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葬禮熱鬧不肅穆

農村葬禮熱鬧不肅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6:09

農村葬禮熱鬧不肅穆(鄉村葬禮儀式感)1

每個地方風俗完全不同,就拿我們這邊來說,烏蘭察布市範圍内。

我們村子裡依然是土葬的習俗,講究個入土為安。在親人去世後會舉行一場儀式感很強的葬禮,不論親人生前受尊敬與否,死後出殡的排場一定不小。一般是老人去世,這樣的排場居多。

一是為了在旁人眼裡顯現家族的财力,二來也是為讓親人在最後一程體面的離開。

舉行葬禮的一套流程我們這裡叫作:白事宴。

割壽材

早之前,村裡上了六十歲的老人,就要為自己定制一口棺材。請來當地專做棺木的木匠,來制作完成,叫割壽材。壽材一頭大一頭小,大頭的一方是有下檐的。事畢還要請木匠吃上一頓好飯,也是為了慶祝這一事情的完成。現在想來不可思議,但是那時候是個再普通平常的事情了。

村子裡也有句俗語:七九六十三,不死鬼來纏。

小時候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現在稍微懂了些。說的是逢九年。逢九,就是年齡裡含九的數字,或是有九的倍數。這是民俗文化的一種說法。

傳說每年閻羅王傳命判官查閱生死簿,并對逢九年的人進行随機點卯。被點到的人會厄運連連,逢七九,六十三歲是個大限。

所以上了六十歲的老人會親自張羅割壽材一事。一是對于逢九年的迷信,再者早些時候醫療條件很差,過六十歲便算高壽。

小時候我在一位老人的閑房裡看到過一口壽材,對那時的我來說留下了不小的陰影,現在倒是能理解了,這幾年這種現象已是見不到了。現在是人去世後才去買的。

裝老衣

就是壽衣,在我們方言裡叫裝老衣,逝者去後也叫回了老家。講究個從何處來,就再去往何處。說起來還挺有一番哲理,也不過是對另個世界的一種想象。是親人對逝者的一個好念想,總歸又回到了一個家。

裝老衣是錦緞的材質,黑紅色為主,從頭到腳,從裡到外,複古風格的衣服一套。在逝者彌留之際就要給穿上。不能在去世後才換,我們這裡的說法是,絕不能讓人走的赤條條,這是對親人的大不敬。

歲頭紙和訃告

家裡一但有人去世,便要準備麻紙。麻紙的張數和逝者走時的歲數一定是一樣的。紙張多少張,逝者就多少歲,所以便叫做歲頭紙。然後用一個木棍子将麻紙用麻繩穿起來,高高的挂在大門的牆上。

這樣一來别人也就知道此家的一個親人已經離開。

訃告作用和歲頭紙一樣,是一張白紙上面寫着去世之人的名字,生辰八字,生平事迹,多少子女,出殡的日期。還有不宜見棺的生肖屬相。把寫算好的紙用麻繩綁在胡集上面。立在歲頭紙的下方。

胡集,是我們當地的一種建築材料,黑土泥和着繎(繎,就是稻麥殼和杆兒放在泥裡,起鍊接作用的意思)用方模拓制成厚度十來公分,長寬三十公分的土塊。

入殓

在人去世以後,是要在木闆上停留一些時候的,用“苫面紙”把臉蓋上。苫面紙民俗的說法是怕逝者吞了活人的真氣,會出現不好的事情。其真實的用意是古時候時候用來檢查人的呼吸是否停止,采用白紙探鼻息。防止人還沒有去世就裝到棺木裡。故而才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停一些時間在入棺木,便也是這樣的目地。所以才有請風水先生測算一個時間,來進行入殓儀式。這是出于對逝者的尊敬保守的做法。

時間到了便在炕檐下面點着紙,叫下炕紙。算是為逝者敲開了去往界的一扇門。再一些人慢慢擡起木闆,朝着屋外走去,遇到門檻要過的時候,這時候需要兒子爬在門檻上。這叫擋關。

意思是去世之人要去的地方,有重重關卡,需要在世之人為之抵擋,就叫檔關。也是為體現孝順逝者的一種做法。

入殓時候靈棚之内不得有牲畜靠近,迷信的說法是怕轉世投胎入了畜生道。下一世不得為人,也是為去世之人求得福報吧。

棺木放在已經搭好的靈棚内,晚上的燈要長明不滅。

畫材和紙紮

入殓後便要請來當地有名的畫匠,為棺木漆上漆,完後便要在上面畫上圖案。漆成紫紅色,也有大紅色的。大的一頭為棺材頭,棺材頭上面畫太陽,牡丹,松鶴或者是壽字模樣。外檐畫上亭台樓閣、雲朵等仙境圖畫。用意就是希望去世之人能得一處仙境。

