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便秘病因複雜,中西醫病機各有異同。中醫認為是邪滞大腸,腑氣閉塞不通或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緻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西醫分為功能性和器質病變。
【便秘】
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排便困難,2天以上未大便。
【西醫發病機理】
功能性便秘:
1、有多種因素,包括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或水分不足,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工作性質和時間變化、精神因素等幹擾了正常的排便習慣,結腸運動功能紊亂所緻。
3、腹肌及盆腔肌張力不足,排便推動力不足,難于将糞便排出體外。濫用瀉藥,形成藥物依賴。
4、老年體弱、活動過少、腸痙攣或結腸冗長等;
腸管器質性病變:
1、直腸、肛門病變、内分泌或代謝性疾病 、系統性疾病;
2、神經系統疾病、腸管平滑肌病變、神經心理障礙、藥物性因素等。
中醫便秘的原因有:
【脾腎虛寒】
見于久病不愈的中老年人身上,腎陽虛損以及陽氣不足。脾腎陽衰的後果,腸道沒有力氣,大便無力運行,導緻便秘,這種便秘被稱之為冷秘。
【津液不足】
體質衰弱,氣血比虛弱,脾胃内傷,血虛津虧,大腸缺乏滋養,腸道幹澀便秘,這種便秘被稱之為虛秘。
【燥熱内結】
長期飲食辛辣,食物厚味 食物,導緻陽盛灼陰,腸胃津液受損,腸道燥熱,這種便秘被稱之為是熱秘。
【氣機郁滞】
情緒憂郁,心情不好,氣機郁滞,大腸輸送變緩,大便停留,形成便秘,這種情況稱為是氣秘。
【脾約便秘】
1、脾約證,根源在于腸胃燥熱,脾受影響,津液不得正常輸布,但輸膀胱。津液都跑到膀胱去了,所以小便頻數;腸道失潤,大便秘結。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洋。
2、脾主運化,升清陽,降濁陰,人喝的水先進入胃。胃腐熟水谷,精微上傳于脾,濁陰(糟粕)下輸于腸。上傳于脾的津液,再上傳于肺。肺的作用是通調水道,将津液輸布全身;不要的部分下輸膀胱。
3、津液在體内的循行路徑,是“胃-脾-肺-膀胱”,胃為起點,膀胱為終點。
4、舉個例子,好比10升水進入胃,5升變為精微上傳于脾,另5升不要的糟粕下輸于腸。上傳于脾的5升精微,再上傳于肺,其中4升通過肺的宣發作用輸布全身,一部分也進入腸道,潤腸通便;剩下1升不要的,通過肺通調好的水道,下輸膀胱。
4、腸胃燥熱“脾約”,輸布全身津液缺失,都跑到膀胱去了,腸道卻得不到正常的濡養,則小便數、大便硬。
5、治療關鍵是去熱邪,解脾約。治熱解除便秘,以瀉代清。以大黃、枳實、厚樸的小承氣湯,通便瀉熱。
6、此證源于腸胃燥熱,但燥熱程度相對較輕,故津液輸布雖然失常,但仍有一部分得入膀胱。如果燥熱程度嚴重,不僅腸道失潤,小便也沒了水源,而呈大便秘結、小便短赤之燥甚之象。
【腎虛便秘】
1、腎虛,實為腎精不足。腎無實證,實證在膀胱,腎陽、腎陰都隻有虛的問題。腎陽虛和腎陰虛,都會導緻腎氣虛,都叫腎精虛。
2、腎司二便。腎陽不足,則津液不布,腸道失潤,大便秘結;
3、氣化不利,小便清長或頻數。
4。還有腎虛标志,腰膝酸軟、腰痛腳弱,因為腎精生髓養骨充腦,腎精不足,下半身自然疲軟。
5、對症下藥,治本先腎。補腎者,肉苁蓉也;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澤瀉瀉腎濁。此三藥,治腎之虛。
【怎麼應對呢?】
1、改善飲食,增加膳食纖維,多喝水,養成排便的習慣,增加體育活動。
2、藥物治療,臨床上常用的有大黃葉,可以分次沖服,或者給予乳果糖口服液,一次10ml,一天3次。比較嚴重的可以給予硫酸鎂50g分次沖服,或者複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10.5mg,分3次沖服。
3、促進腸胃動力的藥物,如莫沙必利膠囊、伊托必利片,改善腸胃蠕動。
4、中醫辯證施治,有針對性的治療。
醫生哥小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