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03:15:50

【原文】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禮記.學記》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禮記.學記和易以思)1

禮記.學記

【譯文】所以,有經驗有修養的教師,總是善于運用啟誘導的方法,那就是:引導學生學習,但不是牽着他們走;嚴格要求他們,但不讓他們感覺到壓抑;開個端緒,不把道理和盤托出(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結果)。引導而不牽着走,就能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矛盾關系(教與學的關系和諧);嚴格要求而不施加壓力讓學生壓抑,學生就不視學習為畏途(師生關系融洽);開個端緒而不和盤托出,就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教與學的關系和諧了,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不視學習為畏途,學習時便能獨立思考,這才算善于啟發誘導了。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禮記.學記和易以思)2

和易以思

【啟發】“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是《學記》中闡述的重要教育教學原則,也是有效的教學策略。首先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好的教學應做到“道(導)”、“強”、“開”三點,而不可“牽”、“抑”、“達”,接着指出這樣做就會出現“和”、“易”、“思”的教學局面,最後得出結論“和易以思”オ能稱作善教。全文隻有45字,言簡意赅,結構謹嚴。

“道(導)”、“強”、“開”三點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點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價值;“弗牽”、“弗抑”、“弗達”是教師對學生主體的關懷,是教學人本思想的體現,是教師師德修養和教學智慧需要達到的境界。師生關系親和,教學默契,效率就高;學生學得容易,興趣濃,收獲就大;教時留有空白,讓學生有寬裕的時間體悟,學生有思考空間就會變得睿智。這些好的教學策略,對教學實踐指導意義極大,其教學理念應該得以繼承發揚。

《學記》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倡導的是啟發式教學,旗幟鮮明地反對注人式教學、 填鴨灌腸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聖人孔子在他長期教學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來的,該理念上承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與孟子的“引而不發”和“自求自得”内涵一緻。例如“道”“強”“開”就是對“引”而言,“弗牽”“弗抑”“弗達”就是對“不發”而言,“不”什麼、“弗”什麼,目的在于讓學生“自求自得”,發展其獨立思維能力,方可培養出“舉一隅”能“以三隅反”的智慧學生。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禮記.學記和易以思)3

教師的“道”“強”“開”,并不是說教師是課堂教學中唯一主體,教師是教學節奏的控制着、教學方案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關鍵是要做到“弗牽”“弗抑”“弗達”,教學中教師不能包辦一切,而應當把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去,相信他們具有自覺主動的意志表現和獨立思考的創造能力。

《學記》強調“弗牽”“弗抑”“弗達”的思想意蘊深遠,曆代儒家明賢也都從學生的“自”字做文章。元代傑出理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吳澄說:“故其教而曉喻之也,但引導其後,使之自進,而不以力濁之以速其進,則受教者不至于乖戻;但激勵其志,使之自能,而不以力迫之以速其能,則受教者不至于艱難;但開發其端倪,而不盡言以直透于底裡,則受教者必須緻志而自得之。”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禮記.學記和易以思)4

行思共育

“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點出文章要義“和、易、思”,文章主旨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如前文說“時觀而弗語”,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自由,“弗牽、弗抑、弗達”讓學生自由思考體悟、自由行動實踐,教學重點落在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的“行與思”的能力,教學方可達到“和”“易”“思”理想境界。《學記》這一章闡述重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與學的關系,學習知識與學習态度、情感、意志的關系,揭示了教學的客觀規律,運用了靈活的教學策略,充分放手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行與思。

【歡迎關注我,相觀而善】

禮記學記原文及翻譯(禮記.學記和易以思)5

歡迎關注行思共育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