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最前:本次測評篇幅超長,要做好心理準備!
今年的小米十周年發布會,可能是米粉們看完之後最激動的一場發布會。
因為這一次,小米終于提前華為發布了 Mate 40 系列手機( 并不 )!
這張圖是用來釣魚的,不要信!▼
要說這些年來最讓米粉們氣結的一點,恐怕就是小米數字系列 “ 不上不下 ” 的定位了:
明明是旗艦産品,卻屢屢受到 “ 性價比 ” 标簽的制約,導緻最後的成品又要在明面上堆料堆爆,又要在背地裡暗戳戳砍刀降配。
就拿小米 10 Pro 來說吧,明明各方面都挺均衡,價格上也沒有對手,總體上講是一款非常值得購買的旗艦手機。
但是吧,友商用上了 120 Hz 刷新率的屏幕,它沒有;友商用上了潛望式超長焦,它也沒有。
科技,差一點兒突破極限;小米,也總是差一點做出一款真真正正的旗艦手機。
然而伴随着堆滿猛料不砍刀的小米 10 至尊版( Mi 10 Ultra )發布,從紙面上看,米粉們的 “ 真 · 旗艦 ” 夢想終于實現了。
小米十歲,米青結?
正好,托尼這次提前搞到了一台小米 10 至尊版( 透明版配色 )。我們就來好好評一評,小米的 “ 十周年獻禮 ” 到底能不能給米粉的青春畫上句号。
先說一個小彩蛋吧,小米之前在 MIUI 12 更新中引入的那套涵蓋息屏、鎖屏、主屏的 “ 超級壁紙 ” 引擎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
當時小米制作了火星和地球兩套超級壁紙,雖然類似的壁紙在谷歌 Pixel 手機上出現過,不過大家依舊被小米的手筆驚豔了一把。
而這一次,小米又帶來了一套全新的 “ 土星環 ” 超級壁紙。
每一次開屏,都是一次在土星星環中的穿梭漫遊。雖然沒有進入到星球之中,但觀感更加炫酷。
随機動效 A ▼
随機動效 B ▼
不過據托尼觀察,這套超級壁紙目前被米 10 至尊版獨占 —— 即使是同時發布的 K30 至尊版也無法使用。
看來其他米粉們要先眼饞一陣米 10 至尊版用戶了。
握持:厚重
說歸正題,上手小米 10 至尊版之後,托尼的第一感覺就是兩個字—— “ 厚重 ” 。
手機重量( 實測 ) 224g ,與 222g 的華為 P40 Pro 和 231g 的 iPhone 11 Pro Max 不相伯仲,幾乎并列今年最重的智能手機。
9.86 mm 的典型厚度( 實測 ),不但高于自家的米 10 系列( 9.12 mm ),也高于已經因為太厚被大家吐槽了許久的華為 P40 Pro ( 9.27 mm )。
對于像托尼這種不怎麼運動的肥宅來說其實多厚多重都無所謂,隻要邊角足夠圓潤握着舒服就可以了。
好在米 10 至尊版的雙曲面在這方面做的還算不錯。
不過要是換成一個整天跑跳的高中生的話,可能就得擔心一下這個重量會不會在運動過程中把褲子拽下來了。。。
所以學生黨們決定購買至尊版之前,托尼還是建議大家先去線下的小米之家掂量掂量。
最後不買手機,買根小米筆也是極好的。
咳咳,跑題了。
超長焦:真 · 望遠鏡
好在米 10 至尊版增加的這 0.7 mm 厚度并非是沒有意義的喂了狗。恰恰相反,這是為了給一個超級大殺器鋪路。
120 倍的超長焦,超越華為 P40 Pro 。( 單押!)
