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宗媛媛 莫凡
本月底,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将滿一周年。根據規定,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然而,暑假期間仍有不少孩子通過租号、代練、冒用身份證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統,在其他時段瘋狂玩網遊。
百度貼吧裡仍然可以租号
漏洞
租号代練平台限制不難突破
“想開黑?找我就對了,想玩幾小時都能安排”“全面降價,喜迎暑假”……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盡管一些曾經活躍的租号平台已無法登錄,甚至在應用商店集體下架,但在電商平台上,租号業務依舊火爆。
從租号須知來看,商家往往會在特别聲明中提醒“未滿18周歲禁止下單”,并在使用說明裡标出“未成年人(未滿18周歲)購買網絡遊戲類商品,須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并征得監護人的同意。”
選擇相應套餐和時間後,平台提示“僅支持18歲以上用戶購買”,要求填寫實名信息。不過,這樣的限制不難突破。記者随意填寫一個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證号後,即可正常下單,期間并未要求人臉識别。
在百度貼吧,記者以關鍵詞“租号”進行搜索,頁面顯示“抱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相關結果不予展現”,但隻要将關鍵詞稍加改動,就可以進入一款熱門遊戲的賬号出租貼吧。該貼吧已有超過150萬帖子,其中各類服務器、各種級别的賬号應有盡有。記者添加一名号主的聯系方式表示想要租号,對方隻是與記者确認了所租賬号信息和價格,并未詢問記者的年齡,還表示如果出現人臉識别可以随時幫忙解除。
應用商店裡,部分遊戲租号App也依然可以下載,但不少用戶在評論區裡痛訴自己的上當經曆:“有些号隻要租了就不能退款,也不管号能不能登錄,能不能玩,聯系不到号主,也根本沒有客服幫你解決問題。”
在網絡遊戲圈子中,除了租号以外,還有一種賬号共享的行為被稱為“代練”。賬号的原号主可以在代練平台上發布訂單,尋找合适的“打手”登錄賬号進行遊戲,以獲得更高的遊戲排名或獎勵。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代練平台仍然存在身份審核不嚴的情況,這也給未成年人獲取“不限玩”賬号提供了可乘之機。
某代練平台的《接單者協議》明确寫道,本平台禁止未成年人使用服務,接單者保證并承諾其已經滿18周歲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自願遵守平台相關規定。但記者注冊時,隻需要提供一個手機号和一個QQ号後便顯示注冊成功,可以正常接單。在許多訂單的内容詳情中,也都寫有“如果出現人臉識别,請自行聯系客戶上号認證。”也就是說,隻要原号主是成年人,即使接單人是未成年人,也可以暢玩無阻。
在社交軟件上,同樣有個人招聘遊戲代練。記者發現,應聘過程中隻要求提供姓名和支付寶賬号等信息,無需告知自身年齡。
招聘遊戲代練隻需提供姓名和支付寶賬号,無需告知年齡
冒用
有網站專門提供身份證信息
長期租号價格不菲,去做代練要有訂單,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更簡單的辦法是直接用成年人的身份證注冊賬号。在一些網站上,有人專門提供“人名 身份證号”的組合信息,并标注“專門用于防沉迷實名認證”。
記者試用了其中的一些身份證号進行注冊,有的在注冊時會顯示“當前身份證注冊超過最大次數限制,請更換身份信息”,還有的可以順利注冊。
目前,僅有個别遊戲廠商針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證的行為實施監測。記者從應用商店熱門遊戲榜單下載了5款不同廠商的遊戲,并用成年人身份證号注冊試玩,其中隻有一款遊戲要求進行人臉識别驗證,另外4款遊戲并未阻攔。
