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0:10:25

你知道嗎?孩子身上出現令人讨厭的“問題行為”,探究背後動力,往往是為了保護TA所在意的家人關系。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女心理師》就呈現了這樣一個典型案例。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1

乖孩子為何突然變“壞”?

劇集開篇,一個女孩坐在學校樓頂。

電話裡一句輕飄飄的“我要跳樓”,讓心理援助中心警鈴大作。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2

女孩名叫尤娜,做了十幾年的好學生,卻在臨近高考時突然開始偷東西、撒謊、打架,這次更是站上天台意欲輕生。

大家都以為她是因為和班級另一名女孩小哲頻繁發生沖突才一時想不開,但沒人知道,尤娜嫉妒小哲得到了比自己更多的認可。

而異常在意小哲的原因是,她偶然間看見自己的爸爸接送小哲媽媽,并為其撐傘、準備禮物——她以為爸爸愛上了别的女人,小哲即将和她分享爸爸。

尤娜覺得是自己不夠優秀,才導緻了爸媽離婚。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3

早在爸爸第一次收拾行李箱準備離開這個家時,尤娜就去便利店偷了五包薯片。剛剛大吵過一架的爸媽,還來不及真的分居,就因為接到警察的電話,又一起趕到派出所接女兒回家。

尤娜天真地以為,隻有當自己出現問題時,爸爸媽媽才會齊心協力地在一起。

事情朝着無法挽回的地步飛速發展,隻要爸媽冷戰或有一方準備離開,尤娜就會發生“意外”:

第一次是去便利店偷東西,第二次尤娜割破了自己的手,第三次她面色蒼白陷入半昏迷狀态,第四次她又故意從高台上摔了下去……

尤娜不停地傷害自己,試圖用盡一切辦法來保護這個家,并且堅信隻有這樣才能留住爸爸。行為、方法不盡相同,但背後的動機,隻有一個——維護家庭關系。

“傷痛是真的,但是和爸爸又回歸這個家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4

而另一邊,爸媽還在極力粉飾太平,認為隻要瞞着女兒,她就不會受到傷害。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5

楊紫飾演的心理咨詢師為尤娜爸媽兩個人做了場“火柴實驗”。

實驗的第一個問題是,回憶這段時間以來,印象最深的五次争吵,起因是誰。兩個人不約而同,把火柴棍全都放到了女兒那格:尤娜分科、尤娜逃課、尤娜要學藝術、尤娜要……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6

第二個問題是,這五次争吵中最讓自己傷心的部分,與誰相關。兩個人先是拿起一根火柴,又抓起一大把,全都扔進了對方的格子裡:

尤娜分科時,爸爸以籌備個人藝術展為由,拒絕為媽媽提供任何支持,所以後來尤娜執意選擇學習藝術時,媽媽認為女兒試圖追随父親,強烈的背叛感和無助感油然而生……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7

實驗進行到這一步,媽媽忍不住淚,偏過頭去輕微抽泣,而爸爸低沉着臉,一言不發——他們已經明白,“尤娜是為了不讓我們分開,才變成這樣的。”

看似問題都出在孩子身上,但根源仍然來自于爸媽對彼此的不滿和傷害,孩子卷入到矛盾當中,使夫妻矛盾的焦點轉移,等于孩子在犧牲自己“拯救”父母。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8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9

孩子夾在爸媽中間,如何說“不”

如果說尤娜維護家庭關系的舉動裡,帶有“主動”色彩的話,還有一些孩子會“被動”地接受父母的問題。

電視劇《少年派》中,學霸錢三一的父母常年分居,爸爸甚至早已出軌,名存實亡的婚姻卻還是遲遲不肯離,因為孩子正在備戰高考。

但夫妻關系發生了本質變化時,無論怎樣掩飾,孩子都不可能毫無察覺。兒子在長期失衡的家庭氛圍中長大,雖然成績優異,性格卻敏感偏執,最終爆發大吼,勸媽媽離婚: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在冷漠的家庭中長大。”

“我每天都在陪你演戲,我真的累了,我不想演了。”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10

網紅博主李雪琴也是如此,她曾經在脫口秀中自嘲:“别人都是媽媽帶孩子,但在我家,我媽卻是我帶大的。”聽衆捧腹大笑,笑話裡卻藏着那個少女最沉重的心事。

媽媽自離婚後,情緒變得極不穩定,為了讓媽媽開心,李雪琴每日拼命學習考第一,在家中卻仍然過得戰戰兢兢,忍受母親突如其來的壞脾氣。

十幾歲的年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照顧好一個成年人的情緒呢?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11

夫妻關系中的問題是無法隐藏的,如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甚至會在潛移默化中“遺傳”到孩子的人生裡,正如《為何家會傷人》中的這對來訪者。

女孩和男孩是公司同事,在确認戀愛關系的第二年裡,女孩突然開始無端猜疑男孩,常常偷看他的手機、郵件,甚至定位。起初,男孩雖覺莫名其妙但也配合,直到後來漸漸失去耐心,兩個人大吵一架。女孩坐在地上痛哭,如幼齡兒童一般。

早已見過女孩爸媽的男孩突然明白了什麼:“你是不是怕我和你爸爸一樣,所以才跟蹤我,不相信我?”女孩被戳中心事,忍不住撲到男孩懷裡哭得更厲害了。

原來女孩3歲時,她的爸爸曾和另外一個女人離家出走,直到女孩16歲,他才回歸家庭。這段漫長的空缺,與女孩的童年、青春期緊緊纏繞,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為愛情的墳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隻是我們過去家庭模式的複制。”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12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孩子對爸媽關系的映射并不局限于情感,生活習慣、性格都會受到影響。

學堂前兩天收到一條私信,媽媽說自己的孩子“脾氣大”“缺乏耐心”,對着爺爺奶奶也能說“給我滾”,甚至還說過“你把我從樓上丢下去摔死算了”這樣的話。

楊紫女心理師後一部戲跟誰合作(楊紫女心理師熱播)13

媽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一邊覺得自己說得太多,一邊又覺得說得太少,左右為難不得章法。其實答案就在問題裡:“警告兩次,再說就要坐五分鐘反思一下。”

一個四歲的孩子,媽媽也隻給“兩次”機會,還是“警告”級别的,萬一理解不了就馬上懲罰——單從這一句話裡,感受不到任何溫柔、耐心和愛。

所以小女孩為什麼脾氣大、沒耐心?因為她的媽媽可能就是如此。你不能要求孩子“無師自通”那些家人沒教過的東西,TA隻會從我們身上模仿式學習。

尹建莉老師曾經說“小霸王”也是這樣煉成的:

“控制欲強的孩子,都是遇到了控制欲更強的家長。”

“兒童的控制欲都是從家長那兒學來的。”

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夫妻關系和父母行為的映射,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反觀自身,直面生活上和婚姻上的遺憾與不完美。

需要治療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邀請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一起看見孩子成長中需要從家庭汲取的能量。

↓↓↓

作者介紹

時挽嘉,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内容編輯,育兒路上的學習者、探索者,希望我們好好生活,慢慢相遇。本文首發于“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衆号發送“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