們對于過世親人的一種哀思,燒紙祭拜雖然不如用鮮花祭拜,來得環保。
但這是上千年的習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人們固有的觀點,隻能通過時間慢慢的去引導,用鮮花祭拜代替傳統的方式。
03放鞭炮告别
祭拜完成之後,在臨走的時候,通常會放一小串鞭炮作為告别儀式。或許有些朋友可能不理解,放鞭炮不是喜慶的嗎,為什麼上墳掃墓還要放鞭炮呢?
上墳放鞭炮,是屬于固定的風俗,鞭炮不單有代表着喜慶的意思,另一層意思就是驅除一些不好的東西,比如在過年年三十時,人們放鞭炮除了增加節日的氣氛,另一個原因是驅逐年獸。
結論:
清明節是最大的祭祀節日,祭祀在中華傳統文化當中,就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祭拜埋葬自己先人的祖墳,通常也代表着後代孝順、懂得感恩。
在最後也要提醒大家,采用傳統的祭拜方式上香、燒紙、放鞭炮,在走之前,一定要确保火星已完全熄滅掉,才能離開,避免因個人不當的行為,引發山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