自從去年 OPPO 搞出了 10 倍變焦的 Reno 手機之後,各家廠商就進入了潛望鏡長焦的軍備競賽。
此前的最高變焦紀錄保持者就是華為 P40 Pro ,它通過三棱鏡的設計把光路從單折變成了四折。
因此它的光學變焦倍數從之前的 5x 提升到了 10x ,混合變焦倍數更是破了兩位數大關,達到了 100x 。
不過三棱鏡比單棱鏡要難做不少( 光路損耗、防抖算法、集成組裝難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發布會開了小半年之後 P40 Pro 才開始出貨。
不是華為故意放大家鴿子,而是三棱鏡折射的确不好做。
對比華為,小米的思路就簡單粗暴的多:潛望鏡依舊是 5x 光學變焦的單棱鏡設計,但是把以往 800 萬像素的長焦傳感器換成了一顆 4800 萬像素的索尼 IMX586 傳感器。
IMX586 原本是給手機主鏡頭設計的:OPPO Find X2 、榮耀 20 Pro 、魅族 16s 和小米 9 等機型之前都在主攝上使用了這款傳感器。
而小米這一次直接把主攝級别的傳感器扣到了長焦上,為的就是彌補光學變焦上的不足:别看我依舊是 5 倍光變,像素數可比你多了四千萬。
下面我們來看看樣張:在最常遇到的室内場景中( 5 倍 ),小米 10 至尊版基本還原的遠處物體的細節。
主攝級别的成片效果真的不是蓋的。
華為 P40 Pro 則可能是為了抑制畫面中的噪點,成片上出現了略偏重的塗抹。
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夜景測試中,主攝級别的傳感器也讓小米 10 至尊版的長焦夜景細節比 P40 Pro 多出不少。
看來 “ 底大一級壓死人 ” 這個道理放到超長焦上也同樣适用。
點擊查看大圖▼
不過在進一步放大的 60-120 倍的變焦中,隻能裁切像素的小米在字體邊緣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毛邊;華為 P40 Pro 的畫面則較為圓潤讨喜。
光是這麼對比,華為穩赢。
然而在對比了真實的場景之後,我們會發現華為對畫面做了大量的塗抹:
第一眼很讨喜,但是像紙張褶皺、切縫、筆迹一類的細節基本都損失掉了。
小米雖然毛糙,但更貼近真實。
托尼覺得小米目前的算法更像是個工科男,可能不讨喜,但是盡量還原最真實的景象。
華為則是委婉的加了一層濾鏡,美化了原本的粗糙。
真實 or 優雅,小夥伴們會怎麼選呢?
主攝:國産之光
聊完 120 倍超長焦這個大殺器,我們再來看看主攝。
和之前一億像素主攝的小米 10 不同,這一次小米 10 至尊版的主攝隻有 4800 萬像素。
表面上看好像是縮水了,但實際上這枚國産豪威 “ ov48c ” 傳感器的尺寸比之前的那塊三星 HMX 更大。
可能有不少小夥伴隻聽說過索尼和三星,不知道這個豪威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實際上,豪威( OV )的前身是美國老牌半導體廠 OmniVision ,地位僅次于索尼跟三星,不少行車記錄儀和手機的副攝用的都是 OV 的傳感器。
隻不過近些年 OV 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拳頭級主攝産品,影響力日漸薄涼,被國内資本給收購了。
小米這次使用的 “ ov48c ” 就是 OV 跟了兔子之後卯足勁憋出來的複出作。
年初這枚傳感器發布的時候得到了不少小夥伴的贊譽,小米也因為敢于在旗艦産品上使用國産傳感器收獲了一波 “ 扶持國産 ” 的好評。
不過稱贊歸稱贊,這顆傳感器的實際表現怎麼樣呢?
