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工工地彈吉他

民工工地彈吉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20:55:26

民工工地彈吉他?閱讀提示工地上“攢”起來的“混凝土”樂隊成員都是90後,從開始的“音樂噪音”到斷斷續續有了音調,再到後來飄出悅耳的音樂……工地上組樂隊,這件起初并不被大家看好的事兒,真的幹成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民工工地彈吉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民工工地彈吉他(工地上有個混凝土)1

民工工地彈吉他

閱讀提示

工地上“攢”起來的“混凝土”樂隊成員都是90後,從開始的“音樂噪音”到斷斷續續有了音調,再到後來飄出悅耳的音樂……工地上組樂隊,這件起初并不被大家看好的事兒,真的幹成了。

12月,青島已經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夜裡9點,開完每日進度例會的闫寒走進項目駐地最北邊一間不起眼的房間,鼓手王萬生、貝斯手賀耀宇、伴唱董志钰早已準備就緒。樂器稍做調試,一個默契的眼神,鼓點、吉他、貝斯同時奏起,屬于“混凝土”樂隊的“時區”正式開啟。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舒緩的歌聲如同耳邊的訴說,飄進駐地宿舍,打破了郊外的寂寥,也彌補着建設者對親人的眷念。

“沖動之舉”

這是去年7月的一天,中建六局上合國際交流中心項目啟動不久。正值酷暑難耐的時候,每天的工作都是揮汗如雨。

項目經理闫寒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回到宿舍,打開塵封已久的吉他,在空地上随便“支了”一把椅子:“下過雨的夏天傍晚,我都很期待……”輕快的音樂沖破了酷暑的悶熱,傳到了不遠處的施工現場。

“工地上太辛苦了,當時隻想讓大家放松一下。”說起一年前的“沖動之舉”,闫寒輕描淡寫。

随着歌聲漸遠,一個紮着馬尾辮的十多歲的小女孩向闫寒跑來,有些害羞地說:“叔叔,能幫我唱一首《世上隻有媽媽好》嗎?我媽媽就在那兒幹活。”

順着小女孩手指的方向,闫寒看見一位戴着安全帽施工的女工友。“去把媽媽叫過來,我唱給你們聽!”

回到辦公室,母女依偎在一起聽歌的畫面萦繞在闫寒眼前。作為施工建設者中的一員,闫寒深知工友們背井離鄉的苦楚,“工地生活枯燥乏味,何不組織一支項目樂隊,為思念家人的工友送去關愛,為項目所在地的孤寡老人和孩子送去溫暖呢?”

一夜未眠後,闫寒着手樂隊的籌備工作。

廣募人才的“英雄帖”發出,便得到了青年員工的積極響應,人員初選、購買樂器、責任分工,不到一周,項目樂隊雛形初現,闫寒将它叫作“混凝土”樂隊。

“樂隊成員都是90後,混凝土代表力量、團結,是項目建設中用途最廣泛的材料,聽到這個名字,人們馬上就能聯想到建築工地。”闫寒說。

“東風來了”

萬事俱備,欠缺的“東風”讓大家傻了眼。樂隊演奏,既需要掌握樂理知識,又要熟練操作樂器,更需要樂隊成員默契配合。這些,對于已經成年、毫無基礎的成員來說,無疑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項目負責的上合國際交流中心(膠州市委黨校),是上合示範區的重點工程,項目經理闫寒,科室長賀耀宇、王萬生,技術員董志钰分别擔負着重要工作,每天加班到8點、日行1萬多步是常态。

繁重的工作加上樂理知識的複雜,讓樂隊成員打起了退堂鼓,“項目上實在太忙了,掌握一門樂器也并不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既然已經開了頭,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 闫寒一邊曉之以理地勸說,一邊定下了 “鐵律”,每周日利用公休時間到培訓機構學習,每天下班後進行兩小時集訓。

貝斯的琴弦又粗又硬,賀耀宇的手指磨出水泡又變成厚厚的繭;每天近萬次的架子鼓懸空踩踏,讓王萬生後背酸疼、右腿抽筋乏力;男女音域不同,反複磨合練習使得董志钰嗓子沙啞……與付出成正比的是,短短兩個月,樂隊就具備了登台演出的水準。

2021年國慶佳節,這是建築人每年回家探親的“大假”,而項目卻在節前接到10月8日慰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演出任務。一邊是難得回家的機會,一邊是公益演出,沒有事先商量、更沒有硬性要求,樂隊所有成員默契地退了返鄉的車票,留在項目編排節目。

真的幹成了

沒有報酬、沒有榮譽,還要在原本繁重的工作之餘排練、演出,是什麼信念支撐着你們?

面對記者的疑問。王萬生說:“我出生在内蒙古農村,打我記事起爸爸就一直在外務工,現在我也常年在外,希望通過為留守兒童演出這種方式,彌補自己童年的缺失和對女兒的虧欠。”

王萬生告訴記者,女兒已經五個月大,眼睛像媽媽,嘴巴像自己,每天午飯、晚飯後都是爺倆視頻通話的時間,這種陪伴雖然特殊,但卻從未缺席。

《我想有個家》《最好的未來》《我愛你中國》《你的答案》……去年至今,“混凝土”樂隊先後參加了全國農民工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活動、關懷農村孤寡老人慰問演出等公益活動,他們帶着并不專業、但是精心排演的歌曲走遍了膠州周邊的村落,為需要的老人、孩子送去了溫暖的陪伴。

每到一處,雖然忙于演出并沒有太多機會與觀衆交流,但通過老人熱切的眼神和用力拍打的雙手,闫寒感受到這樣一場演出,對于他們的意義。

伴唱董志钰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那是今年7月的一個雨天,項目舉辦了迎接“小候鳥”慰問演出,演員謝幕後,兩位工友坐在座位上,盯着舞台遲遲不願離去,直到有人喊了一句“散場了”,他們才互相拍着肩膀緩緩起身。

看着兩人漸遠的背影,董志钰似乎讀懂了什麼。“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我想一定是我們的演出觸動了他們對家人的思念,那一刻,我也特别想家,心裡酸酸的。”

從開始的“音樂噪音”到斷斷續續有了音調,再到後來飄出悅耳的音樂……工地上組樂隊,這件起初并不被大家看好的事兒,真的幹成了。

慢慢地,大家不再“躲着”樂隊的琴聲,而是一下班都“湊到”職工小家,有的跟着樂隊高歌一曲,有的切磋幾下“琴技”,有的跟着樂隊學習樂器。項目因此購買了15把吉他,每到工休,大家不再刷抖音、玩遊戲,而是有了共同的愛好。

按計劃,2023年8月31日項目交付投用。闫寒說希望那天可以舉辦一場“混凝土”樂隊的專場演出,“我想帶着樂隊繼續唱下去,讓愛不再‘留守’,讓陪伴可以常伴左右。”(記者 張嫱)

來源: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