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曆,是大學生找工作時的一塊敲門磚,大學生需要填寫個人信息,工作經驗,教育經曆等,許多大學生認為,簡曆内容寫得越多越好,但最多寫一兩頁。
上海一位幼兒園學生,簡曆竟然多達15頁,密密麻麻,幾歲的年齡,竟然比大多數普通人經曆還多,叫人感慨。
大城市的學生,“卷”得挺厲害,上海這一學生的簡曆,不是個例,那麼,究竟怎麼做到的?一起來看看。
“北京海澱家長”成了“雞娃”代表,上海這位學生就應該是“牛娃”,簡曆大概有15頁,父母究竟都做了什麼?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高知識分子家庭培養的學生,更是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出生就要準備起跑線。
這個小學生才5歲,父母都是複旦大學畢業,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目前在世界500強單位就職,家庭條件很好,他就是妥妥的“複二代”。
接受高等教育的父母,深知教育要趁早,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材施教,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深度挖掘其内在潛力。
學生性格活潑,表演欲強,喜歡小發明,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周堅持寫3篇英語筆記,讀過20多本思維教材,僅讀書的書目就占了5頁,再看現在的大學生,讀的書很少。
中國有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跟随家長,遊覽大江大河,走過中外近40多個城市,見識廣闊,思維打開,對于學生成長有着非常重大的影響。
學習上,在家長的指導下,基本掌握了基礎的物理和化學知識,與人交往方面,他很喜歡交朋友,見多識廣,情商又很高,不得不佩服父母先進的教育觀念和方法。
大學生看了都要自歎不如,自己都不曾讀那麼多書,還需要一個不得不學習的理由,否則就“擺爛”,父母能力有限,大學生都沒出省,安于一隅,樂得自在,少了一份拼搏的精神,簡曆寥寥幾行字。
不過,也有人覺得沒必要,學生難道不累嗎?應該給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殊不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家長教育子女,不是一味地填塞,而是從性格、興趣入手,幾代人積累的财富,讓學生能走出去,無可厚非。
父母愛子心切,當然要為之從長遠角度考慮,素質教育的融入,家長若不盡早調整教育方法,改變教育觀念,學生反而容易被淘汰。
考上一所怎樣的大學,不是最終的目的,學生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懂得怎麼做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渾渾噩噩過一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将學習視為終身大事,努力上進。
家長盡己所能,量力而行,人與人之間注定有差距,不必勉強追趕,掌握自己的節奏,适合學生的出路才是最好的出路。
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父母的認知、學曆背景、過往經曆,已經影響了學生,沒有絕對的公平,注定會參差不齊,但沒有哪一條規定說,沒有沖到最後終點的學生就是不好的,允許學生個性化發展,好于掐齊成長。
不要覺得不公平,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要輸給寒窗苦讀,自強不息,不自怨自艾,客觀看待,接受自己的普通,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不浪費生命,靠雙手生存,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成功?
問題皆有兩面性,尚在承受範圍之内,結果就會是好的,反之就會坑害學生,腳踏實地,端正态度,不盲目攀比,結合自身個性特點,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大學生要自省,我們不能依靠父母一輩子,落下的差距,自己要努力追趕,家長隻能幫你一時,難以幫你一世,能不能超越别人,就看自己有沒有相匹配的能力。
不要覺得考上大學就是完成了任務,要将好的學習習慣保持下去,将其視為自己的樂趣,從中發現自己的優勢,不斷探索研究,将學習當成一種享受,時刻鞭策自己要努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學生要有一顆低調學習的心,以及努力向上的精神。
沒有誰會随随便便成功,如果羨慕别人有璀璨的人生,自己不妨低頭看一看自己,還有哪些差距能彌補,正确看待自己與别人的差距。
今日話題:幼兒園小學生的簡曆有15頁,你對此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