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浙派篆刻邊款的藝術特色

浙派篆刻邊款的藝術特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1:28:50

浙派篆刻邊款的藝術特色(篆刻浙派開山之人)1

浙派篆刻邊款的藝術特色(篆刻浙派開山之人)2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卷渾同嶺上雲。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宋漢家文。”這是清人、篆刻“浙派”開山鼻祖丁敬的一首論印詩,其詩雖短但充分表達出他一方面努力擺脫前期印人的風氣,抛棄簡單的模仿,另一方面又逐步在作品中表現出其具有個性的創作及創新意識。明清篆刻以文人治印為主體,并形成諸多流派,開拓學習是明清篆刻發展初級階段的主旋律。在這個階段,文人們不滿于宋元以後日趨僵化的印風,“力肩複古之任,嬌元人乖缪之失”,學習傳統複古秦漢印法,各位篆刻大家身體力行地開拓篆刻藝術道路,在繼後人稱為“流派印”之祖的文彭和何震之後,丁敬的篆刻作品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反叛”,反映了他取法的多樣性和探索的多樣性,并特别從印章的線條情趣上表現出來,其中既有光滑柔和的線,也有蒼勁斑駁的線;既有豐厚凝重的線,也有清瘦挺拔的線。其最大成就便是通過取法朱簡的切刀法确立了世稱“浙派”的印章風格,成為“浙派”開山之人,并與“皖派”一起被稱為清代最主要的兩大流派。

丁敬,生于清聖祖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字敬身,号硯林,又有鈍丁、清夢生、梅農、丁居士、玩茶翁、龍泓山人、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雲石叟、獨遊杖者等别号,浙江杭州人,工書能詩,精于鑒賞,收藏頗豐。著有《武林金石錄》等大量著作。

丁敬好金石,工篆刻,篆刻宗秦漢印篆和前人長處,又常探尋西湖群山、寺廟、塔幢、碑銘等石刻銘文,親臨摹拓,不惜重金購得銅石器銘和印譜珍本,精心研習,又不囿成規,因此技法大進。擅長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獨樹一幟,别具風格,開“浙派”篆刻之先河,世稱“浙派”鼻祖,為“西泠八家”之首。他的印譜,海内奉為圭臬,日本名士也争相高價購買。丁敬善寫梅,亦擅蘭、竹、水仙,清新有緻,嗜書博學,有“于書無所不窺,嗜古耽奇,尤究心金石碑版”之謂,有“博古好學”之名。

丁敬一生未仕卻極富才學,喜與文人墨客交遊;他酷愛收藏且善于鑒别金石碑版,又精通詩文、書法、繪畫以及古字畫鑒賞。這些禀賦為他在篆刻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丁敬最大的成就在于篆刻。他取法漢印,涉獵宋元,兼采明代文彭、何震、蘇宣等人的篆刻成就,借鑒古人而不泥古不化,在将各時期印章特點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銳意創新求變。當他步入中年時,印壇漸呈衰象,丁敬便在自己的作品上力求有所突破,在篆刻上特别講究刀法,常用切刀、碎刀表現筆意,融入隸楷趣味,布局推陳出新,從而在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獨創性的建樹,其篆刻風格平正、古樸、渾厚,一洗當時浮滑纖巧的習氣。丁敬創立了以古樸雄健的風格著稱于世的“浙派”,有别于柔美流暢的“皖派”。

繼丁敬以後有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人,他們連同丁敬合稱“西泠八家”。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

對于丁敬在篆刻上的地位,其同時代的汪啟淑在《續印人傳》中作如下評論:丁敬的篆刻“古拗峭折,直追秦漢,于主臣(何震)、嘯民(蘇宣)外,另樹一幟。兩浙久沿林鶴田派,鈍丁力挽頹風,印燈續焰,實有功也”。

1921年,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丁輔之得石于曜山之陰,似人狀,命工造丁敬身像,置三老石室旁,以志紀念。現坐像重建于1978年。

丁敬代表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