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朝綱混亂,諸侯格局混戰不斷。在紛飛的戰火之中,屹立起了魏、蜀、吳三個國家,自此三足鼎立,互相制衡。以複興漢室為終極目标的漢室宗親劉備知人善任,仁德之心布于四海,手下忠臣良将不計其數,在光複漢室的征途上一往無前。
但在登基之初,他下令誅殺了一人,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最後間接導緻了蜀國的滅亡。這人是誰?一向能容人的劉備為何要在登基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取他性命?
惟賢惟德,以德服人
千百年來,對劉備形象的争議不斷,有人說他是真君子,有人鄙夷說劉備僞君子、真小人,為了收買人心連自己親生兒子都敢摔,一聲都在勾心鬥角還要僞裝出人心寬厚的形象。對此我們不加以評判,但要知道一點,所謂劉備收買人心的對象,都是什麼人?運籌帷幄如諸葛亮,文武雙全如趙子龍,義薄雲天如關雲長,忠肝義膽如張翼德。這些人都是人中龍鳳,卻在一個身無長處,虛僞狡詐的僞君子手下,為了一個“收買人心”僞裝的目标而奮鬥終生,九死不悔,那這些人或許也隻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更不必說把劉備當作一生宿敵的曹操,更像是一個笑話。諷刺的是,貶劉備的人,大多都捧曹操。
無論你認為劉備是僞君子還是真君子,你都不能否認一點,劉備能容人,會用人,無論是出于收買人心的陰暗想法還是出于賢德君子的知人善任,劉備在前期都可以說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在劉備攻打成都時,許靖曾越牆而出向劉備投降,劉備平生最看不起性格懦弱的騎牆派,在進城之後準備殺掉許靖,但卻采用了法正的建議,重用許靖,利用許靖的聲名來鼓勵人才進言。
劉備在治理益州的過程中,看重劉巴的才能想要用他管理财政,然而劉巴原屬劉璋麾下,多次閉門不見,使劉備臉面大失,而劉備沒有因為惱羞成怒而處死劉巴,反而再三邀請劉巴入仕,最後得以感動劉巴,益州财政的虧空也得以緩解。由此可見劉備不是不能容忍的君主,那麼為什麼他非要在登基的時候殺掉那個人呢?
季漢奮起,漢臣祭天
雍茂,生年不詳,卒于221年,為劉備所殺。追溯到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有傳言說漢獻帝已被殺害。劉備作為漢室宗親,為複興漢室,扶立漢獻帝而南征北戰,如今漢室已頹,劉家天下要改姓為曹,他必定是不會忍耐的。在這之後,臣子們集體以各種祥瑞和征兆為由進言,請求劉備稱帝。在上下齊心的情況下,劉備于221年稱帝于成都,定年号為章武,國号為季漢。
季漢這一稱号,反映了劉備自始至終以漢室子弟自诩,如今稱帝也隻是為了複興漢室的目标。但季漢已經不再是漢,無論劉備怎麼标榜自己是漢室忠臣,但事實上稱帝的那一刻,他已經開創了一個與舊漢截然不同的新潮。雍茂作為漢臣,起初跟随劉備就是為了複興漢室的大業,此時劉備稱帝,便正式宣告了漢室再難複興,大業無法成功。于是雍茂對劉備大加指責,痛斥其背信棄義,出爾反爾,言辭激烈,并勸谏劉備及時懸崖勒馬,繼續維護漢獻帝。
劉備大怒,遂誅殺雍茂。雍茂之死不能說和劉備的怒氣毫不相幹,畢竟劉備作為領導者,是無法容忍下屬過于激烈地反抗和指責自己關乎之後命運的重大決策的。而我們抛棄個人情感不談,雍茂在劉備登基之初對劉備提出反對,表明他想趁劉備根基尚未穩定,而且劉備内心或許仍處于動搖之際,盡可能逼劉備返回原路,繼續匡扶漢室。但恰恰因為劉備登基方案,雍茂的進言相當于對劉備的地位和尊嚴進行挑戰,如果雍茂不付出代價的話,劉備之後作為皇帝的管理和行事将會處處碰壁。
當漢獻帝已死的流言傳播開來時,漢獻帝的生死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他的政治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漢獻帝已經無法作為漢室的标志出現在人前,這就意味着劉備一直高舉的戰旗變成了師出無名,相當于自己的根基遭到了破壞。
而曹丕稱帝,坐上了漢獻帝的位置,卻有着正當的權柄對周圍實施控制打壓。所以劉備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像從前那樣以扶持漢獻帝為宗旨,而是隻能稱帝,獲得繼續為大業奮戰的資格。不能采用雍茂的提案,雍茂也不會為之後的季漢效忠,他甚至可以用自己積攢的漢室名望來反對劉備,那麼雍茂不歸順季漢,就隻有死路一條。
賢臣遠走,大業難成
劉備殺了雍茂,卻沒有料到之後的發展,或者說,他料到了,但他也沒辦法操控人心。史書記載,劉備殺雍茂後,“由是遠人不複至矣”。就是說,眼看到名望頗深,忠心不二的雍茂被劉備誅殺,青年才俊對劉備失去了信心,還産生了戒備之心,從此遠離劉備,不肯效忠于季漢。劉備對此也沒有格外采用什麼政策,照這樣發展下去,幾年之後的季漢将進入人才青黃不接的空窗期。
劉備樹立了皇室的尊嚴,卻親手抹黑了自己知人善任、寬厚容人的好名聲,很難說他這個決策是英明的還是愚蠢的。但是從長遠來看,讓自己名聲損毀以緻賢才遠走,确實不是明智的行為。在這之後的劉備又聽到了兄弟的死訊,失去理智的他大軍盡出發起了瘋狂的複仇行動,然後在夷陵被一把大火燒盡了心中的希望和憤恨,心力交瘁之下一病不起,最後于白帝城托孤諸葛亮,留下“君可自取”的千古争議。
季漢的大業經此一役已經進入危難存亡之際,丞相諸葛亮領受先帝遺志,團結蜀漢群臣,扛起了複興漢室這個時代最為悲壯的口号,在漫長的征途裡走到生命的盡頭。我們仍不知道劉備殺雍茂所造成的影響在季漢的滅亡中占據了多少地位,因為曆史無法改變,後人也不能跳出那個時代的框架,對那個時代哪一個人的決策進行完全的反對或者支持。
我們透過時光,擦去後人抹在前人臉上漆黑的灰塵或者粉彩的油墨之後,看到的隻是亂世之下幾個懷揣理想的青年人,他們建立了不同的國家,然後為自己的夢想燃盡生命。當然,還有璀璨的星空下,疲于奔命,躲避戰亂的平民百姓。每一個讀曆史的人都會從曆史中學到什麼,那麼這次,你又想到了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