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的劇集市場,“大女主”可謂是喜憂參半,迎來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邊是景甜、張彬彬主演的《司藤》爆火出圈,新穎的題材和人設迅速引發追劇熱潮。另一邊,李少紅導演睽違小熒幕已久的新作《大宋宮詞》,卻遭遇了慘烈的口碑滑鐵盧,從劇情節奏到人物塑造,網絡上鮮見正面評價。
同期播出的兩部劇有如此鮮明的對比,意味着“大女主”這一劇集類型叠代近十年,雖然紅利早已不在,但隻要制作方認真的理解了觀衆們日趨變化的需求,依舊能讓她們為這一題材買賬。
十分紅處便成灰,2018是大女主“分水嶺”
一直以來,“大女主劇”在業界都尚未有一個明晰的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一部戲中女主角的戲份占比最高,并且以她的不斷自我成長、自我蛻變來串起整個故事脈絡。
雖然這種類型在國内影視市場由來已久,但真正讓“大女主”的概念被擺到台面上,并深入人心的,是2011年播出的《甄嬛傳》,這部具備标杆意義的宮鬥題材劇,至今仍舊被網友反複提及,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可以說,《甄嬛傳》的出現開啟了由網文IP改編的“大女主”時代,這一階段的大女主劇以古裝為主,大緻上可以分為宮鬥、仙俠、武俠三大類。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這個時間點,大量的熱錢湧入影視行業,不少影視公司順應市場審美潮流,開始碼盤“大IP+流量演員”的“天價”大女主項目。
2017年,《孤芳不自賞》《大唐榮耀》《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醉玲珑》《那年花開月正圓》等作品紛至沓來,将大女主這一類型劇徹底的推向了頂峰。2018年,從頭至尾充滿爽感,人設新奇的《延禧宮略》為大女主劇帶來了最後一波熱度,從此以後,号稱KPI殺手它再也不複往日輝煌,頹勢明顯,失去了市場号召力。
導緻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内外雙重的,從外部來看,2018年國家對古裝劇展開了史上最嚴的政策調控,随着限古令、稅政、片酬三管齊下,傳統大女主不得不進入被冷藏的“寒冬期”。從内部來看,多年以來,大女主劇在内容上并沒有飛躍性的創新,同質化問題明顯,幾乎都是“傻白甜”女主低開高走逐漸轉變為工于心計的腹黑者,在各種男性角色的扶持下一路開挂,最終輕松成就一番偉業,而這樣的故事早已經讓觀衆覺得審美疲勞了。
是以,自2018年以後,大女主劇來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主要表現為,第一,制作體量上降級,大卡司高投入的傳統大女主劇越來越少,反而湧現出了更多由新人演員擔當主演的中小體量網劇,這些劇集的優勢是商業風險小,排播模式靈活多樣。第二,随着現實主義題材的日漸崛起,“職場大女主”取代“古裝大女主”成為了大女主劇中的中堅力量,《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怪我過分美麗》中的莫向晚,都是近年來在社交網絡上掀起讨論熱潮,給觀衆留下了深刻記憶的經典角色。
《司藤》的“新玩法”,《大宋》的“舊黃曆”
雖然難以抵禦時代車輪滾滾而來,但影視創作本身需要一定的周期,難免産生滞後性,2021年開年以來,從《上陽賦》到《大宋宮詞》,帶着陳舊烙印的傳統“大女主”,已經接連失利了兩次了。
特别是《大宋宮詞》,目前豆瓣評分僅3.8,對比其極緻考究的服化道,美輪美奂的運鏡構圖,這個成績難免令人唏噓。除了開篇快到飛起完全連不上的斷線劇情,和頻繁觸碰考據黨底線的曆史謬誤,“大女主”劉娥人設崩塌,可以說是讓觀衆失去追劇動力的罪魁禍首。
作為曆史上能與呂後、武則天齊名的成功女政治家,劉娥的一生波瀾壯闊頗有傳奇色彩,以二婚的身份成為皇後,最後又臨朝垂簾成為實際的執政者,觀衆們期待看到的是一個有野心、有謀略、有風情的奇女子,卻沒想到《大宋宮詞》不僅将劉娥的風采改編的所剩無幾,套路化的“聖母白蓮花”劇情更是比比皆是,令網友無奈質疑,“這難道是大宋版的《賢妻》?”
