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5:41:09

《浣溪沙—大覺寺》

(清·納蘭性德)

燕壘空梁畫壁寒,

諸天花雨散幽關。

篆香清梵有無間。

蛱蝶乍従簾影度,

櫻桃半是鳥銜殘,

此時相對一忘言。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西山大覺寺無去來處時)1

去大覺寺,是為了聽一堂課。因是第一次去,所以手機百度了下:大覺寺,又稱西山大覺寺,大覺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澱區陽台山麓,始建于遼代鹹雍四年(1068年),稱清水院,金代時大覺寺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後改名靈泉寺,明重建後改為大覺寺。數百年間的皇家寺院。

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向太陽升起的方向。體現了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築格局。寺依山勢而建,主要由中路寺廟建築,南路行宮和北路僧房所組成,總占地6000平方米。寺院與行宮比鄰,顯出與皇家之密切關系。這種格局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可是,這輝煌了六百餘年的皇家寺院,如今,皇帝僧人皆己去,正應了佛家那句無常。令人唏噓不已。

皇家寺院,果然氣度不凡。當然少不了寺院與皇帝的各種奇聞,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院中的柏樹,寺廟中植柏非常普遍,但是寺廟都在經曆着輪回,但這柏樹則要長壽得多。我不由想到了道家的說法,這樹啊,如果從小長的挺拔修長,那它要麼早成了各種工具,要麼成了這房上的棟梁柱椽,再優秀者可能成為皇家的棺椁,隻有這小時候長相不好,無所可用的最終都成了古樹名木,用樹的标準說,這人啊,就愛醜樹,愛顔值低的樹,這不,故事還很多,鼠李寄柏什麼的,竟成了大覺寺一大景觀!福禍相倚,如此精彩的演繹。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西山大覺寺無去來處時)2

六百多年了,依稀看見那皇帝來了又走了,高僧來了也走了,但這柏樹還呀。正如掃地僧說的,你們來了又走了,可有人看一眼那寺中的經書啊,那是智慧!你們如此來去勿勿,竟忘記了來這裡做什麼。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大覺寺中蘭花多。最著名四宜堂内的古寺蘭香,相傳為清雍正年間的迦陵禅師親手從四川移種,樹齡超過300歲。樹冠龐大,花大如拳,為白色重瓣,花瓣潔白,香氣襲人。朱自清先生也開起玩笑:“大覺寺裡玉蘭花,筆挺挺的一丈多;仰起頭來帽子落,看見樹頂真巍峨。像寶塔沖霄之勢,尖兒上星鬥森羅。花兒是萬枝明燭,一個焰一個嫦娥;又像吃奶的孩子,一支支小胖胳膊,嫩皮膚蜜糖欲滴,眨着眼兒帶笑渦。上帝一定在此地,我默默等候撫摩。”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西山大覺寺無去來處時)3

大覺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塊匾。一塊“無去來處”,一塊“動靜等觀”,并不是因為是乾隆所題,而是因為禅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沒有去處,沒有來處,那是什麼?那是永恒啊,有來處,必有去處。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老子所謂無生則無死,異曲同工。無去來處,動靜等觀,那是一種什麼的境界啊,雖不能至,然心往之。

大雄寶殿前高懸的乾隆皇帝題字匾額“無去來處”。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西山大覺寺無去來處時)4

無量壽佛殿上懸有“動靜等觀”的匾。來是無迹去無蹤,去與來時是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隻此浮生是夢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此竹稱“金鑲玉”,挺拔秀麗,皇家氣勢。金黃之中的竹節上互相交錯生碧綠的線條,如黃金上鑲嵌的碧玉,更如前世輪回的印記,生生不息。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西山大覺寺無去來處時)5

大覺寺門前,長長短短的花椒棒讓我有點眼花,這真是花椒棒?花椒棒還能這樣賣?想想,我們生在花椒之鄉,把多少這樣的花椒棒當做了柴禾燒了,真是敗家!大覺寺,在這裡讓我大覺嗎?

題靈隐寺山頂禅院(西山大覺寺無去來處時)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