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有些特别的話題。
和女性切身相關。
但卻被大多數男性一直所忽略——月經貧困。
為了寫這篇文章,肉叔翻查了很多天的資料。
也虛心請教了同事許久。
自前些天的熱搜,高鐵上是否該售賣衛生巾争論開始時便已準備。
如今,總算可以發了出來。
先說一個好消息吧。
前幾天有網友發帖分享,高鐵上開始售賣衛生巾了。
這一個小小的改變,足以證明一切公開讨論和發聲都會有意義。
那麼壞消息呢?
盡管近兩年,月經話題越來越被公衆關注。
但月經貧困,依舊觸目驚心。
而最讓人心寒的。
卻不是“貧困”,而是無知。
01
有句話說,無知者無畏。
但現代漢語裡的無知,就純粹隻是常識的缺失。
“無知者”時常會用自己僅有的想象力,對别人指手畫腳。
比如有人買不起衛生巾。
那些“無知者”就開始“懂王”下判斷:
-胡扯得一塌糊塗
-編的有點過分了
-衛生巾是個多餘開銷
更有“無知者”理所當然地茶味發言:
-為什麼會有人覺得衛生巾貴
-中國不存在吧,現在随便打工好幾千,怎麼可能用不起
-沒那麼誇張吧,平時日用兩包200多,夜用也就300多,會有年輕女孩買不起?!
還有的迷惑言論,仿佛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為啥衛生巾需求這麼大
還不是因為懶得自己制作勤換洗棉布的
無獨有偶。
前幾天有個新聞,40多名支教老師給山區女生送去6000多片衛生巾,并且公益支教,開展“生理健康課”。
這橫豎都是好事吧?
可偏偏有人開始無腦陰謀論:
在他們的思維裡,沒體驗過或者沒見過,就是沒有。
如此言論,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人跳出來反對高鐵售賣衛生巾了。
溫室裡的人,有的還活在井底。
用數據說話。
國際婦産科聯盟的數據顯示,全世界處在月經貧困中的女性多達5億。而在英國,14-21歲之間的女孩子,10個裡面有1個買不起衛生巾。
——王有有《“高鐵上該不該賣衛生巾”背後,那些看不見的女性需求》
看仔細了,英國,我們印象裡富庶的國家,買不起衛生巾的占比10%。
其他國家呢?
日本。
在疫情影響的這一兩年裡,日本女性的月經貧困問題日益嚴重。
據調查,有8.1%的日本女性表示曾在購買生理用品時感到拮據,10代~20代的女性尤為嚴重。
印度。
這個問題尤其嚴重——3.55億處于經期的女性中,隻有36%能使用衛生巾。
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有7000多萬人處于極度貧困,也就是日均生活費不足1.9美元,約13元人民币,而5至10元一包的衛生巾對女性來說難以承受。
我們自己呢?
從事女童生理關懷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小丫基金”,依據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印發的《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的數據4000萬貧困兒童推算,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占10%。
也就是,處于經期貧困的女童約為400萬,這還是不包括16歲以上女性在内的數據。
——同上
你可能會說,哦,我沒聽說過這些。
但其實早在前兩年,國内月經貧困的問題被短暫地讨論過。
很多時候。
一些我們不“關心”的話題,都會當做過眼雲煙,轉眼就忘了。
無論其是否重要。
于是一個揪心的現實依然存在。
至今仍有人在購買沒有牌子的散裝衛生巾,二十來塊就有100片。
呼籲“不要亂買”的回答裡。
一句“我有難處”,讓人破防。
事實上,不僅是較落後的邊遠山區,即便在城市地區,“衛生巾不便宜”,也成了不少人的消費感受。
就像在日本某月經貧困紀錄片中那樣,一位女學生直言:
(疫情期間收入減少買生理用品會感到經濟上有負擔)
但是覺得生理是女性的義務
其他東西可以先忍忍
優先購買生理用品
這份無奈令人心酸。
幾乎人人都知道,沒有月經,就沒有人類。
然而。
月經,作為女性的一種本能,卻被社會忽略、輕視,乃至習慣性回避。
02
被下架的《東八區的先生們》裡有這樣一句台詞:
女人啊
受傷之後是最可怕的動物
萬年流血不死的是不是
這種抖機靈很惡俗。
卻是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待月經的常态。
要麼避而不談。
要麼談起來插科打诨。
逐漸造成一種惡意的戲谑和污名化。
為什麼?
其實是觀念上的“貧困”。
一如早年夫妻們羞于談愛。
一如至今我們依舊羞于談性。
每每提及,總是以戲谑來代替正常。
以“不正經”為榮。
好。
正經時間到。
對女性而言,月經到底是什麼?