紙紮,也是畫匠做,用彩色的紙和竹條紮制而成的。棺木頭上架一個大花圈,兩旁一對童男童女,棚内有仙鶴,棺後有靠山。靠山是用紙紮成的大山模樣,又叫金山銀山。棚外有房屋,屋内有仆人。都是用紙做成,很是形象。也是為求逝者在那邊有富足的生活。

戴孝

逝者安息後,人們就要戴孝了,兒子、兒媳和女兒頭上一頂白帽,縫一張麻紙,白色上衣腰上系一條麻繩,從肩上斜挎一條白布紮在腰裡。白色的褲子加上縫着白布的鞋子。這叫重孝,不系麻繩叫全孝。

這裡還有一點不一樣,如果逝者是男性那麼白色的布條就需要在左肩挎着,反之挎在右肩上。鞋上的白布就要在左鞋後邊留口,不能全縫上。若是女性,則在右鞋後邊留口不能全縫上。

女婿頂的半個兒子的老說法,戴的就是半孝,白色上衣,很像袍子。孫子為全孝,孝帽上縫紅色圓形布片,外孫也全身着孝,帽上縫藍色圓形布片。其餘侄兒,侄女等五複之内的親人都應穿孝。但按親疏遠近區分,穿孝衣的樣式,輕重各有不同。朋友近鄰,在腰間系一條白布或者胳膊上别一塊白布。

胳膊上的白布也是如此,逝者是男性則要别在左臂,反之就别右臂上。

下頭

下頭就是能在棺前磕頭的意思,兒子、兒媳、女兒、孫子、孫媳、重孫才下頭。下頭的便都叫孝子,隻有孝子才能在棺前叩首點紙。

棺前是一張逝者生前照的最後一張照片,前方一張供桌,桌上放有一個小缽,稱之為遺飯缽,内有五谷雜糧,插着三株燃起的香。供桌上又有供品,桌下方便有一瓦盆,點紙都要在那瓦盆裡。

守靈時,孝子要輪流守夜,直到出殡入土。守靈便是為了不讓牲畜靠近靈棚。出于名俗的迷信說法,也是避免被家畜搗亂。

來吊唁的人有的送來花圈,花圈兩邊挂着挽聯,挽聯上寫:流芳百世,遺愛千秋。 音容宛在,浩氣常存等字樣,立在院子的牆邊。有的送來帳子,帳子是質量好一些的綢布,一般挂在院子裡的晾衣繩上,布上寫着送出人的名字,同樣寫有一句挽聯。

吊唁時吃飯,我們就叫坐席。

三天和安鼓

逝者去世三天後,要做一次遺體瞻仰。這時的棺木的木鉚子還沒有完全的嵌入,開棺便是為了看最後一眼。

這麼做的目地是為了期盼逝者奇迹生還,所以一直流傳下來的儀式。不乏有三天後生還的逝者,用現在的醫學解釋叫做假死狀态。這便是三天的由來。

這天也要封棺了,把木鉚子全部嵌入棺蓋裡,不留一絲縫隙。一來防止萬一在出殡的路上翻車,逝者滾落出來。二來出于名俗的說法怕還魂。

安鼓,就是安頓鼓匠入場。鼓匠是我們這一帶專辦白事的民間樂隊組織搭起的班子。當然所用樂器還是比較傳統的唢呐、笙、鼓、鑼、镲、笛、蕭、筝這些。唱的曲目也我們地方曲種“二人台”,現在這些已經和如今的流行音樂進行了柔和,不能說是四不像。但是足夠的娛樂性也成了現在村裡面能看到的一大特色。大俗即大雅吧。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鼓匠,三五成群的人們,黑天半夜的都要跑去看,就是圖一熱鬧。但凡有人家辦白事宴,人山人海的往一個地方擠。熱鬧非凡,畢竟那時候可娛樂的項目太少。不多見。

安鼓是在三天的時候有一場,出殡的頭一天晚上有一場。

較有錢的人家會同時雇兩個鼓匠班子,就為體面,人們也更樂意看,同時兩邊跑。兩個班子也較着勁,都鼓着腮幫子吹唢呐,一口氣吹到底,吹昏過去的我也見過,要得就是熱鬧。

過去的鼓匠是搭着棚子,在棚子裡催拉彈唱。現在鼓匠都是一輛農用汽車,車上搭棚,把車槽打開,站在上面盡情表演。音響聲音極大,方圓幾裡内都聽得見。

報廟

顧名思義就是為逝去之人,去廟上報道。一個是告訴祖先要有人去,二就是在廟前報上逝者的名号。再者便是引領逝者的靈魂找到回老家之路。

一般在晚上進行。天黑以後,從靈棚開始,再到靈棚結束。前方有人提着一籮筐沾過菜油的硬紙牌,點着以後放到路上,星星點點。後面跟着的人提着紙紮的燈走着,花花綠綠的。再往後便是鼓匠吹打着樂器,一直不停。緊後面跟着孝子,男孝子杵着喪棒,不時地嘴裡喊着:爹(媽),回家了!