為何傳統“大女主”在今天如此不受觀衆的“待見”?内容創作始終需要鏡鑒時代,并與大衆情感緊密關聯,從這點上來看,《大宋宮詞》顯然是落伍了。
從楊笠的脫口秀“他明明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到微博上各種被熱議的女性議題,女性的自主意識從來沒有這麼劇烈的被表達出來過,甚至于2020年被稱為女性主義元年。在這樣的輿論大環境下,女性用戶便更加難以接受傳統大女主劇中名不副實的男性凝視。
無論是後宮戲中,刻畫皇帝為男權社會資源中心,讓女主為搶奪極少的剩餘資源勾心鬥角。還是刻畫女主輕易獲得從男主到男N的寵愛,一次次大開“金手指”獲得晉升渠道,本質上都是一種男性中心主義的變體,和獨立自信、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真大女主”相去甚遠。
相對的,《司藤》之所以能意外成為“黑馬”,在于塑造了男女主之間權利逆轉的關系,秦放不管多激動,隻要司藤一喊名字,立馬閉嘴不講話,秦放催司藤化妝,司藤怒怼,“我化十個小時,你也得給我乖乖等着”。強大的力量差讓秦放成為了“女王藤”的男仆,這次的“大女主”不僅不需要男主拯救,還能拯救男主。
“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司藤和傳統“大女主”不同,她不再是建立在附庸男性基礎上的女性形像,可以說是國産劇中一個跟上了女性覺醒速度,非常新鮮的嘗試。
“大女主”何去何從:“輕裝上陣”、劍指職場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當下幾乎已經成了“撲街”同義詞的“大女主”,其實還遠遠沒到行将就木的地步,經曆過轉型的陣痛期,新的秩序必将來臨,那麼,大女主劇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有哪些是我們能夠預測的?
首先,以曆史人物為原型的大女主劇依舊很難叫好又叫座。從過往來看,大女主劇深陷兒女情長的小格局大多無法展現出傳奇人物的風采,還原她們在那個時代的先進性和特殊性,反而會引發觀衆對劇中各種細節真實性的考量,得不償失。
其次,互聯網時代,内容市場越來越傾向于垂直化,視頻網站也在劇集圈層化策略上越走越遠,動辄幾十集,服化道華麗但劇情陳舊嚴重的“天價”大女主劇已經要退出曆史舞台了,取而代之的是“輕裝上陣”中小體量的新大女主劇,它們大多有創新意識,設定超越常規抓人眼球,例如《司藤》和《傳聞中的陳芊芊》。
第三,依托國家近年來對現實主義題材的大力扶持,未來現代背景的職場大女主劇也将成為該類型下的重要分支,不少一線演員或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如孫俪的待播劇《理想之城》,趙麗穎的待播劇《幸福到萬家》,都是典型的職場大女主題材。不過讓人擔憂的是,國産影視作品在涉及職業屬性方面的處理一向容易被人诟病,這類劇能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角色的業務能力上,去展現女性的堅韌和強大,還需要拭目以待。
在看膩了各種“瑪麗蘇”的“僞大女主”之後,令人可喜的是,當下市場中,不依附于男性的愛而存在,不為他人意志所左右的“真大女主”已經開始出現。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未來“大女主”的模闆就是司藤這種能力超群,目下無塵的傲嬌女王,一定要強調女強男弱的巨大差距,那麼該類型勢必又會變成滿足女性某種情感代償體驗的“爽劇”,走向了另一種僵化和極端。
“大女主”的定義其實本該是非常寬闊的,她們不需要完美,甚至也可以有困于現實的掙紮,隻要她不放棄對自我價值的追尋,始終堅韌、獨立、百折不撓的面對生活,都可以被稱為“大女主”。或許當有一天“大女主”這個概念不再反複被提及時,反而會湧現出更多真正意義上的“大女主”角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