下面是來自肉叔女同事的描述:
月經對于女性而言,絕不僅僅隻是“出血”這麼簡單。
在月經期之前,女性會先經曆排卵期。
卵子從卵巢排出,不成熟卵子自然脫落,此時體内荷爾蒙急速變化,容易情緒化,身體疲憊。
而來到月經初期,女性荷爾蒙處于低點,渾身乏力,子宮痙攣會引起隐隐作痛。
伴随症狀是拉肚子,下腹難受,抵抗力變差。
而疼痛程度也因人而異。
有人腰酸背痛,什麼姿勢都不舒服。有人痛到需要吃止痛藥才能有所緩解。
沒錯,整個人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甚至需要吃藥。
在《我,我們的月經》裡,一個女孩分享自己在生理期時的身體狀況:
我隻記得我是當時很艱難地從廁所走到床上
然後兩眼是昏花的
是看不清前面是怎麼樣的
而且四肢沒有力氣就很想吐
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是在不斷地冒着冷汗
雙手雙腳都是很冰冷
但比生理疼痛更可怕的是。
外界對月經的妖魔和回避,加劇了女性的“月經之痛”。
紀錄片《月經革命》裡。
一群男性被問到是否聽說過經期,空氣突然安靜,四臉疑惑:
是學校課時?到時間打鈴那種?
再問:那你們聽說過月經嗎?
這次就七嘴八舌地搶答:
-是的,我聽說過,這種一種病,是不是?
-我聽說過這是一種病,受影響的大部分是女性
無知得有些讓人茫然了。
而不止是男性。
這些關于月經的偏見,也烙在某些女性的認知深處:
這是隻有神才知道的事情
流出來的是壞血
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學校課堂裡,一個小女孩被叫起來回答同樣的問題:
她支支吾吾,艱難地講出一句“這是姑娘的問題……”,像是要鼓起勇氣開口,但擠不出一句話,難為情地低下了頭,還是說不出話來。
是的。
孩子就是這麼被“教育”長大的。
别人的妖魔化加上無時無刻的回避。
逐步就演化成了“羞恥”。
而這種諱莫如深的切口一開,随之而來的,便是無休止的自我窄化。
防線一旦坍塌。
裡面的人便會發現自己被圈禁在牢籠裡。
03
看到這可能有人說,印度落後才會這樣。
那國内就不存在了嗎?
絕對不是。
或許沒有印度那麼根深蒂固,但類似對月經的偏見,在國内依然不少見。
圖源b站@joaquinphoenix
咱就先不說某些地區的封建習俗。
最近有個熱搜:
#衛生巾不用黑袋子裝也沒關系#。
這個話題,源于最新正在熱播的一部國産劇。
《她們的名字》——一部标榜女性主義的電視劇,出現了這樣一個情節。
女生提着幾袋衛生巾,她讓隔壁的男生幫忙拿。
他冷冷地回答:
-如果是黑色塑料袋我就拎
-怎麼還有直男包袱呢
直男風評受害
這段情節并非是無中生有。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曆,她直接手拿衛生巾,吓到男同事了。
仿佛隻能把它當作見不得光的事來看待。
偷偷摸摸。
像在幹什麼違法的勾當。
我們隻能說,在這樣月經羞恥和關懷缺失的雙重夾擊下,女性的“月經困境”愈發艱難。
落到每一個普通女性身上,便是那一句“我有難處”。
幾年前,倒是有一部電影講述了這種“難處”。
這部電影國内上映過,原名《護墊俠》,國内改名《印度合夥人》。
說的是男主看見自己的妻子在生理期用一條“連擦桌子都不會用的”髒布,便去買衛生巾,卻發現一包小小的衛生巾居然賣高價。
于是下定決心為要妻子創造平價衛生巾。
但阻礙遠比他想象中的強烈。
包括妻子在内,家裡所有女性都不理解他,盡管她們是潛在的受益者。
因為她們浸泡在一個“月經羞恥”的社會氛圍中。
哪怕男主制作衛生巾的流水線已經獲得國家級大獎,當地人本來為此感到自豪,可在得知原來他做的是衛生巾後,态度一整個大逆轉。
這個社會氛圍,不僅對女性的生理期感到羞恥,對利好女性生理的一切也都表現出抵抗。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部《她們的名字》。
明明是一部女性題材電視劇。
但在女主“衛生巾”時,配音和字幕都改成了“卸妝棉”。
放個動圖讓大家感受下:
再補充一個證據:
無獎競猜一下圖中到底是什麼牌子的卸妝棉(衛生巾)?
不懂就問:“衛生巾”這三個字是會教壞小朋友嗎?
月經就是月經,衛生巾就是衛生巾。
正視它,不必用馬賽克遮蓋它。
月經本身沒有錯。
羞恥的也不應該是女性自己。
記得《大白!》裡有一段。
小女孩迎來了月經初潮,驚慌失措。
她毫無準備。
大白來到衛生巾專區,看得眼花缭亂。
落落大方的他沒有絲毫扭捏,向隔壁的女士求助。
這位女士也并沒有投來異樣的目光,短暫地思考後,她給出了自己的推薦。
周圍的其他女性,也真誠地提供意見。
一位大叔從後面走過來,告訴大白自己女兒喜歡的牌子。
-一般來說我會用這種棉條
-我喜歡用衛生巾,我覺得衛生巾用着更舒服
-我永遠都買帶側翼的這種
-最好買沒有香味,沒用漂白劑的
-嘿,我女兒喜歡用這種
-如果她是第一次,那她最好用這個
不是所有人都是這個小女孩。
但大多數的你我。
可以是理解小女孩的大白,也可以是周圍那些充滿善意的旁觀者。
至少,不要戴着有色眼鏡來看待它。
本日打工人:王家衛生委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