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端午節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在哪裡

端午節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在哪裡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4 09:25:49

端午節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在哪裡(教育端午節并非源于紀念屈原)1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舒道原這首詞裡的慶祝的“端陽”就是端午節。6月3日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不妨跟孩子一起慶祝傳統節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起源或與自然天象崇拜有關

我們在給孩子講端午起源時,通常會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不完全。

據不完全統計,端午節叫法有20多種,比如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于一體的民俗大節。

有民俗學家考證,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這來自古代人對星象的觀察和崇拜。人們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28組,俗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分成四大組:東方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東方的7個星宿,看起來好像一個龍的形狀,稱為“東方蒼龍”。仲春,蒼龍七宿的角宿出現在地平線上,即“二月二,龍擡頭”;仲夏蒼龍升至正南中天,即“飛龍在天”;秋天蒼龍自西方緩緩落下;冬天蒼龍隐沒于地平線以下。蒼龍七宿的出沒周期與一年農時周期相一緻,可以指導農事,端午時節“飛龍在天”也衍生了祭龍習俗。我國南方水系衆多,人們利用自然條件進行龍舟競技。

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将端午習俗附會到曆史人物身上,如紀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或者越王練兵。因為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他詩詞的魅力深入人心,所以将端午節跟屈原聯系起來的說法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

适合開展生活和勞動教育

端午不僅名稱多,習俗也很多。不同地區用不同習俗來慶祝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挂艾草、放紙鸢、佩香囊、除五毒、采草藥、拴五色絲線……隻是,現在的孩子還知道多少呢?

端午節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在哪裡(教育端午節并非源于紀念屈原)2

圖源:視覺中國

每到端午節前,線上線下都會有各種口味的粽子出售,很多家庭都會選擇購買,而不是在家包粽子。其實,隻要家長擠得出時間,建議盡可能帶孩子一起包粽子,共同體驗節日的氣氛。還可以順便學習包粽子都用到了哪些農作物、有什麼營養價值。現在,勞動新課标也要求讓孩子學習做家常菜,包粽子不失為一堂好的勞動課。

做香囊、挂艾草、放紙鸢、拴五色絲線,這些也都是适合家庭的娛樂活動。這些民俗原本的含義是為了祛病驅邪。從戰國時起,北方民間就認為“端午到,五毒醒”,“五毒”指的是蛇、蠍、蜈蚣、壁虎和蟾蜍。端午節也算是傳統的衛生節,是民間和疾病毒蟲做鬥争的節日。因為天氣熱,容易流行瘟疫,而且蛇蟲開始繁殖,容易咬傷人,采草藥、挂艾草、洗草藥水,都是祛病防疫的習俗。這裡有些做法,如沐浴,是可以繼承的衛生習慣;也有錯誤的說法,比如壁虎是沒有毒的。借此,也可以向孩子普及現代科學防疫知識。

“端午”文化跨越國界

不僅很多古詩詞涉及端午節,近現代涉及端午節的文學作品也非常多。例如,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鴨蛋》,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也是以端午節為背景,魯迅還曾以《端午節》為題寫過短篇小說。

端午節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第一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因此,這個節日不隻是屬于中國的傳統,也是屬于人類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

來源:科普時報

作者:李峥嵘 親子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編輯:毛夢囡

審核:王飛

終審:陳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