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一個人自然天命,壽終正寝,可以在沒咽氣之前,睡到停屍床上等死,喪事禮俗上叫“挺屍”。這在喪禮的規範典籍上是有出處的,所以,沒有任何禁忌和忌諱。我們就此分析一下,供大家參酌與評述。
1、古代喪禮,在人沒死之前就啟動了;現在喪禮,是人死之後才開始的
《禮記----喪大記》有:“疾病,外内皆掃。男女改服。屬纩以俟氣絕。”纩是絮狀細絲,非常輕。在人快要不行的時候,将纩放在人的鼻子下面,如果不動了,就說明人沒有氣息了,死了。
《朱子家禮----喪禮》有:“疾病遷居正寝。(凡疾病遷居正寝,内外安靜,以俟氣絕。)”
就是說,人年齡大了,各種器官衰竭不行了,病态很重,眼看要死,這時候,家人們将他遷移至正寝,安安靜靜,看着他等着他死。
成語“壽終正寝”,就是這麼來的。正寝,不是睡覺的地方,而是家庭房屋的正廳或正屋。天子、諸侯的正廳叫路寝,與正寝是一個意思,都是議事、會客、辦事的地方。正常情況下,人死一般在卧室,不可能在正寝。為啥壽終正寝,是因為家人在老人還沒死之前,就遷居到正寝的,所以會死在正寝。
由此可見,古法喪禮,喪事在人沒死之前就開始了。
2、有壽終正寝,才有養老送終,所謂送終,就是陪伴老人走完最後一程
古人吃五谷雜糧,喝江河湖水,人與自然是真正的和諧一體。所以,死亡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甚至有反複,确認死亡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有“挺屍”。現在人則不同,吃的喝的都是經過加工甚至化工處理過的東西,生命體相對脆弱,說死“嘎嘣”一下就死了,一切事情,都是死後才做的,所以叫後事。
古代社會條件下,一大家子人一起共同生活,男女老少,其樂融融。老人不行了,子女都在身邊,陪伴老人最後一程,叫送終。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隻要老人生活還能自理,子女一般都不聞不問;隻要老人還有一口氣,子女大都不在身邊。養老多少還有點,能夠送終的,其實不多。
對于子女來說,“凡疾病遷居正寝,内外安靜,以俟氣絕”,就是送終。換句話說,将老人移居正寝,放到停屍床上“挺屍”待喪,不是慢待詛咒老人,恰恰是孝道的表現。就是說,老人能夠壽終正寝,才說明子女做到了養老送終。
3、“挺屍”一詞,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裡都有,就是說一個人像死屍一樣躺着,啥都不幹等死,主要是睡覺的意思,有貶義,有罵人的意思,也有玩笑的意思。但其意義來源,就是喪禮的“遷居正寝,以俟氣絕”
《西遊記》第94回“四僧宴樂禦花園 一怪空懷情欲喜”,說,一妖變公主,選唐三藏為驸馬,請宴禦花園,豬八戒說:“吃了飯兒不挺屍,肚裡沒闆脂。”這裡的“挺屍”,是睡覺的意思。
《紅樓夢》第44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說,王熙鳳生日,賈琏找鮑二家的搞鬼,被鳳姐發現,鳳姐撒潑,賈琏提劍要殺鳳姐,賈母啐道:“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這裡的“挺屍”,也是睡覺的意思。
現代漢語北方話中,“挺屍”就是睡覺的意思,含一定貶義。
人在要死的時候,特别是回光返照之時,是非常清醒的,也是最能看得開的,此時要求“挺屍”待喪的,生活中大有人在,做子女的切不可違拗,這很正常,沒有任何禁忌和忌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