在日間場景下,米 10 至尊版的成像效果與谷歌 Pixel 5 基本一緻, P40 Pro 則由于算法的緣故導緻天空和陽光略有失真。
然而 Pixel 5 在該場景下出現了對焦反複拉風箱的情況,米 10 至尊版的對焦則穩如老狗。
等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 大光比 HDR 場景 ),小米、谷歌、三星均正确反映出了太陽與其他景物之間的明暗關系。
華為則由于過度壓制高光區域,硬生生把太陽變成了雲彩的一部分。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将其稱之為 “ 德味 ” 。
在這裡托尼得額外提一嘴,豪威的這塊傳感器内置了雙路模拟電路,可以允許一高一低兩個感光度同時工作。
因此米 10 至尊版每拍攝一張照片,都是直出 HDR 。
是不是沒聽懂?小米發布會上這麼說的時候其實托尼也一臉懵逼。直到實際體驗的時候才搞明白:
比方說上面的夕陽場景,實際拍攝時 P40 Pro 的取景器裡其實是黑乎乎的一片。
這是因為華為内置的索尼傳感器同一時間隻能使用一個感光度,天空亮度對了,地面亮度就錯了。
點擊拍攝按鈕之後, P40 Pro 需要等待五秒( 實際是在後台快速拍攝了數張曝光不同的照片 ),然後通過算法堆棧再合成出成片。
但是米 10 至尊版内置的豪威傳感器能允許兩個感光度同時工作,直接輸出給手機的畫面就已經是合成了高低兩檔曝光的影像了。
因此米 10 至尊版在拍攝夕陽等大光比場景的時候能夠 “ 所見即所得 ” ,點按快門立刻就能出片;P40 Pro 則需要握穩相機等待幾秒。
。。。。。。
其實前一陣谷歌發布的 Pixel 5 手機上也有類似的技術,而且谷歌還在發布會用拆解視頻好好演示了一波,讓托尼當時大呼實用。
結果同樣重磅的功能,被小米在發布會上講了個不明不白,看來小米在把事情講明白這一點上還是要多學學谷歌啊。。。
吐槽完畢,我們繼續往下說。
晚霞場景下,盡管米 10 至尊版對主畫面中 “ 火燒雲 ” 的還原強于 P40 Pro ,但在牆壁顔色上出現了明顯失真。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于另一日拍攝的晚霞樣張當中。看起來在目前的拍攝算法中,小米還不太能處理好 “ 夕陽之下立着一堵牆 ” 的情況。
至于到了傍晚,小米的天空太藍,華為因為堆棧導緻明暗關系錯誤,隻有谷歌 Pixel 5 拍出來了當時原本的景色。
夜拍場景下,米 10 至尊版的照片細節量實際上與 P40 Pro 基本相同,但是米 10 至尊版的默認曝光實在是太高了,沒能做到還原真實場景。
有意思的是,早期的華為 Mate 30 系列拍出來的夜景也是這樣的,直到 P40 系列發布才通過算法更新壓制了夜拍場景下的過高曝光。
不知道小米是否會在近期通過算法更新解決這個問題。
實際體驗下來托尼覺得,這塊國産豪威的 ov48c 傳感器在素質上足夠比肩索尼和三星目前的旗艦傳感器。擔得起豪威 “ 複出之作 ” 的名頭。
小米這一局也算是賭對了,隻是在部分算法上有些問題,後續大多可以修複,不算翻車。
甚至假如豪威産能足夠的話,三星那塊 108 MP 的傳感器也大概率是不用小米再繼續打磨了。
可能有小夥伴還是會好奇,沒了一億像素之後,超高清解析模式還有嗎。
其實是有的。雖然 ov48c 隻有 4800 萬像素,不過小米用 AI 技術搞了一個 “ AI 增強一億像素模式 ” 。
但顯然這個玩具一樣的模式隻是用來給大家懷舊的 —— 真想拍清楚的話,我直接用超長焦不香嗎?
超大底主攝、主攝級超長焦,外加單獨的人像頭和微距頭,小米 10 至尊版的攝影可能是小米最強大的一次。
唯一讓托尼覺得有點兒不順手的,就是小米 10 這個攝像頭布局實在是太大太長了,以至于正常握持的時候經常能摸到突起的棱角,讓人略有不爽。
這時候我反而有點兒懷念被其他手機廠商用濫的矩陣式布局了,看來被用濫還是有道理的。。。
屏幕:國産 ≠ 爛
攝像頭的篇幅稍微有點兒長了( 畢竟這一次可講的有點兒多 ),我們接下來稍微加快點兒節奏。
120 Hz 刷新率的 OLED 屏幕,補上了米 10 系列隻有 90 Hz 的遺憾。
不過小米目前隻有 60 Hz ( 省電 )和 120 Hz ( 流暢 )兩檔可選,并沒有給 “ 均衡黨 ” 們增設一個 90 Hz 的 “ 平衡 ” 模式。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通過 OTA 更新加入。
120 Hz 有了,不過有些米粉覺得這一次米 10 至尊版沒跟一加一樣上 2K 屏幕,還是不夠旗艦。
實際上這麼說小米有點兒冤了,因為米 10 至尊版的這塊屏幕是全球首款 “ 原生 10 比特色深 ” 的 OLED 手機屏幕。
以往多數屏幕色深是 8 比特的,能容納的顔色是 1670 萬色,遇到部分顔色過渡會産生割裂明顯的 “ 色帶 ” 。( 見上圖 )
10 比特色深容納的顔色則有 10.7 億色,暴漲 60 多倍,展現色彩更真實。
不過記性好的小夥伴應該還記得,一加 8 Pro 和 OPPO Find X2 Pro 當時也宣傳自己的屏幕是 10.7 億色,小米這個 “ 全球首款 ” 穿越了?
