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說法。
為何男性不宜拜月,“源易緣”以前幾期的“中秋說月”系列文章中,曾陸續談到過幾點原因:
一是古人的封建思想,嚴格的禮儀制度;二是古人講究“男女有别,授受不親”的思想,拜月不便;三是神話傳說中月宮神仙,太陰星君、嫦娥仙子嚴肅莊重,都為單身美貌女子,不符合天地陰陽交泰之吉兆等。
現代的人則認為進入八月中秋,天地肅殺之氣徒生、陰氣也會越來越重,虔誠祭月、拜月,會給人們帶來平安、團圓和幸福等祥和之象,于是,生活中,不論男女老少,都會誠摯祭拜“月亮女神”。
那麼,民間認為,男性不宜拜月,女性中秋節拜月又會怎樣呢?曆史上,流傳着兩個女性拜月後的意外收獲。
“酉為仲秋之月,節氣為白露、秋分;戌為季秋之月,節氣為寒露、霜降……”“仲秋”通“中秋”,“仲秋”一詞的來曆,正是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周易》。
傳統文化中,将一年分為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8月15日,是秋天的第2個月,又恰在8月中旬,故稱中秋。
古人認為,日、月為天地的精華二寶,在神話傳說中,也常見三界修行中的人,常會說“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的說法。
從古至今,智慧的人們,特别是女性,也對靜谧的月亮充滿了崇拜。
查閱史料,“源易緣”發現這個有趣的傳說。相傳,齊國有位叫無鹽的女子,賢德貞淑,卻長得有些醜陋。
無鹽從小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常會虔誠拜月。長大後,無鹽以其賢德被齊宣王召入宮中,卻始終未受寵幸。
一年的8月15日,中秋佳節之際,無鹽來到園中賞月、拜月,不禁感到深宮寂寞,歲月蹉跎。
就在無鹽當空對月遙祝,祈求幸福時,齊宣王路經此地,恰好看到了美麗的一幕。
月光的沐浴下,無鹽身上竟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芳華韻味之美。齊宣王從此被無鹽的氣質打動,随後無鹽還成為了一國之王後。
無鹽因拜月,意外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幸福。
無獨有偶,曆史上的唐代女子,更是喜歡拜月,被稱為“唐女拜月”。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源易緣”留意到,這便是詩人記載唐朝女子拜月時的浪漫一幕。在唐朝,有關農曆8月的祈祀活動中,有以酬農神、祭地母和祛災驅疫為主題的活動,更有豐富的中秋月圓之夜祭月拜月之事。
唐朝以後,女性對月亮的崇拜,更加豐富、趣味愈濃。宋朝時期,女性們還在拜月的基礎上,創新出“玩月”等習俗,婦女兒童,均不肯早睡,更有甚者,還有人選擇通宵達旦地遊玩嬉戲……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願貌似月中嫦娥,圓如皎潔皓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這些與拜月祭月相關的美麗吉祥的願望和詩句,也應運而生,流傳至今。
綜上可見,古今的女性,對月亮的崇拜、祭拜,無不包含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許,借月圓之夜,寄托對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幸福的追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2019己亥中秋節來臨之際,願我們在八月佳節、明月之下,共渡中秋、共享月餅美味,歡享月圓人圓和諧美好時光。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國神話》、《中國老故事》、《中華傳統民俗五千年》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