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常用詞彙?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程、知識點或教學問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目前是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必需的環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育常用詞彙?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程、知識點或教學問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目前是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中必需的環節。
通俗地說,說課其實就是講述自己怎麼教授一項課程或内容,以及為什麼這樣教。
同課異構同課異構就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
通俗地說,同一節課的内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并上課,這樣就構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風格、方法、策略進行教學的課,同課異構是目前常用的教學研究方式。反映在内容層面,一節課要準備不同思路的課件和素材,便于老師選擇使用。
公開課公開課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一種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開的課程講授形式活動。公開課主題鮮明、任務明确,除了學生參加聽課外,還有領導及其他老師參加,是老師展示教學水平,交流教學經驗的好時機。這也是各學校、地區每學期必定進行的教學活動。
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是為幫助教師掌握教學技能改進教學行為而組織的分段教學示範與觀摩評價活動。 具有直觀,省時,集中,高效等特征,其操作過程一般包括确定内容,準備設施。前期輔導制定評價表編寫教案,上課錄像實施評價等步驟。
通俗地說,就是面對教師或教研員模拟講授某一項内容,由教師或教研員針對性地給予評價和指導。主要用于新入行老師的培養上,部分地區在招考中也曾使用。
聽課和評課聽課是由教師、學校管人員、教研員等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目的一般在于學習先進老師的教學經驗或者對老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評估,也有部分是為教學改革進行實驗。聽課是學校老師的常規工作,每個學期校方對于老師的聽課數量有明确的要求。
評課是聽課之後的延伸,對執教老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進行評價。主要是為了評估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用時起到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等作用。
前測在開展信息教學之前通過各種測試方法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技能等進行全面測試。
集體備課教師集體備課是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教學設計、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
在學校中,一般是每個年級的學科教研組集中進行備課,由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備課組長。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教學材料、備課方案等資料。
三維目标三維目标新課改中的具體要求,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标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修改了之前杜宇教學目标過分重視知識,忽視能力和人文素養層面的弊端。
常用教學材料課程标準課程标準是确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要求,是由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課程法規文件,包括内容标準和表現标準。(以往所說的教學大綱既是課程标準的前身)
課程标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是教研員、教師培訓中最為重要的材料之一。
通俗地說,就是對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應該知道什麼和能做什麼的界定和表述,實際上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期望。課程标準通常包括了幾種具有内在關聯的标準,主要有内容标準(劃定學習領域)和表現标準(規定學生在某領域應達到的水平)。
教材教材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課本。教材是課程标準的具體化,最直觀的體現課程标準。
教參教參是教學參考書的簡稱,一般由出版教材的出版社配合教材一起出版,一般隻提供給教師。教參是教材編寫者教育教學經驗的結晶,給老師提供了教學目标,教學内容說明,經典教案,拓展材料等内容。中考大綱中考大綱是各地規定的各科的中考内容,中考形式、難易度等方面的綜合文件,一般按照學科進行劃分,由各地區的教育機構制定。(有的地區是考試說明)
考試大綱包括以下内容:(1)命題的原則;(2)适用範圍:全日制義務教育九年級學生初中數學學業考試;(3)考試範圍;(4)考試内容及具體要求;(5)考試的時間;(6)考試的具體形式與試卷結構; (7)試卷的題型與分值分配; (8)試題難度按照易、中、難比例制定
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為了完成具體教學目标而系統計劃的工作步驟和程序。 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依據科學的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師的相關經驗,結合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學起點與終點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教學的内容等,将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予以安排。
教學設計的主要步驟分為:(1)分析教學内容和預期的教學目标;(2)診斷學習前的學生狀态;(3)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并安排實施教學的步驟;(4)選擇合适的評價教學結果的方法。
教案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标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内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教案與教學設計功能相似,現在一般都使用教學設計。二者的的主要區别在于教學思想的不同。教案是以講授為中心,根據教材、教參等材料确定怎樣将内容講授給學生;教學設計則是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情況決定講授的内容和難度,将教學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層次更高。
學案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
學案通常就是一張卷,包括課前導學、課堂講義、随堂練習和課後練習,不同的老師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靈活調整。一張學案可以将課前、課中、課後串聯起來,是前幾年主流的一種教學方式。
學案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