其實重點在 “ 原生 ” 兩個字上面。OPPO 那塊和三星定制的屏幕使用的是原生 8 比特 FRC 抖動方式模拟出的 10 比特色深。
原生 10 比特的屏幕,比抖動 10 比特的成本要高出一截。
Find X2 Pro 的宣傳文案,注明了 8 FRC ▼
但說實話,托尼沒看出來小米 10 至尊版和一加 8 Pro 的屏幕有多大區别,為此托尼還專門咨詢了幾個攝影和設計朋友:
其中有兩個說區别不大,有兩個說到了大屏幕上才會有區别,還有一個說讓我送他部手機就有區别了。( 呵呵 )
既然專業的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普通用戶更不會考慮那麼多。托尼覺得小米其實也完全可以考慮一下一加那套 2K 抖動 10 比特色深的方案。
這樣分辨率黨滿意,色彩黨也開心,大家皆大歡喜豈不美滋滋?
至于色準,可能是由于早期批次的原因(又或者單純因為臉黑 ),托尼手上這台米 10 至尊版在不同色彩模式下的色均準略低于官方宣稱的 △E < 1.1 。
隻要平均 △E 在 2 之内
就算得上是色準極為優秀的屏幕 ▼
三星與華為均未宣稱屏幕經出廠校色校準
結果僅供參考
不過 OLED 屏幕本身會随着使用不斷損耗( 托尼手上這台一加 8 Pro 的 △E 已經跌到了 2.6 ),外加上安卓系統的色彩管理依舊存在問題,比如網頁内容無法按正确色彩空間渲染。
在以上這些問題解決之前,手機色準都隻能算是玩票試水,小米 10 至尊版已經算是可圈可點了。
對了,有一點大家可能猜不到。這塊比 S20 色準還高的屏幕并非出自三星,而是國内品牌華星光電( TCL 旗下、小米持股 )。
先有華為,後有小米。托尼預計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内手機廠商使用國内産業鍊替代海外供應商。
因為在某些領域上,我們做的并不比國外差。
揚聲器:米 10 Pro > 米 10 至尊 > 米 10
除了少了 2K 屏之外,不少米粉也在緬懷被取消了的 “ 對稱式雙揚聲器 ” 。
之前的小米 10 在機身頂部也挖了一排孔,組成了完全對稱的雙揚聲器系統,算得上是音質最好的一批安卓手機。
然而這一次為了給潛望式長焦系統讓路,小米 10 至尊版割掉了頂部的大揚聲器,轉而使用手機電話聽筒組成傳統非對稱式立體聲。
米粉歎息。
不過吧,由于小米 10 至尊版使用了和小米 10 Pro 一樣的等效 1.2 cc 音腔(小米 10 是等效 1.0 cc ),實際聽感上還是要略強于小米 10 的。
托尼在這裡也放一份米 10 vs 米 10 至尊版 vs iPhone 11 Pro 的對比錄音,大家可以聽聽看。
手上暫時沒有米 10 Pro ,大家勿怪 ▼
雖然沒了對稱雙揚,但米 10 至尊版的外放依舊位于頂尖水準。
充電三秒,續航三年( 誤 )
120 倍超長焦、 120 Hz 高刷屏,除了這兩個 120 之外,米 10 至尊版還有個 120 —— 120W 功率的 “ 秒充 ”( Mi-FC ) 。
由于充電是個玄學( 120W 的最高功率能保持多久 ),電池材料更是讓人雲裡霧裡(是石墨烯、石墨烯混合漿還是什麼别的有的沒的 ),托尼在這裡也不給大家瞎科普了。
托尼就說一下自己最真實的體驗:
晚上十一點多有個朋友約我出去吃宵夜,結果發現一整天忘了給手機充電,電量隻剩下 14% 了。
趕緊插上充電器,刷牙洗臉換衣服。十分鐘不到,朋友甚至連門都還沒出,我這邊手機就已經複活了。
誰說快充沒用啊,因為快充我至少省下了 5 塊錢租充電寶的錢。
