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頻,讓全國最好的聲音帶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語文》第6冊 人教1995年版
作者簡介
課文通過葫蘆僧解釋"護官符"以及徇情枉法的故事情節,點出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盤根錯雜的複雜關系,揭露了封建官場互相庇護、狼狽為奸、魚肉人民的罪惡。葫蘆僧一語雙關,明指書中的門子曾在葫蘆廟裡當過和尚,暗指這個門子是個亂出點子的人。“葫蘆案”意為颠倒是非胡亂斷案,旨在揭穿封建官場枉法斷案的内幕,含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曹雪芹(約1715?—1763),名沾,字夢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祖籍遼甯鐵嶺,生于江甯(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是江甯織造曹寅之孫。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甯織造府親曆了一段錦衣纨绔、富貴風流的生活,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禦前侍衛,後任江甯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禦使,極受康熙寵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 。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曆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着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曆經多年艱辛,終于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