學案通常就是一張卷,包括課前導學、課堂講義、随堂練習和課後練習,不同的老師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靈活調整。一張學案可以将課前、課中、課後串聯起來,是前幾年主流
微課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内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一般以視頻的形式的呈現。
微課的長度一般在5-10分鐘之間,針對一個知識點或問題進行講解,課程容量較小,利于碎片化學習。微課的興起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慕課MOOC的音譯,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直接翻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主要形式是在線視頻授課。典型的mooc平台有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MOOC學院等。
伴随慕課發展起來的教學模式是雙師課堂。典型例子是人大附中與廣西一些地區學校的合作,學生在課上先遠程聽人大附中老師講課,然後本校的老師指導學生完成作業。
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2014年,由教育部組織,中央電化教育館具體實施,發動全國從小學到高中所有老師參與的“曬課”活動。希望通過活動的開展,使每位中小學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至少上好一堂課,使每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講授。
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以及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它主要包括理論依據,教學目标,操作程序,實現條件和教學評價。 它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并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着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目前教育教學中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讨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現場教學法、自主學習法等。一般是基于某種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項目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将學習任務以項目的方式呈現,由師生共同設計項目實施方案和步驟,完成項目任務,并對項目結果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活動體現了教師“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注重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典型教學模式,核心在于重新調整課堂内外的時間,将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含義上有所重疊,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具代表性的學校之一就是山東昌樂一中。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内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前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别的同學讨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在課後,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内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師則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标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真實的學習。翻轉課堂模式是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它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不必一定要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颠覆,由此将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是指教師投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所取得的成績與結果。它通常表現為學生的學習結果,即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所達到的質與基的綜合。
教學效率教學效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資源的投人,利用和産出的成效,即教學資源的投人與産出之比。取得同樣質量的教學成果,資源消耗越少,教學效率就越高;若在消耗同樣資源的情況下取得同樣的質量,則教學成果越多,教學效率越高。高效課堂中的“效”既是上述内容。
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标準,運用各種科學手段,搜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資料,在此基礎上對課堂教學活動及其效果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
考試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具有評價、診斷、預測和激勵的功能,對于教育教學有很強的導向作用,例如今年來的高中課程改革就以高考為指揮棒進行。考試的方法主要由筆試、口試(英語)和操作考試(實驗考試)。
測驗與考試概念相近,與考試相比,測驗在規模上更小,更多的是指較小的教學單元的檢查或評定。
區分度區分度就是指題目區分參與考試人員水平能力的量度值,取值在-1~1之間,值越大區分度越好。測量學家伊貝爾認為:試題的區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題的區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較好,0.2~0.29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題的區分度不好應淘汰。(計算方式比較複雜,有興趣的老師可以自己查找資料)
信度指采取同樣的方法對同一對象重複進行測量時,其所得結果相一緻的程度。從另一方面來說,信度就是指測量數據的可靠程度。這個概念的背後是一套降低測試結果誤差的方法,不再逐一叙述。
學考學考學考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類似于之前的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即常說的會考)。考試成績不計入高考,是學生是否領取畢業證書的依據(一些地區的說明中将其作為高考錄取的參考條件)。學考的内容為語文、數學、思想政治、曆史、英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10門學科(不同地區對于技術的考試可能有所不同)。高中不同年級的考試科目不同,畢業前必須全部考完,而且學生必須通過某個學科的學考才有資格在選考中選擇該學科。
選考選考即選擇高考考試的科目,一般是6選3(也有個别地區是7選3)。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的興趣、目标學校和專業的要求選擇高考選擇的科目。選考科目的等級和語數英的成績是高考錄取最主要的依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