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腕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組成,第一是表殼,第二是機芯。而事實上這兩樣東西能列在一起,卻不能相提并論,并且制造機芯的難度可是要比表殼大多了。
俗話說“裝殼容易,造機芯難”,這句話也成為了我們國表的發展總結。因為在我們的國表品牌中,許多品牌都沒有自産機芯的能力,主要是靠購買機芯、再次組裝,從而來完成生産。
這些不能生産機芯的品牌我們暫時不讨論,今天編輯就和大家來說說,看看哪些國産機芯比較厲害。
海鷗 ST36系列
大家都知道海鷗著名的ST21、ST18機芯,因為它們仿制的是大名鼎鼎的ETA2824、ETA2892,并且最終的性能相當接近。可是要說到仿制的起源,ST36系列才是鼻祖。這枚機芯分為兩個版本,一個是ST3600,另一個是ST3061,這個型号分别模仿了ETA6497、ETA6498。
熟悉懷表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兩枚ETA機芯最早是使用在懷表上,所以有大尺寸、手動上鍊的缺點。海鷗在仿制這兩枚機芯時卻改良到了很好的效果,尺寸縮小了一些,上鍊的效率也有相應的提高。海鷗的ST36系列一共有17顆鑽石,55小時的動力,在上滿鍊時每日誤差為 10-12秒。
北京 SB18系列
北京作為建國的四大表廠,肯定是擁有自産機芯的能力的,并且還是高級機芯。這枚SB18機芯的研發其實是受到了格拉蘇蒂原創的影響,有着很濃厚的德國味道。首先這枚機芯有鵝頸微調裝置,這種裝置直接讓國表擺脫了傳統的快慢針和配重砝碼,在微調精準度和觀賞性上又提高了一個層次。其次是這枚機芯還具備了“黃金套筒”,雖然現在的寶石軸承已經不需要黃金套筒來固定了,但是這種從格拉蘇蒂莫勒流傳下來的高級感卻依然存在。
接下來是藍鋼螺絲,這種用特殊燒制方法制成了螺絲也是源自格拉蘇蒂,溫度的不同顔色也就不同,所以要形成這種高級的藍色需要掌握火候。再有就是傳說中的3/4夾闆,這種技術被北京無縫連接在國表上,與倒置機芯一樣經驗。最後一項就是手動上鍊功能,因為取消了中央的自動擺輪,内部機芯可以一覽無遺。
上海 A581系列
上海的A581機芯說起來可是非常有年頭了,在1955年那批上海産的細馬機械表裡使用的就是這枚機芯,而搭載這枚機芯的細馬機械表也可以說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批機械表。這枚機芯的成功研發有着非常大的意義,因為在此之前中國人隻能修表,不能制表。
當浦東表廠把這枚機芯研發出來之後,國表的曆史開算真正開始。A581機芯是屬于這個系列的第一代,有17塊寶石軸承,尺寸為25mm,動力儲存為40小時。其實這枚機芯的性能說不上好,内日的誤差也隻是勉強達到一分鐘以内,但無可否認它是一枚有劃時代意義的機芯。
上海 7750 系列
上海的7750機芯的名氣比海鷗st21還打,甚至連瑞士人都不得不刮目相看。早在石英危機結束之後,上表表廠就開始仿制ETA機芯,其中上海7750機芯就是從那個時候誕生的,原型便是ETA Valjoux 7750機芯。要說上海的7750有多厲害,我們先來看看ETA 7750有多厲害就知道了,幾乎5萬元以内的計時碼表都在用它。
除了厚度比較大,幾乎沒有任何缺點。而上海7750是怎麼樣的呢?它不僅轉到了與原型一樣的計時功能,甚至連萬年曆、三問、月相、黃曆等等功能都能加進去。不過相比于原型,上海的7750機芯也有一個不太穩定的缺點。
雖然是基于仿制,但現在我們已經慢慢的擁有了自己的制表風格,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我們的國表也能跟上世界的步伐。
(原創内容手打不易,您的每一次關注與點贊都對我們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