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立春剪窗花、清明放風筝、立夏縫香囊、秋分觀皮影戲、冬至捏面塑……今天下午,楊浦區少年宮民族工藝館的二十四節氣展區内,每一節氣對應一種手工藝,讓學生在手工藝體驗中感受氣候、物候、農業的變化,感受中華文化的智慧與魅力。這是“智慧中國” 楊浦區優秀文化傳承教育推進會的活動内容之一。近年楊浦區少年宮緻力于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普及,先後評為中華優秀文化研習暨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區内49所中小學校成為“民族文化基地校”,區域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學校覆蓋率達100%。
圖說:活動現場 采訪對象供圖(下同)
作為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教育示範區,楊浦區少年宮逐步構建具有上海本土文化特色的藝術課程群,公益配送到中小學、社區及家庭;同時立足各校校情及特色助推上海本土文化藝術如滬劇、海派剪紙、民俗文化、滑稽戲等納入學校藝術教育,培養非遺特色項目和社團。
活動現場,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茶藝表演與展示,内江路小學的江淮古韻互動體驗,以及楊浦小學、民辦陽浦小學、楊浦小學分校帶來的靜态綜合藝術靜物展精彩紛呈;少年宮非遺社團的創意盤扣、中原路小學民族紮染工作坊、複旦科技園小學特色風筝繪制則讓學生們感受了海派文化的獨特魅力。夢想劇場内,-“智慧中華—楊浦區優秀文化傳承教育推進會”在上海體育學院附屬中學帶來了熱鬧非凡的《舞龍醒獅》中拉開帷幕,多樣的藝術展演讓在場的每一位充分領略了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天,《智慧中華•我是非遺傳習人》第二套系列叢書發布。在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非遺保護協會等單位專家及非遺傳人的指導支持下,曆經一年半的時間,由楊浦區少年宮牽頭帶領三十位青年教師、相關專業高校學生共同參與完成。至此,《智慧中華•我是非遺傳習人》10冊叢書全部亮相。本冊叢書由《我看皮影戲》《風筝制作與放飛》《棕榈葉編織》《朵雲軒水印木刻》《情系中藥香囊》五個闆塊組成,立足上海地域資源,涉及刻繪技藝、編織技藝、紮制技藝、織染技藝、雕塑技藝等手工藝門類,旨在幫助孩子打開“非遺”之門,探索和領悟中華民族智慧與魅力,在手、腦、心的協調中鍛煉動手能力、專注力、創造力。
推進會上,楊浦區教育局和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領導一同啟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皮影(木偶)”項目共建。雙方将通過布局一條龍銜接,開展戲曲進校園特色教師培訓工作,建立區級皮影(木偶)學生藝術團(公益)等形式,培養出一批中小學專職戲曲教師,推進戲曲藝術進校園、進課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