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作為我們課本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小到大我們接觸的古詩詞不在少數。不過随着畢業,随着時間的流逝,對很多古詩詞的意思我們也慢慢忘記了,回頭再去讀那些古詩詞,很多時候都隻能靠着“想當然”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就像王安石的那首《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相信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不僅在課本中曾經學過,每年過年的時候也沒少聽人提起。對于這首詩的大意相信很多人也能說出個大概,但是真要問到其中具體字眼的意思,我們會發現還是會有很多人答錯。就像“爆竹”指的并不是我們現在燃放的煙花,而是字面意思燒竹子使其發出爆裂的聲音;“屠蘇”也不是什麼地名或者位置名,而是屠蘇酒,飲屠蘇酒是古代過年的一種習俗;“瞳瞳”也不是熱鬧非凡的樣子,而是初升的太陽亮堂堂的樣子。
上面這三個詞語的解讀,在詩詞大會都曾考過,不過當時現場卻有很多選手答錯。當然這樣的問題并不僅限這一首《元日》,很多課本中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在詩詞大會的節目考到的時候都有很多選手答錯,就像筆者本期要介紹的辛棄疾的《破陣子》,“八百裡分麾下炙”中“八百裡”到底何意?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這首詞的作者是“詞中之龍”辛棄疾,不管是這首詞還是辛棄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畢竟兩者都是宋代詞壇頂尖的存在,這首詞也是入選課本多年。
這首詞上阕起首兩句描寫了詞人的輾轉反側。夜深人靜卻怎麼也睡不着,思緒翻湧,于是詞人隻能借酒澆愁,但是喝醉了依舊難以成眠,于是拿出借着燭光端詳起自己曾經用的寶劍,好不容易睡着了,在夢裡又回到了那金戈鐵馬的歲月,夢裡一個個營帳傳來連綿的号角聲。
緊接着三句描寫了将軍點兵的場面。正是“秋高馬壯”的時候,将軍和士族一起吃着烤肉,聽着耳邊奏起的樂曲,内心充滿了高昂的鬥志,等吃飽喝足便列隊整齊等着将軍點兵,隻待軍令傳達,便是一往無前。
下阕前兩句描寫了戰鬥的場面。在戰場上将軍一馬當先,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雖然對于沙場的刻畫隻有這兩句,但是卻讓我們在讀的時候仿佛置身于其中,畫面感極強,也能從中感受到将士的英勇。
最終大家取勝利了,不僅将士們功成名就,了卻了君王一心想要收複失地的天下大事,也讓他們赢得了生前身後的名聲。如果這首詞到這裡結束那可以說是氣勢磅礴到了極點,但是這些終究隻是詞人的一場夢,所有的勝利,收複失地都是夢裡的場景。最終詞人夢醒,也意識到自己已然是鬓發斑白,可惜事業未竟。這樣的轉折可謂凄涼悲切到了極點,令人怅然。
對于這首詞和其中所蘊含的情感,相信大家都能說得上來。不過當時《詩詞大會》考的題目卻隻是其中的這首詞中的一個詞語。
辛棄疾“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中“八百裡”是指什麼?
A.形容地界廣闊
B.行軍一路走過了八百裡
C.牛的代稱
有些人覺得這首詞中間這一部分寫的是沙場場景,所以“想當然”地就選了B,行軍八百裡。但實際上在《世說新語》中有“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裡駁,常瑩其蹄角”的記載,所以“八百裡”在古代也代指牛。而且結合“分麾下炙”這幾個字的意思,其實不難分析出這裡的“八百裡”說的就是牛。
但當時詩詞大會現場,這道題卻難住了22位詩詞高手,他們都選擇了錯誤答案。其實這個詞在上學時,老師一定是講過的,是大家習慣了望文生義。節目後,評論區有語文老師就表示無奈:這明明都是上學時講過的。這道題,大家能答對嗎?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