而且這個充電頭也有說頭:A 對 C 線纜,經過魔改内置 Emark 芯片,可承載 5A 電流,能給 MacBook 和 Switch 充電。
氮化镓( GaN )器件,把 120W 的輸出功率壓縮進了 60W 充電器的體積裡。
就算是單獨拿出去賣,小米這次随機附贈的充電頭也得是個百元級的産品。
左:小米筆記本充電器( 65W )
中:小米 10 至尊版充電器( 120W )
右:蘋果 MacBook 充電器( 61W )▼
哦對了,米 10 至尊版還支持最高 50W 的無線快充。不過由于托尼這次沒搞到新款的無線充電闆,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MIUI :還有 “ N 個 ” 大招沒放
MIUI 是小米和非小米用戶争論最大的點,有人覺得它香爆了,有人覺得它又醜又臃腫。
我個人覺得 MIUI 什麼都好,除了把手機截圖的保存目錄從安卓系統原本的 “ 圖片 ” 文件夾挪到了 “ 相機 ” 文件夾的操作有點兒讓人匪夷所思。
由于經常需要換不同品牌的手機,托尼會用第三方的雲同步 App 保存相冊圖片。
結果因為小米的這波憨批操作,導緻托尼每次用完小米手機之後都得手動跑去第三方的雲相冊裡瘋狂删截圖。。。
但要是抛開這點小瑕疵,給國内功能最綜合、最全面的安卓手機定制系統排個序的話。MIUI 說第二,估計沒人敢說第一。
然而它還有改進的空間,小米也在做了。
比如說這一次發布會上 “ 借鑒 ” 了華為三星和蘋果等前輩的 “ 小米妙想 ” 系列多屏協作方案:
用電腦控制手機、把手機的視頻電話續接到電視、基于 NFC 和藍牙與家裡的智能設備進行更進一步的交互。。。
不過很可惜,這些功能暫時還沒有實裝,需要等待後續的 OTA 升級。托尼暫時也沒有辦法幫大家測試了。
除了發布會提到的 “ 小米妙想 ” 之外,托尼還聽到消息說, MIUI 要給遊戲玩家們帶來一個 “ 終極大招 ” ,已經進入 bug 調試階段了。
具體是什麼功能托尼先不說,咱們還是等小米自己公布吧。
别急,要結尾了
120 倍超長焦、跻身頂流行列的國産主攝,也許是最好的國産手機屏幕,再搭配上 120W 和 50W 的有線無線 “ 秒充 ” ,外加上還有幾個隐藏大招沒放。。。
所以小米 10 至尊版值不值得買呢?
在得出結論之前,托尼想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以往不管介紹什麼類型的硬件産品,總會有一撮差友在評論區裡刷 “ 恰飯 ” 。覺得托尼 “ 刻意美化 ” 抑或是 “ 刻意貶低 ” 了某些産品。
要麼就是兩撥意見相左的差友在評論區裡為了某款硬件掐了起來。
嘛,畢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托尼不反對小夥伴們發表不同的看法,也歡迎大家讨論,咱們共同進步 ~
不過就在前天介紹小米發布會的那篇文章發出去之後,頭一次,評論區裡的争吵消失了。轉而變成了整齊劃一的:
“ 小米牛批,今夜我們都是米粉!!! ” ( 米 10 Pro 用戶除外 )
的确,有這價格的,配置都沒它香;有這配置的。。。抱歉好像目前再沒有它這個配置的了。
十歲的小米,終于放飛自我,做出來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至尊旗艦。
米粉落淚。
托尼很好奇接下來其他廠商們會怎麼應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