使用陌生人的身份證進行遊戲,會有什麼風險嗎?記者詢問了一家遊戲的官方客服,對方表示,遊戲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當用戶忘記遊戲密碼想要找回,需要向遊戲的官方客服郵箱發送身份證複印件的掃描件。
除了利用他人身份證自行注冊賬号,還有一些商家提供了“一條龍服務”,在網絡平台上售賣“初始賬号”。記者了解到,初始賬号大多出現在需要花錢抽獎的遊戲當中,商家首先會注冊大量遊戲賬号,并利用一些辦法獲取抽獎所需的貨币,然後以十分低廉的價格連貨币帶賬号一并售賣給玩家。
這些初始賬号,也會成為未成年人逃避“限遊令”的工具。記者看到,有些網店會特意給賬号類型作出标注,有的是“三無賬号”,需要在登錄後自行綁定身份證,有的賬号則是“死綁”或“死證”,指的是已經綁過成年人身份證的賬号,未成年人拿來可以直接遊戲。還有的賬号标注為“單改”,指的是已經綁過成人身份證,不會被防沉迷系統限制,玩家買号後可以自行修改登錄手機或郵箱。
客服表示部分賬号已經綁定成年人身份證
售賣這類初始賬号的店鋪,有的會在商品詳情中标注“未成年人禁止購買虛拟商品”,但記者與網店客服溝通購買事宜時,客服并未對記者的年齡進行任何提問。
值得注意的是,買賣遊戲賬号也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常見誘餌。反詐民警提醒,一些騙子引導學生進入虛假交易平台,制造假的轉賬截圖或以“交納保證金、賬号提現失敗、賬号凍結”等各種理由,引誘學生反複轉賬。同時,利用未成年人打遊戲付費害怕父母知曉的心理,要求受害人在轉賬後删除聊天記錄、轉賬記錄,毀滅犯罪證據。
妥協
在“拉鋸戰”中尋找平衡點
“暑假我們白天不在家,他有自己的手機,還設有密碼,完全不知道他什麼時候玩,也不知道具體玩什麼。”作為中學生家長,小林媽媽對兒子玩網遊倍感無奈。令她費解的是,兒子還是經常會要走她的手機,“在我手機最後一頁上面有他下載的荒野亂鬥,我就問他是不是他的手機上有什麼限制,結果他支支吾吾也不說。”
據小林媽媽回憶,去年8月底實行最嚴“限遊令”後,小林很快發現未成年人賬号會受限制,于是就用家長的身份信息注冊了成人号,“具體怎麼操作,其實我也不太明白。”
至于人臉識别,小林媽媽更是不懂。“之前有一次,他拿着手機過來刷了一下我的臉,也沒說是幹什麼,我當時正忙,就沒太在意。”小林媽媽恍然意識到,自己可能是稀裡糊塗配合他完成了驗證。
“其實我能理解,孩子學業壓力大,确實需要放松和調節,但還是希望他能有更健康的方式,而不是靠網遊來減壓。”相比起影響學業來說,小林媽媽更擔心兒子玩網遊影響視力,“他從小就有點弱視,網遊又基本都是在手機上玩,屏幕那麼小,玩起來時間又長,難免會費眼。”
一年來,小林媽媽發現指望平台約束着實困難,指望家長管住也不容易,“歸根結底還得靠孩子自己。”
在初中生小宇家裡,網遊背後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去年剛實行‘限遊令’那會兒,他用的是未成年人賬号,結果用了一學期下來,發現時間卡得太‘死’。”讓小宇媽媽頭疼的是,有時正出門在外,兒子還惦記着那個時間回去玩遊戲,“還有的時候正做作業,也沒辦法玩。一旦錯過那個時段,他就容易心浮氣躁,覺得‘虧大了’。”
在小宇看來,同學大多都有成年人賬号,不必受時間限制,白天也能約着一起玩,而自己無法加入,感覺很丢臉。
“經過談判,我們最終敲定的方案是限制單日總時長,但具體什麼時間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有一定的靈活性。”今年以來,小宇媽媽按照新标準進行監督,“上學期間,周一到周五每天半小時,周末每天一小時。假期期間,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小時,周末每天兩小時。如果違反規定,就要雙倍懲罰。比如,假期的周一玩了兩個小時,那麼周二和周三就不能再玩。”
如今,小宇媽媽默默安慰自己,“好歹玩遊戲這件事由暗轉明,在我們眼皮底下正大光明地玩,總比偷偷摸摸玩要好一些,也省得每天為遊戲吵來吵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