繞着街轉上一圈一直去了廟上。每家的門口都要生着一堆柴火,為得是怕逝者的靈魂走錯了地方,起避邪的用處。到了廟上,便有人嘴裡念念有詞,向廟上訴告一番,儀式便就完成。接着就折返回家。

喪棒就是一根木棍子,上面纏繞着沒有完全剪通的紙條,像一根麥穗子。說法便是為靈魂開路,掃去一切有威脅的東西。去除業障。使靈魂順利回老家。

接祭

在我們方言裡出殡就叫打發,打發也有安頓好了的意思。出殡的上午會有一場接祭品的儀式。這一般是由女兒這一方出祭品。

老人去世後女兒便要回婆家準備祭品,蒸腦袋一樣大的饅頭,叫大供,大供要蒸一份,一份是十二個,也有蒸半份的。再蒸蓮花瓣兒,蓮花瓣就是用面做成蓮花瓣的形狀,便于在下面托着大供。在準備水果一桌,市面上買來的糕點一桌,做好的雞鴨魚肉又一桌。

早前,在出殡的上午女兒便早早的用馬車或牛車拉着來,娘家人就會出去迎接,所以叫接祭。

久而久之這個儀式便慢慢的有些變化,東西斷不能少。在出殡的上午,就從辦白事宴的人家,用供桌擡着東西,繞街轉一圈,已表示對逝者的孝順毫不吝啬。體面大方。

引魂幡

在出殡的這天淩晨,孝子就要去野外砍一棵小楊樹,在太陽出來之前扛回家,途中也不得落地。扛回家來便放在要拉棺木出殡的車上,村裡一般是牛馬車來拉棺木。樹上這時也要纏上提前做好的白紙拉花。我們稱那顆小樹就叫引魂幡了。

起靈和哭靈

出殡時,這時候會有一個“陰陽”站在棺木前,戴着唐僧一樣的蓮花帽,身着一身道袍,吹着一支短笛,一曲使人感動落淚的調子,悠揚的飄來。曲畢,大喊一聲,起!這時候棺木旁邊跪着的孝子同時大聲痛哭起來,肝腸寸斷。站着的看着人們也都流着眼淚,同樣想念逝去的親人。

我從來都不敢去看這樣的場面,因為自己心腸很軟,每每看見我都會忍不住的流眼淚。

大攔棺和小攔棺

前邊“陰陽”和鼓匠引路,大孝子雙手朝後擡着棺木的大頭,我們叫抗大頭。兩面是幫忙用木棍擡着棺木的親人,後面跟着下頭的孝子。棺木擡出後不得沾地,停的時候需要用木凳架起。

出了大門便要有個停頓,停了吹打。要為逝者燒一通紙錢,紙錢都燒在瓦盆裡,方言裡稱“叫紙盆”。瓦盆下方鑽有幾個小孔。小孔的作用便是讓逝者用來裝孟婆湯,以至于不忘前世今生。

逝者生前用的枕頭也要再棺前燒掉,露出的荞麥皮便熊熊燃燒起來。這時大孝子拿起已燒完紙錢的瓦盆,大力的摔在棺前,接着又是一陣痛哭。唢呐應聲吹起。

路上還要停留幾次,是出于對逝者的不舍。這時候女婿、外孫、侄子、侄女等親人便有權利讓棺木停下,出幾個錢,讓“陰陽”領着孝子圍着棺木,尋着“8”字繞上幾圈。繞罷,便在吹一曲。這是小攔棺。

大攔棺是“陰陽”領着孝子圍着棺木跑起來,跑罷便向看着的人群,散幾盒煙,把煙從煙盒裡拿出來,抛向人群,人們也都樂意去拿。再抛扔一些糖塊,又一陣哄搶。要得是人們說一聲這家辦白事宴的場面大氣。

現在好像都不散了,當然圍看的人也了了無幾了。

等一切都完成後便擡着棺木上了牛馬拉的木闆車,引魂幡搭在棺木大頭上,向墓地拉去。

守孝

逝者走後頭年,過年時孝子家就要貼綠色或黃色對聯,第二年才能貼紅色,逝者周年裡是不辦其他宴席的。過世後的一百天我們這裡叫過白天。所以小孩出生後的一百天,我們稱之為過百歲。與之區分,萬不能弄混。如果對小孩子說過百天,我敢保證會被揍的很慘,住院都是有可能的。

逝者的兒子、女兒要戴一個寫着“孝”字的臂章,逝者男性就帶左臂,反之帶右臂。要戴一年,已示守孝。如果你來我們這裡看見這類臂章千萬不要以為是普通的裝飾品,千萬也别去問人家在哪裡能買的到。同樣會挨打的。切記!

作者:道可子

來源:簡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