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經曆,老覺得肛門那不舒服,疑神疑鬼的好像得了癌症一樣,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做了個結腸鏡或者直腸鏡檢查,結果腫瘤沒發現,往往還會得到這樣一個模棱兩可的診斷:直腸粘膜充血,血管模糊不清,直腸炎。
很多人會問,這個直腸炎到底是個什麼病呀?需不需要治療呢?肛腸科醫生或消化内科醫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往往有點小尴尬,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直腸炎這個診斷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診斷,也就說是一個沒怎麼确切的初步診斷,很多病都可表現為直腸炎,有些還比較麻煩,需要規範和長期的治療的。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可以導緻直腸炎的幾種常見疾病。
1.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其中以潰瘍性結腸炎最為常見,其最初的發病部位就是直腸,主要表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偏稀、便意強烈,且排便不盡的感覺,可帶很多黏液或者膿血可伴有低熱或者腹痛。潰瘍性直腸炎治療較麻煩,需要一個長期規範的治療,否則病情容易出現反複,甚至會加重而導緻一系列嚴重并發症;
2. 痔瘡、肛瘘、肛裂、肛窦炎等局部炎症刺激産生的直腸炎,除了原發病的表現外,還可見肛門墜脹,大便次數增多等表現;
3. 單純的非特異性直腸炎:病情較輕,炎症隻局限存在于直腸的部位,症狀較輕,隻出現局部墜、脹或者大便性狀的輕微改變;
4. 放射性直腸炎:常因前列腺癌、宮頸癌等進行局部放射性治療而引發,以出血和大便次數增多為突出表現;
5. 局部炎症刺激性直腸炎:慢性細菌感染(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長期局部炎症刺激、嚴重便秘時堅硬糞塊的摩擦與刺激,都可引起直腸炎甚或潰瘍。抗生素濫用也會導緻相關性直腸炎症;
6. 腸易激綜合征:病情發作多與精神、飲食有關,患者常常一緊張或飲食不注意就出現肚子痛就要拉大便,拉完就好,有時也表現為便秘,腸鏡檢查腸道除了輕度充血外,沒有結構上的改變;
7. 特殊情況下的直腸炎:不潔XJ,肛JIAO等,長期摩擦刺激或細菌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直腸炎性改變。
那麼,直腸炎需要治療嗎?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炎症性腸病和放射性腸炎等情況下的直腸炎是必須要治療的,否則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直腸炎治療方法很多,包括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炎藥和中藥治療都可以,給藥途徑包括口服、輸液、灌腸、肛門内上藥等,一般都會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當然,也包括部分有嚴重并發症而最終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而伴有痔瘡、肛瘘等情況下的直腸炎,積極的治療原發病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結合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基本上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當然,對于一些症狀比較輕微的單純性非特異性的直腸炎,可能在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後,症狀往往自然會好轉,并不需要特殊治療。
因此,總的來說,直腸炎并不是那麼可怕,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一旦出現肛門下墜感、腹瀉、裡急後重,甚至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這些症狀的時候,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是非常有必要的。#湖南醫聊超能團##頭條健康##清風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