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yì]會意字,甲骨文和金文的第一個字形像一個楔入地中的小木樁,用來栓牲畜;第二個字形像箭尾上拴有繩子,用來射獵。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部》:橜(橛)也。象折木衺(斜)銳著(者)形。從(曳),象物挂之也。段玉裁注:《爾雅》曰:橜謂之杙。按俗用杙爲弋,顧(故)用弋爲隿射字。「弋」的本義就是引曳。在形聲字産生後,原來的二個意義就分别加了意符加以區分:小木樁的意義寫作“杙”;射獵的意義寫作“隿”。 但是在古書中 通常仍假借寫作“弋”。
《說文解字·木部》杙:劉(砍削),劉杙。從木弋聲。
段玉裁注:今人以杙爲橜(橛)弋字,乃以橜弋爲隿射字。
《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杙。
「杙」,就是把木頭砍削成斜口的小木樁,用來栓挂東西。
《說文解字·隹部》隿:繳射飛鳥也。
從隹弋聲。
段玉裁注:經傳多假弋爲之。
繳[zhuó]是系在箭尾的絲繩
「隿」,就是用系着絲繩的箭
射獵鳥獸。
“《周禮·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諸弋射。”矰[zēng]和茀[bó],都是系着絲繩的短箭。
文獻選讀
“《列子·湯問》: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乗風振之,連雙鶬(鶬鶊)於靑雲之際。”戰國時的蒲且子,拉開看似柔弱的弓,箭上系着纖細的絲繩,順風輕輕一射,居然一箭射中兩隻飛翔着的黃鹂(莺)。這是因為他用心專一、用力均衡的緣故。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將(且)翺將翔,弋鳧(野鴨)與雁。”天快亮了,湖面的水鳥就要開始飛翔了。趕快去弋射幾隻鴻雁,準備定親時好用。
“《尚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取)殷命。”不是我“小邦周”膽敢取代“大邑商”的天命。
相關成語
弋人何篡弋人,即射鳥的人;篡,取得。 漢·楊雄《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鴻雁飛得很高,射鳥的人束手無策、無技可施。隐逸的賢者不自罹禍亂,以免落入暴亂者之手,讓統治者無可奈何。
以「弋」作為偏旁的字從「弋」的會意字:必,本意是區分的标準(詳見“必”)。武,持戈行進,準備動武。以「弋」作意符的形聲字:鸢,俗稱老鷹。以「弋」作意符兼聲符的形聲字:杙,小木樁,挂鈎。隿,用系有絲繩的箭射飛鳥。以「弋」作聲符的形聲字:戈,一種兵器(詳見“戈”)。代,更改。式,法度規矩。忒,誤差。貳,副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